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信息化助力海西建设”论坛部分专家简介
作者:山山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06日 点击数:

一年来,国内信息化发生着深刻变革……

CIO需要的大部分优点都要在实践中反复思考反复训练才能获得,一个有困难、有压力的环境是培植CIO优秀素质的最好环境,困难与压力是培植CIO意志品质最好的课堂, 舒适的环境固然可以学到很多技术知识,要形成一些优良的品质素质却常常需要困难本身的锤炼,时刻准备迎接困难是提高自己的最好心态。”——胡小明《CIO的素质、职责和地位》

“CIO作为信息技术专家,在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负责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战略,提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架构,实现信息系统的引入、日常维护、决策支持和系统整合,还要根据商业环境的变化和新技术应用,对信息系统的动态发展承担重要责任。除了这些任务之外,CIO还要通过与CEO的有效沟通,确保信息系统战略有效服务于企业商业战略;通过与财务CFO的有效沟通,确保对信息化项目的财政支持和投资;通过与COO的有效沟通,确保信息系统对业务运营系统的匹配和支撑。与CFO、COO相比,CIO角色的历史要短得多,CIO与其他中高层管理者相比,角色定位面临更多的质疑和挑战……”——董小英《CIO的领导力研究系列之CIO的角色》

“信息化的动力从政策驱动、技术驱动转变为客户驱动;信息化的主战场从组织内部转向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并重;建设模式从自建自管转变为‘一体化’化建设;信息化内在机制的变化又推动了企业商业模式和政府管理方式甚至组织机构的变革,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信息化正在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二步。”——宋乐永《信息化迈出第二步》

“好的CIO是抓大放小的CIO,不是事无巨细的技术能手;是能够从全局规划企业业务需求并对应IT需求的CIO;是善于沟通,善于带领团队,有执行力、有亲和力的CIO;是了解IT技术和组织业务应用流程融合的复合型人才。CIO搞信息化只有走出技术和具体系统的小圈子,走出IT部门和业务融合,将眼界开阔到企业与外部之间,才能把信息化推向前进!”——李卫忠《e制造》

相关专家均参加了“2005福建企业信息化宣传月”活动并分别在厦门、福州和泉州三地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得到福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欢迎。通过专家的系统研究和前沿观点的启发,忙碌的福建CIO们将通过本次论坛有所收获。

胡小明,中国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高级工程师。1967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1973年开始在企业从事过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开发研制工作。1979年底调入国家计委计算中心,长期主持经济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及数据库应用工作。1994年至2000年主要从事信息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1996-2001任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是该公司主要创始人。2002年3月兼任中国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小明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信息应用科学的研究,著有《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几十篇相关论文。国家"十一五"信息化规划主要起草人之一。

董小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管理信息系统系副主任,北京大学高新技术园区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信息经济协会副理事长,信息产业部信息资源管理项目专家组成员,教育部CALIS项目专家组成员,美国OCLC研究院特聘教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基地客座研究员。曾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Robert Gordon大学,泰国亚洲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主持并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九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研究企业信息战略、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知识管理、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基于国际互联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等,参与为企业制订信息战略、需求分析和实施信息化的第三方支持等咨询工作。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宋乐永, 现任IT168网站副总编,著有《CIO22条生存法则》、《IT推动商业变革》,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先后供职于《科技日报》、《中国计算机报》和《计算机世界》报。经多年采访提炼,作者在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管理、企业信息化及政务信息化方面有较深入研究,与中国CIO阶层保持密切联系,文章多次被《人民日报》等几十家报纸,杂志和网站转载。


李卫忠

弗戈媒体集团《e制造》杂志编辑部主任,跟踪国内制造业信息化工作近5年,曾任CNET China科技网总编助理。1990~2000年在国家某科学院计算机教研室从事计算机教学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