知识经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作者:
周瑛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24日 点击数:
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又经历了大约300年的工业经济,现在正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此条件下,知识已经从原来的经济发展促进因素转变成了与资本、劳动、原材料同等重要的要素,社会战略资源也从资本转移到了知识,转移到了信息。因此,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对知识这一战略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OECD1996年正式提出),是继农业经济形态和工业经济形态之后的又一种经济形态。OECD认为,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1.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1993年,全部OECD国家的工商业的科技研究开发中有将近1/2的经费是用在高技术产业上。
2.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在制造业中,非电力机械(包括计算机)和电力机械(包括通信设备)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1993~1994年和1994~1995年两个年度,北美、欧洲和日本都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
3.服务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扮演着主要角色。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在1980年代,OECD净增的6500万个工作岗位中,劳动力就业的95%是由服务业提供的。在国际贸易中,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全球化的势头正在加强。在1975年,服务业在世界贸易中占1/4;1993年增加到1/3以上。
4.人力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由于所有的经济部门都变成了以知识为基础,并以知识为增长的驱动力,以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武装起来的劳动力就成了决定性的生产要素。
(二)关于知识管理
1.知识管理的定义
作为知识经济的子学科“知识管理”则是一个更新的概念。由于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按照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的说法,“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美国的维娜·艾利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2.如何理解知识管理
虽然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但它在当今的企业运营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运作的主要工具和管理内容。
享誉世界的福特汽车公司在管理中非常推崇“知识管理”,将“知识管理”看作是“智力资本杠杆”,并认为它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管理效能。公司1996年到1997年间成功地节约了超过3亿美元的费用,而其中的2.4亿美元可直接归功于其采用的一套知识管理技术——最优经验答复系统。更令人吃惊的是,节省的巨额费用是来自于由内部网络Web开发者和两位经营专家在10天内开发出的一套系统。
知识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包括技能)的总和。从信息的角度看,它是一种能改变人的行为方式、被人所利用的信息。但它不能独立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也不表现为对信息的存储和提取的能力,它只能在人对信息的运用中体现和产生。当然,离开了信息,人也无法获得知识。可见,人是实现知识的主体,信息是转化为知识的基础。人的认识可以决定信息存在的价值,人的认识又会因被认识的事物所具有的信息所改变,从而形成不断提高的对事物的新认识,以至循环无穷。这就是信息在转化为知识的过程中与人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如投机者认为美元会上扬,他们拼命买进就会推动它上涨,而美元的上涨这种新信息又会使其认识强化,从而形成新的循环。
因此,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信息的这种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决定了“知识管理”是一种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的过程。我们理解“知识管理”应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简单说,“知识管理”就是人在企业管理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能(不管它是写在纸上,还是存在人脑中)的捕获与运用的过程。从结构上看,它可分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方面。其目的就是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以便达到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使他们能够做出最恰当的决策。而要达成知识管理的目标,经理们必须发展的是卓越的判断力和超前的思维。具有能够正确评价和识别存在于人脑中的无形资产的能力,也是成功企业经理们共同的特点。
(三)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关系
对于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到来促进着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知识经济理论将知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不仅使人们对知识的关注空前增强,而且使人们对知识管理的认识逐渐加深。知识经济使人们从知识的角度去考虑近几年出现的各种管理思想。可以说,是知识经济催生了知识管理的一系列理论与方法,并极大地促进着这些理论与方法的进一步发育,使人们对知识的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另一方面,知识管理成为各类组织迎接知识经济的力量源泉——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使知识更好地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和创造价值,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展开,企业、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将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愈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熟练而有技巧地运用知识,从而充分发挥知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因此,知识管理将作为组织和个人迎接知识经济的手段,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二、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一)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把信息作为资源从技术、组织、人力三种因素的结合中进行管理,则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出现的新生事物。美国1979年《文书削减法》最先提出联邦政府的信息管理问题,并在联邦机构中设立机构——政府信息主管。企业的信息管理则是在19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并在企业首席执行官(CEO)之下增加了企业信息主管(CIO)的职位。
所谓信息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满足组织的需求,解决组织的环境问题而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控制、集成、利用的一种战略管理,在这个基本点上学术界已达成了共识。一般而言,它主要经历了实物管理。技术管理、资源管理三个时期。按照美国学者马夏德(D·A·Marchand)与霍顿(F·W·Horton)的划分,信息管理的发展有五个阶段:物的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商业竞争分析与智能、知识的管理。
(二)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关系
1.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如果说信息管理使数据转化为信息,并使信息为组织设定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则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并用知识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进而演进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层,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亨,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
2.知识管理的作用在于培育集体创造力
从土地、劳动、资本到知识,这几种生产要素中知识与其他要素不同.知识可渗透到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力以及科技、教育等各种因素,其作用越来越强化。知识作为无形资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声望、商誉、商标、专利、注册设计、联系网络,以及员工的经验与技能等等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都需要评估和管理。知识密集型的产品,企业、产业和经济,不仅在增加,而且不断显露出它们的相对优势。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将决定于其发展“头脑型”产业能否取得成功。知识的增加来源于不断学习。基于实践的学习尤为重要。靠权力来组织、实施活动的权利型组织,将由通过学习来实施活动的学习型组织所补充,并且部分地被取代。知识管理是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它的作用在于培育和提高组织内部个人和集体的创造力。
3.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要推动创新
创新是技术行为与经济行为的有效结合。它表现在技术上有改进,经济上有效益。创新主要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前提,技术创新是动力,管理创新是保证。企业把一种好的想法,变成有市场的商品生产出来,能获得高的回报,有了回报可进一步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更多更好的商品,赚取更多的钱。这一过程就是企业的知识创新。创新体系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有真正的活力。知识管理就是要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知识联网,加快知识联网,加快知识流动,其目的就是要推动创新。知识管理应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关于企业的知识主管(CKO)与信息主管(CIO)
有人将知识管理混同于信息管理,其实不然,知识与信息无论在内涵和外延,以及表现形式上都有所不同。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管理开始从信息管理中孵化出来,逐步形成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联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和创新。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进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人本”管理主线的进一步体现和发展。正如库珀所言:“正是由于信息与人的知识能力相结合,才导致知识的产生。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的过程。这就是知识管理的目标。”那种简单地把知识管理等同于信息管理,把它置于信息管理的职权内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幸而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有鉴于此,纷纷在首席执行官(CEO)与信息主管(CIO)之间设立了知识主官(CKO)来负责该项工作。
1.目前国外企业中的信息主管(CIO)所承担的工作还是以技术性工作为主,负责公司运作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于是有人将CIO的工作形象地比喻为“为企业这台电脑装上一种又一种硬件。”从素质要求来看,国外企业对应聘CIO者提出了技术能力、商业头脑、管理技能和从业经验等多方面的要求。第一,企业要求CIO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如数据库知识、Internet知识、局域网知识等等,以保证CIO懂得如何将最合适的技术运用于本企业,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第二,CIO应具有管理成本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协调企业与客户关系的能力、一定的财务和营销知识和对市场的较强判断能力;第三,国外企业要求CIO具有制定业务策略、领导公司走向成功的能力,有出色的组织能力,能管理企业的信息资源并协调业务部门的资源与优先权以及作为团队的领导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处理模糊或不明朗的情况等等。此外,国外企业普遍要求担任CIO的人员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
2.知识主管(CKO)其主要任务是将公司的知识变成为公司的资本,主要职责是:(1)了解公司的环境和公司本身,理解公司的信息需求;(2)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每个人都可以认识到知识共亨的好处,并为公司的知识库做贡献;(3)监督保证知识库内容的质量、深度、风格,并与公司的发展保持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保持知识的更新;(4)保证知识库设施的正常运行;(5)加强知识集成,产生新的知识,促进知识共亨的过程。
可见,知识主管(CKO)与信息主管(CIO)有明确的分工,其工作重点不在于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在于培育集体创造力和推动创新。
三,结束语
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知识已成了时代发展的主流。尤其是知识以高科技信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体系,迅速扩展,令世人瞩目。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等网络体系已经连接了世界各地,并形成了空前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必须以知识为第一生产力,实行知识管理,推进信息化的建设。这也标志着人类社会将开始进入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知识文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