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成为一种职业,没有人敢再提及"臭老九";当歌星成为一种职业,没有人再顾念"戏子";当乞丐成为一种职业,没有人再贬称为"要饭的"。那么,当CIO成为一种职业呢?
CIO,这是一个舶来品。所以即使在今天,国内很多人在刚刚了解了CEO的涵义之后,根本不知道CIO谓之何物。事实上,也只有在快餐式消费的网络中,CIO才会以一个时髦的名词存在着。
在中国,从事着这个工作的人,被代称为信息主管、信息中心主任、网络部经理。不信?那么你可以找任意一家中国企业,不论是规模多大的企业,你给他们的总机打电话,说找他们的CIO,那么总机的人工回答多半不知道你找的是何许人也。所以你只好进一步解释说,"我找你们的信息化建设的负责人";如果再不明白的话,那你只能更通俗的说,"我就是找你们管计算机的那个部门的领导"。
试想,一个CIO,如果看到你通过总机找他的这一幕的话,该会哭笑不得了。如果说局外人对这个名词还有些陌生的时候,那么即使CIO自己,也似乎不愿意承认自己就是CIO。采访中碰到过很多人,他们会对记者的采访提纲提出异议:"请不要说我是CIO,我只是负责我们这里的信息化而已。"请相信,这绝不是他的谦虚,而是他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这一职业的特定内涵。旁观者的接受还要假以时日,CIO自身的妄自菲薄,造成了现在CIO无法以一种职业形式来合理的存在。
不少名副其实的CIO,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似乎都有一种曲高和寡的无奈,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恐惧。他们往往会不由自主的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来自于在危机中缺少职业归属感的压力。现实中,他们是管理者,他们又是被管理者;他们需要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还要不乏做技术人员的基础。这样的双重标准在培养他们、提升他们的同时,也无形中加大了CIO的盲从性。
追根溯源,就在于CIO这个群体缺乏一种职业的确定。综观中国CIO的现状,即使把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来看的话,那也是一个松散的集体。或者我们可以刻薄点来说,教师有《教师法》来保护,记者有自己的记者节,那么CIO呢?就这一群体来说,社会上还不能把他作为一种相当客观的职业来看待。没有一个成文的东西来定义或者是约束CIO:他的权利是什么?他的义务是什么?他怎样来做才是合格的?他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算是优秀的?
致力于为CIO寻找空间,记者的任务就是寻找CIO的标准。我们可以畅想,当CIO成为一种职业,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有组织、有凝聚力的一个群体,那么CIO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尴尬和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