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刘斌梅:企业信息化的积极探索者
作者:佚名 来源:cio.cn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04日 点击数:
1987年从西安交大计算机系毕业后,刘斌梅就进入了原建设部建设研究院计算机所,到如今一干就是17年,在这些年里设计院就成了她的家、成为她实现理想的寄托。1987年计算机还是众人眼里的神秘之物,许多单位都把它当作宝贝一样藏在深闺里,轻易不能露一下,学习计算机的学生也没有今天这么多,这更加重了计算机普及的难度。刘斌梅所在单位计算机的普及率也不高,“电脑”还是很神奇的,于是顺其自然的她这个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就成为了大家的电脑教师,当惯了学生的刘斌梅一下子成为了全院的计算机教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信息化布道者。从编著并讲授DOS、CCED、WPS、Micro Station绘图软件、Windows系列入门及使用技巧、Office系列操作基础、院局域网操作一点通、计算机日常操作注意事项等计算机应用培训,到自己独立编制财务、人事、房产等部门的管理系统,再到后来的企业网络升级管理、网站策划管理,她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推进着院里的计算机应用推广工作。

当然,她在改变别人对计算机神秘感的同时,自己也迅速的融入了企业的业务当中。“我每编一个管理系统时,从不是简单的调查一下就写程序,而是首先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好朋友,深刻地去把握其工作中的信息需求,再去研究如何去实现这些需求。既不能超前又不能落后,超前了会遇到阻力,落后了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只有深入到业务内部去才能够真正把握业务发展的轨迹和趋势,做到既不冒进也不落伍。正因为长时间的业务钻研,我编的许多系统应用了很长时间,有的现在还在用。”正是由于长时间扎实的业务积累,使得她今天在谈到许多业务时仍然能够滔滔不绝,比如当她在谈到建筑效果图制图复杂过程时,记者唯一的感受就是“目眩神迷”。

2000年,建筑设计院脱离建设部,全体计算机所职员下海,原来的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运作转变。设计院要通过ISO9001认证,而全院计算机管理方面却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人员,为摆脱困境,院里成立了“计算机应用管理委员会”,刘斌梅作为唯一的一名专职委员加入了这个委员会,并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主持院计算机协调管理、编制院计算机应用相关规章制度,负责院级计算机系统应用管理相关合同的洽谈和监督执行,院计算机培训(主讲其中近一半的课程)、企业软件正版化实施、应用软件购买、编制和升级的验收等等工作。脱离了原来的具体的编程、绘图和系统管理工作,专职做起了规划和管理工作,但是她布道者的角色仍然没有改变,反而提升了一个层次,在新的岗位上她一直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去影响领导对信息技术投资的决策,去引导同事对信息技术的看法,使得设计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扎稳打,步步高升。从具体的计算机操作,到策划企业内外网站,到利用计算机建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其中的飞跃也反映了她在工作中的逐步成熟。谈到这些时她的反应是:“我很喜爱这份工作,喜欢它的挑战性,喜欢它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感觉!”

消除信息孤岛,构建共享平台

经过多年的建设,到2001年院里多年为之努力的计算机出图率已经达到了100%,职能部门和原建设部建筑设计院的局域网构建也基本落成,下一步企业的信息化之路该引向何方?作为当时设计院职能部门唯一的一名计算机管理专职工作人员,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她积极策划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认真研究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问题。2001年春节假期一结束,刘斌梅就拿出《基于Web规划建议书》,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很快演变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内外网站建设招标书》。而此时此刻信息化的“三字经”已经开始大肆宣传:ERP、SCM、CRM等等概念不是冲撞着大脑,多年来对业务的关注使她觉得不管什么系统都必须对企业的竞争力做贡献,脱离业务实际的炒作概念是不会长久的。基于这样的考虑,她把下一步的任务定在了企业内外网站上,这个工作不起眼,但却可以给院里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1)建设目的:统一平台,消除“信息孤岛”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是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首先,要求底层数据库编码结构统一设计,连通“信息孤岛”,形成“共享数据板块”,进一步集成“信息资源大陆”,再在“大陆”上实现数据共享并挖掘增值。其次,整个网站的构建,先认真调研统一规划,搭建适当的整体框架,再逐步充实内容,全院一盘棋,有效地消除“信息孤岛”。

2)信息化建设采用渐进式发展模式

在设计院十几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告诉她,在缺乏成功经验借鉴的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路必须一步一步地走,不能急于求成。针对企业大多数员工的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分析面临的问题中亟待解决的内容,充分发挥局域网的网络优势,选择有计划、分步骤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渐进式发展模式,不能一上来就搞大而全。

第一期:建设内部网站框架,搭建信息化平台。

伴随着对开发过程的科学管理,院内部网站一期建设得以圆满的完成,很快就被广大职工所接受,避免了在有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建设完成后无人使用而束之高阁的问题。当员工登陆内部网站时,面前展现的完全是为他量身定制的欢迎界面和最关心的内容,他们在看到“本院要闻”和“公告栏”等热点信息的同时,可以看到本人邮箱中是否有未读邮件、有哪些需要审核的栏目和是否有下级新上交的报告等提示信息,以便决定是否打开查看具体内容。另外,院内公用会议室的使用预约,也可在网上预定并通报。一期建设的基本成功,证明整体策划的切入点较符合她们企业及企业员工的“体型”。

第二期:建设包括工程资源共享图库在内的企业信息资源库,逐步实现重要信息资源的共享。

目前已经完成了国家标准图库、科研建设成果库等二期信息库建设,工程图档查询库、馆藏资源库、文件资源库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正在建设中,各专业制图标准建立起来后,真正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程资源共享图库工程有望启动,这将是一项直接影响到全院设计质量、设计水平,实现工程设计方式的本质飞跃的工程。在企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向着预定目标稳步迈进。

第三期:开发设计协作系统,优化设计业务流程。

信息资源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奠基性、先导性工作。打碎“瓶颈”,爬上数据环境建设的“陡坡”,才能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避免只考虑某一个局部的“信息化”而造成的部门间、企业间无法接轨,确保建设项目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信息化的建设站在全企业的立场上,进行5年统一规划,再分阶段地、有计划地由各部门组织具体实施,院各级领导也在明确企业优势和存在的薄弱环节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对院内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视程度。

目前,一期工作已经完成,第二期工程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由于定位准确、宣传得当,员工们反映良好,同事们都非常积极的使用内部网络来开展工作,“现在如果我们的网络瘫痪5分钟,整个院里的工作就会受到重大影响”,这既是成绩,也是压力,也逼迫她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去维持网络的稳定。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在采访中我听到了久违的“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从只有40岁的刘主任嘴里说出来还是让我感到了一丝意外,但紧接着她的一番话让我对这句口号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我们把自己定位在服务上,一切为一线生产的需求服务,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搞自己认为完美的技术方案,一切技术必须是服务于生产和管理需求的。首先是计算机应用管理人员树立全员服务意识,我们策划和要求乙方编制的应用系统必须贴切于员工的日常工作,为其量身定做。其次是职能部门树立起“服务于生产”的宗旨,目前,95%以上的栏目支持工作出自职能部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企业内部网站将成为企业设计、科研人员在企业内从事生产工作的强有力工具;成为把企业员工紧紧凝聚在一起的纽带;成为院内职工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目标,有力的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采访中,刘斌梅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报效企业的机遇,如果说在岗位上取得了一点小小成绩,都是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和领导手把手的培育下取得的”。看得出来,她对单位是一往情深的,十七年来她的青春是随着设计院的改革、合并、重组的步伐一步步绽放的,她也用自己扎实而朴实的工作见证了中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艰苦历程。

企业背景: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是2000年4月以原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为母体,吸纳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为所属单位的而成立的国家大型科技型企业。院本部设有8个职能部门和1个建筑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中心、5个专业设计院、3个名人工作室、7个研究所、1个审图所和1个辅助生产部门。

人物背景:

刘斌梅 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计算机应用管理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