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中心 >> 两化融合就绪度评估
[MPRII]宁波富达公司的“键盘”调度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4年05月28日 点击数:
“我是搞生产的,实际上就是生产总调度。现在只要通过键盘,就可以把任务布置下去,从屏幕上就可以了解到生产的全过程。车间里,计划执行到哪一步了?原材料进来没有?有没有到检验这一关?车间领料了没有?......我都能一清二楚。K/3就像一条自动化控制线,不做完第一步,第二步就不能进行,大家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感觉很踏实。如果没有K/3,整个生产控制就不可思议了!”

  宁波富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吸尘器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还涉及小家电、房地产、国内外贸易等七个行业。其主导产品“富达牌”真空吸尘器,具有年产100多万台的能力,在全国吸尘器行业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公司产品拥有“国优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及“省级名牌”30多个,是宁波市唯一一家“管理四星级”企业。公司的主打产品远销法国、德国、意大利及中东、南美和港台地区,在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建有近400个销售点。

  1994年,随着富达公司业务不断扩大,客户订单越来越个性化,原有手工业务流程管理手段常导致订单不能及时传递到下一部门,从而影响到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工作,并对生产成本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导致原材料过剩,反之又影响到客户订货。由于当时国内ERP产品匮乏,公司不得不选择了某国外著名的MRP系统,于1995年投入使用。

  在实施与使用过程中,原有手工操作中的许多不规范流程得到了规范,运作效率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也因此汲取了许多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但随着应用的深入,国外MRP系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例如:业务与财务一体化不强、财务不适合中国国情、产品成本准确性欠缺、系统后期维护成本过高、数据开放性差、远程应用手段匮乏等,这些都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新问题,导致公司管理层开始重新考虑并瞄准国内ERP系统。

  2000年11月集团决定在富达总公司、电器分公司、小家电分公司、进出口公司、营销公司等机构全面启用金蝶K/3ERP系统,并在实施K/3的同时,开展业务流程重组工作,结合管理变革措施,建立了一套利用K/3来辅助公司管理的数字神经系统,内容包括: 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生产计划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仓存管理、EIS信息决策系统等。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均是围绕市场来展开的,针对富达电器公司多品种小批量、面向订单生产的鲜明特点,K/3将销售管理作为整个公司信息数字化的开端,销售管理模块实现了对销售业务活动的全面管理,同时将销售与计划、生产、库存等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核算模块与财务打通,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

  通过对企业资金流和物流的统筹规划,达到的最明显效果是实现了产销配合,能准确及时了解到企业采购、销售、库存、生产和财务等部门的运管情况,缩短了问题反馈周期,使管理目标更加明确,逐步发展并实现了“可量化”的管理目标。

例如:

  通过K/3合理地制定了采购计划,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由于库存降低,库存损耗也随之减少,库存记录更加准确。采取定期盘点工作后,又能及时发现造成库存损耗的原因,并加以消除。

  通过K/3系统加快了资金周转,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改善了财务计划能力。

  系统提供的采购价格分析报表,能帮助企业选择最佳采购供应商和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有了前期实施国外软件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对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准确的基础资料是系统运行的前提

  在ERP系统地使用中,基础资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资料包括物料资料、供应商资料、客户资料、职员资料、BOM资料等。基础资料一定要保证正确性、完整性和唯一性。就物料资料举例,准确性是指所有的物料属性都要保证设置准确,包括基本信息、物流信息、库存信息、计划信息、财务信息等;完整性指所有的物料都要有编号;唯一性是指一个编号只能对应一种物料,反之一种物料也只能对应一个编号。

  BOM是系统最重要的基础资料之一,它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MRP计划、生产投料、生产领料、成本计算等业务的正确性。

  在上K/3以前,主要使用国外系统的仓存和财务模块,为了正确实现国外MRP系统向K/3切换,我们采取自行编写转换程序的方法将物料资料、供应商资料、客户资料、职员资料、BOM资料等导入到K/3系统中。2001年2月系统初始化完成后,在运行第一个月当中,我们发现很多数据都不准确,比如库存数据与实际差别很大,后经仔细分析,找到了主要原因是由于有些物料没有编码,有些物料编码重复;供应商和客户资料的不准确也直接导致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难以核对。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存在,我们不得不在4月初停止了K/3系统的运行,用一个月的时间对系统中的基础数据重新进行了整理和核对,5月1日,系统初始化,运行终于步入了正轨。

及时切换新旧系统是正常运行的保证

  但最初我们是三套系统在并行运行,一套是原有的国外MRP系统,一套是手工处理系统,一套是K/3系统。三套系统地并行使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导致仓库人员疲于数据录入,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核对准确性,结果出现了三个系统有三套不同数据、不知以哪个为准的现象。发现此问题后,公司高层非常重视,果断做出决策,在7月份停止原有MRP系统的维护,8月甩掉手工帐,至此,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减轻很多,他们也有足够的精力去核对系统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上新系统,就像养婴儿一样,如果不及时“断奶”,他就永远不会长大,同样,如果不及时甩掉其它两套系统,K/3可能至今也不会运行成功。

有效的规章制度是系统运行的保障

  系统实施的结束仅仅是整个系统在企业中正式运行的开始。在实施阶段,系统的运行是在金蝶实施顾问地指导下进行的,而从长远考虑,企业必须培养出自己的应用顾问,并配以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依靠自身的力量来保证系统持续良好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录入系统的数据时有错输、漏输的现象,也有的人不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操作,比如有时把日期错输、有时把小数位数输错;有时产品已经入库但还没有输入领料单;有时产品已经入库,采购单却还没下,会出现补单的现象。由于并没严格按软件的业务流程来做,常常出现业务和软件脱节的现象,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下去。为此,我们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包括操作规范、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等来有效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变通解决实际问题

  即使是一个非常完善的系统,也可能有不适应企业的地方,有时候要么需要对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调整,要么需要利用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通过变通的方式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例如:K/3系统原来没有质检功能,我们通过修改入库单的模板,将“保管员”和“仓库”两个字段设置为非必录项,在流程上先让质检部门在外购入库单的“入库数量”中输入合格数,然后让仓库人员对这张单据进行审核,通过流程的细微调整就解决了质检问题。

  为了反映客户对销售定单变化的记录,我们在销售定单模板中增加了“电话定货量”一栏,接到定单时,先在“电话定货量”和“定货数量”栏输入相同的数据,当客户定单变化后,修改“定货数量”,而原来的“电话定货量”不变,这样就有产生了一个比较数据。

  我们是一个面向定单装配的企业,只有接到定单时才能确定客户具体要什么样的产品,而同一种产品也有不同的特殊要求,为了反映客户对产品的具体需求,我们在销售定单模板中增加了“配置”一列,用来描述客户的个性化要求。类似的情况还很多,总之,通过系统提供的自定义和二次开发功能,可灵活处理企业的许多实际问题。

  相对国外的系统,国产ERP还有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国外软件无法替代的优势,在实施方面,我们更是与金蝶的服务人员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我们将在夯实基础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ERP与CAD的连接,如果到了这个阶段,就能实现CAD与ERP之间产品数据地自动传递。通过不断提高、完善CAD与ERP系统的技术及管理功能,我们就能实现具有家电行业特色的CIMS工程,并逐步引入网上采购、网上分销、B2B、B2C等业务功能,最终向企业电子商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