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政府、IT厂商、通讯企业和社会各方都十分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典型示范与平台建设”协同并进时,提高中小企业的认识才是做大信息化市场的关键。笔者在此分享三家福建省内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案例,希望引发大家对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应用创新、安全保障与网络升级相互融合”的借鉴与思考。
一、“透明福耀”——以强有力的网络系统平台为基础
福耀公司创建于1987年,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和汽车玻璃出口供应商。集团总部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福耀工业区,拥有横跨中国东、西、南、北、中的产业基地和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福耀玻璃工业集团(以下简称“福耀”)的全资子公司福耀长春、福耀重庆、福耀上海、福耀重庆、福耀北京已建成投产。
(一)ERP应用创新:随着集团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管理受到严峻挑战,数据的准确率、信息的共享性、库存的控制、原材料的消耗、供应商的交货、物流的畅通性……所有的问题接踵而至。最终福耀采用了Oracle ERP系统中的财务、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基本模块,并以原有的BPCS(MRP)系统自主开发了“生产计划跟踪管理”、“工艺数据管理”等具有自身特点的生产管理系统。
(二)网络升级:随着各地子公司(事业部)的相继成立,为了使集团总部和各事业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使公司高层可以随时随地从管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各事业部的业务状况和经营数据。福耀建立并升级了强有力的网络系统平台,采用IBM RS/6000服务器M80 两套,H85一套。M80机型是一种先进的机柜安装式系统,居于IBM中级RS/6000企业服务器产品家族之首。M80的目标是满足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EPR)、供应链管理(SCM)和商务智能(BI)解决方案的关键性需求。在ERP环境下,该产品具有强大的处理器和令人满意的存储能力。公司还以8台DELL和HP服务器为辅,引用先进的CISCO 36××路由器系列产品,建立以总部为中心,满足总部与各地子公司数据即时交换的网络平台。
(三)效益分析:1.ERP应用与网络平台升级解决了原来多个子公司存在多套管理体系的问题,完成了公司管理体系的结构化、标准化,企业管理人员减少40%,并支持企业每年35%~50%的利润增长率。2.通过建立一套可跟踪的透明管理网络,从而动态地监测不同地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使整个企业的管理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之下,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 “e化翔鹭”——应用创新,网络先行
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厦门海沧投资区,是全国化纤业中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企业投产以来, IT投资累计高达数千万元。2001年公司对网络基础设施也进行升级和改造,并大胆实施世界著名的ERP软件——SAP R/3系统,使企业管理脱胎换骨。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
2001年根据翔鹭公司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及今后业务发展的需要,原有网络主交换机、主干带宽达百兆的以太网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需要提高网络交换速度与性能,增强系统可靠性。公司对原有的局域网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采用更高档的主交换机来提高网络带宽和处理能力,同时全面提升各个二级网络节点的互连系统通信能力,并加强网络防病毒能力,以保障整个系统的高可靠性和抗灾容灾能力。
公司网络经升级改造后,依托稳定内部局域网,相继还实施一些网络增值应用。
1. 网络主干以单、多模光纤为主,超五类双绞线为辅的千兆以太网,中心交换机为Cisco Catalyst 6509,所有信息点(已扩增至近千点)均采用结构化布线;
2. 整个局域网共划分十二个VLAN,有效保护关键业务部门的信息资源。
3. 内外网采用CISCO PIX 520硬件防火墙及ISA隔离防护,局域网用户通过ISA以主域用户授权访问INTERNET;
4. 采用Symantec公司 Antivirus Enterprise Edition 企业版作为网络防病毒工具,制定统一网络防病毒策略,每周五中午12:00对所有客户端进行病毒扫描,有效保护网络稳定运行;
5. 在防火墙PIX520上配置企业VPN,采用128位密码校验措施,使公司移动用户、分公司、销售办事处可以安全方便地使用企业VPN访问公司内部网络资源;
6. 使用Lotus DOMINO服务器有效地把内、外企业电子邮局结合在一起,并把邮箱数据全部保存在内部服务器,既方便用户使用又保证邮件数据的安全;
7. 公司外部网站、集团网站、翔鹭房地产网站等全部迁移至公司中心机房,由公司IT部门自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及系统的稳定运行;
8. 厂区视频监控实时信息全部通过局域网并以主域授权个人,授权用户在自己的办公电脑上很容易对各监控点进行实时监控;
9. 基于公司大部分员工居家及办公场所电话均加入公司集团虚拟电话,因此利用公司内部路由配置PSTN,通过内部路由使授权家庭用户及临时办公点很方便接入公司局域网且无需通信费用,同时也可作为VPN备用通道;
10. 建设了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应用,如实施视频会议、多媒体培训等。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OA)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应用
自2002年6月起,翔鹭公司就开始着手实施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OA),利用公司已有一套成熟的工作流程和制度,结合部分需求及今后办公需要,于2003初正式开始使用,彻底淘汰原先节奏缓慢,依赖于纸质文件的办公模式,不但大大降低了办公成本,还有利于企业知识积累。OA与内部网站有机整合,不但建立内、外部通讯平台与信息发布平台,而且还实现工作流转的自动化,目前已有23个工作流程在OA中运行,90%的日常办公流程实现电脑化,使企业整体办公效率大大提高,对流程控制更加科学化,使企业办公真正实现无纸化、自动化。
翔鹭公司企业资源计划(ERP)项目是2000年底正式立项,2001年3月开始实施,整个项目及配套的ICT基础设施共投资近两千万元,并于2002年1月成功上线,第一期共实施五个基本模块(财务会计FI /财务控制CO/物料管理MM/生产计划PP /销售与分销SD)。在成功实施ERP项目一期后,根据企业的需求并依靠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又成功实施资金管理,合作伙伴网上信息查询、网上银行BAPI接口、分公司SAP系统配置实施等。
(三)效益分析
1.有效整合企业信息资源。信息数据集成共享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大大加快企业经营决策速度,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建立统一平台,加强对内外的信息数据防护,系统安全性大大提高,减少了企业经营风险;3.企业信息化建设每年能为企业增加收益1000多万元。
三、“数字龙烟”——实现应用集成、安全保障与网络高效
龙岩卷烟厂(以下简称“龙烟”)是中国烟草行业36家重点企业之一,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卷烟工业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龙烟的领导意识到企业信息化不仅能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而且能最终确保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龙烟领导提出了实现“数字龙烟”的构想,要把龙岩卷烟厂建成一个数字化、开放化、信息化的先进企业。龙烟的信息化建设开始于1984年,可以说是“数字龙烟”的起点,迄今为止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参见图: “数字龙烟”发展历程图
图 “数字龙烟”发展历程图
(一) 全面集成的生产和管理应用创新
全面集成的多层次软件系统经过多年的努力,“数字龙烟”建立了作业控制、生产调度(MES)和计划管理三层一体的集成平台。
“数字龙烟”的多层软件系统,目前已经实现初步集成。参见图4 : MIS-MES CONTROL一体化集成模型。
图 “数字龙烟”MIS/MES/CONTROLS 一体化集成模型
(二)构筑坚实的信息安全壁垒
如果说“数字龙烟”为龙烟的生产经营运作提供了一个支持平台的话,那么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就为“数字龙烟”构筑了一道安全壁垒。
1.重视建立信息管理与维护制度
为了充分保证“数字龙烟”运作的安全性,龙烟制定了《计算机系统管理办法》,《厂内计算机互联网使用有关规定》等,从应对硬件故障、软件故障、恐怖袭击、病毒感染、黑客攻击、误操作、自然灾害等各多方面确保信息的安全。
2.逐步建立较为完备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采用防火墙隔离危险网络,保障内部网络与互联网、其它外联网络的安全隔离;采用IDS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关键网络的通讯流量,对可疑通讯进行记录分析,关闭危险通讯,从内部保障网络和通讯的安全;采用主机防火墙保障关键服务器的安全,监控服务器的通讯,并关闭危险的通讯,确保不会受到黑客或危险访问行为的破害;采用集中自动化备份系统、多机并行备份,定期备份关键应用系统的数据。
3.建立全网一体的防毒体系
采用趋势科技的全套防病毒软件构造统一的防病毒平台,桌面机的OfficeScan、服务器的Serverprotect、邮件系统的Scanmail,所有的信息和数据统一由TMCM进行管理,建立整个企业的统一防毒体系。
(三)建立稳定、可靠、高效的硬件和网络支撑
在注重应用创新和安全保障的同时,龙烟升级完善的计算机硬件网络涉及多个子系统,分别为物流系统、动力能源监控系统、制丝监控系统、生产调度系统(MES)、电视监控系统以及LY-MIS系统,网络核心交换能力达到32千兆,主干采用千兆光纤,桌面采用百兆光纤。网络系统覆盖了生产、管理、销售、仓储等领域。整个网络以内部局域网为中心,向外连接Internet和各外围使用点(如仓库、复烤厂等)。网络规模大,覆盖范围广,保证了数据的快速交换,并采用了稳定可靠、易于维护的双机冗余结构,以保证网络的可持续运行。
(四)效益分析
龙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针对烟草行业特点,将企业资源计划的先进管理思想创新运用于生产经营的主要业务处理,实现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程控制,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为领导决策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据统计,在升级网络和巩固安全的前提下,龙烟的信息化应用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583.8万元,可量化的间接经济效益达960万元。
结语:成长型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持续时间、技术水平、资金实力和人才素质上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存在差距,不妨借鉴大型企业多年信息化经验,将应用创新、安全保障与网络升级有机结合,实现业务可持续性与企业跨越式发展。
山山整理于《福建企业信息化优秀案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