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用汽车成立的前两年,信息化总投入超过2亿元;上汽大众与一汽大众每年的信息化投入均不下数千万元,而ERP系统的使用授权和每年17%的维护、升级成本也使企业的IT投入节节上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美或求,欧洲汽车公司的IT战略:IT一定要领跑业务需而不仅仅是适应。例如,上海通用2002年刚刚上线的SAP汽车行业最佳业务实践系统,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年产35~40万辆汽车的柔性生产,而上海通用在该年度的产量不过10万辆。与上述几家公司的信息化投资理念不同,现代汽车则认为能够适用就行。
![]() |
拉着IT跑
北京现代信息技术科中方负责人张鸿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引入了现代汽车的全套信息系统,该系统并不很先进,但我认为这套系统很适合我国汽车工业目前的应用。因为如果另买一个其它现成的信息系统,从实施到应用最少需要两年时间,这期间IT技术也发展了,原先的系统又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了。到时用户的选择有3个:还买该厂商产品的产品;如该厂商脱销则买其他厂商的,但要集成;自己开发。如果自己开发就必然要按照现代的模式。我认为,信息产品的使用、资金投入及技术发展都要有渐进性。从实用角度来讲,我更倾向于自己开发,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因为选用通用的ERP系统每年的开发费和升级费用企业都承受不起。”
引入韩版信息系统
张鸿文介绍,北京现代是中韩双方各占50%的合资企业,企业总经理是韩方人员,而信息化则中方主管,但考虑到之前并没有成功经验,并且整个生产线都是从韩国引进,所以签协议时中方就提出要引进韩国现代的信息系统,第一阶段引进的主要是车间控制等系统。该系统是从韩国现代汽车独立出去的IT公司Auto-ever开发的,硬件系统的名称为Infra。包括韩国、马来西亚以及埃及等现代汽车工厂的系统都是采用该软件。
到目前为止,成立仅8个多月的北京现代在信息化建设的第一阶段(包括软件硬件和网络)投入了4000万元(对应的年产量为5万辆)。
在企业从事了20年信息化工作的张鸿文深有感触,他认为大多数国内的企业特别是国企为什么ERP实施不顺利甚至失败,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从组织机构到人员配置以及工作流程都与国外软件不相匹配,到实施时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造成较大的阻力。而在北京现代汽车,所有组织机构及工作流程都是按照韩国现代的模式设置的,所以在实施时就会顺利得多。他认为,目前北京现代有两个优势:首先是新建企业,一切从零开始,没有过去的负担,而且双方各占50%,能够取长补短;其次是人员、机构设置符合软件流程。
五大特点
在北京现代,IT人员岗位的设置上也有其独特优势。在一般的国内企业,大多数IT人员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即使在实施ERP时会从各业务部门抽调出人员成立项目组,但实施完后,这个项目组基本是名存实亡。而北京现代的IT人员中虽有计算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但绝大多数是实施人员,他们均为非计算机专业出身,平时在计算机信息中心工作,分别负责各业务部门的IT实施工作。
第二个特点是电话和通信系统全部隶属于信息技术科,人员及设备都由其管理。目前信息部门的10个人中就有2人专门负责IP电话、语音通信以及到汉城的专线。张鸿文介绍,原先每月到韩国长途电话费就几万元,现在通过租用三星公司到汉城的专线,一根专线每月不到2000元,比直接找运营商便宜多了,而且更直接和保密。
第三个特点在于北京现代的生产控制系统由两级组成。在底层,各车间(冲压、车身、涂装、发动机和总装)有自身的工厂自动化系统,称之为FA系统,来管理车间的生产、物流和检测。在上层,有ALC(Assembly Line Control总装线控制)系统,此系统是由Auto-ever公司开发的。北京现代汽车生产制造的业务流程是从冲压开始,然后送到焊接、喷漆、总装、内饰再回总装,而ALC系统则负责这几个主要工序的进和出的数据流,如冲压件的进和出的控制。FA和ALC组成了北京现代完整的生产管理系统。当然,与所有的ERP 系统一样,除了ALC系统外,还有销售、物流管理、生产计划、质量控制、财务/人事、CRM等系统。
“我们只需要两头的数据,即进来的数据和出去的数据,中间如何加工、如何进行废品管理等等我们都不用管,由FA系统来管理,其他的都由ALC来管理。其实,ALC系统也是ERP厂商最头疼的系统,对其R/3系统进行客户化改造所花的费用也是天文数字。”
另外,在零部件的供应上,除了少量的由国内厂商提供外,其他均由韩国的供应商提供,但负责这些零部件的订购、运输、储备直到送进北京现代的厂区前,都外包给了中远(COSCO),北京现代只是将定单下达给中远,其他都不管了。所以我们的库存为零,张先生不禁笑着说:“都在COSCO那里!”
“最后一个特点看来与现在流行的说法有些背道而驰。因为现在都不希望有信息孤岛,可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的各个系统都是独立的。”张先生介绍说,由于韩国现代汽车的信息系统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不可能在一个通用产品上开发出所有应用。“从我们IT人员的观点来看,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工厂的信息管理系统本身也在发展,而最理想的MIS系统应是先进的,且与硬件无关;资金应是逐步投入的,IT人员以及系统应用人员的素质也是逐步提高的,都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拿今天时髦的话来说,就叫与时俱进。即便是最有名的SAP/ERP也在不停地发展。从系统架构来看,一会儿是终端,一会儿是C/S架构,现在又是B/S,WEB架构,变化太快。不可能用一个ERP软件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
满足生产管理需要是前提
张鸿文经常跟同事开玩笑地说:“如果说这套系统是我张工开发的,肯定挨骂;但如果说是韩国现代做的,没人说不好。”
具体到现代自身的系统,如BOM就是最早在IBM AS400机器上用COBOL语言编的,ALC与QC就是C/S架构的,而销售、财务、人事等系统则是基于B/S架构,这就决定其不可能将所有系统都在一个主机上开发,只能单独开发,而且都是采用当时的先进技术。这比较符合循序渐进发展的实际需要,关键是把集成做好。韩国现代管理系统最大的特点是简单实用。真正的生产数据从AS400里来。“目前我们的集成完成的不错,没有出现问题,因为几个系统相互交换的数据并不多。理论上讲并不难,只是不同数据库间数据转换。这套系统还比较容易被国内的技术人员接受和掌握,比较符合我们的国情。而且花费也不高,一个服务器带个数据库(WIN2000、HP服务器、ORACLE数据库双机镜像备份),通过网络管车间几十个点,最后进行数据汇总就行了。”目前,北京现代的ALC系统只需要从韩国现代的主数据库得到BOM信息,编制成生产计划,QC系统只需接收车的车架号和发动机号就可以了。因为销售和服务关心的也是这两个数据,相互关联的数据并不多,容易管理。财务系统则直接从BOM获取材料成本,再把人工及需要摊销的成本算进去就可以了。据悉,年初中标的用友的财务和人事系统目前还在实施阶段,7月底就可投入使用。
明后年IT系统投5000万
6月24日韩国现代株氏会社社长亲自参观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并确定第二期计划投入21亿元进行厂区的扩建。张先生透露,这21亿元中的5000万元将在未来两年内用于IT建设。年产能达到10万辆后,ALC系统还要扩充,发动机车间的IT系统要新建。
“今后还要建很多系统,马上要建的是灾难备份和恢复系统,生产计划按每分钟来安排的问题明年解决,到时候我们这里给出生产序列号,下面就必须按此运行,但目前也只能做到整车的流向,不涉及到备件传输链。MIS以及与FA平行的OA系统也是明年我们实施的重点。”
另外,北京现代这套系统目前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物流供应,完全需要工人按生产计划去取零部件,没有零部件的自动供应,“今后能否应付年产10万辆也许还是个问题 三依中文网 www.3eeezw.com 三依中文网,但今年年产5万量完全可以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