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企业有必要培养CIO的商业意识
作者:佚名 来源:计世网 发布时间:2005年08月04日 点击数:

一个没有业务指标约束、一个无法衡量其商业价值的IT项目是可怕的,它是一个预算的无底洞,这一点可以在互联网泡沫时期找到依据。若干年前互联网进入中国,几乎所有的IT人都在为互联网大把大把地烧钱。那个时候,人们购买一台服务器、上一套IT系统,关心的只是带宽有多大、速度有多快、计算能力有多强等“技术”指标,以及规模有多大、影响有多大、是不是全国第一等“面子”指标,却很少有人去考虑花巨资购置这些设备或系统能够给企业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从来没有一个用来衡量IT商业价值的“商业”指标。

  更普遍的是,在系统的运营阶段几乎没有人关心企业内部员工对IT系统的满意度,或者系统每秒钟处理的业务数量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要,所谓的维护工作仅仅只是看看CPU占用率有多高、磁盘还剩余多少空间、网络是否阻塞等技术参数。当市面上出现处理速度更快、性能更好的设备时,企业就开始考虑再投一笔钱购置新的设备了,似乎企业购买最高级的、最酷的计算机就意味着能赚到更多的钱似的。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很“幼稚”的做法,它的直接后果就是IT和商业的脱节、CIO的目标和企业整体目标不一致,因为企业的CEO是以商业为中心的,而CIO则是以技术为中心的,最终钱花了,事没办好。

  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企业显然冷静多了,但是对于IT,中国的企业是否已经能够从商业的角度对其进行管理了呢?应该说还没有,甚至还差得很远,尤其是在一些IT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更是很少从商业的角度对其控制。近日,笔者在与美国Mercury公司(该公司是全球比较早提出“从商业的角度管理IT”这一概念的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罗南兰丹先生沟通时了解到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这样一个对比:Mercury公司针对“从商业的角度管理IT”这一理念提出了BTO(业务优化科技)解决方案,它包括应用开发、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是软件测试,也就是从技术的角度控制系统质量)和应用上线以后的质量管理(从商业的角度优化和提高系统的质量)两个部分。

  而从去年至今BTO在国内的销售情况来看,Mercury在中国的绝大多数用户都只采用了与软件测试相关的产品,而与应用管理相关的产品却极少被人问津,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全采用BTO解决方案的用户。而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市场,有大约20%-30%的Mercury用户都在使用后一部分的产品,而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前一部分。尽管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但这和中国的CIO正处于管理观念的转型期不无关系,应该说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IT需求层次是相差不多的,只是中国的CIO商业意识还不强,考虑问题的角度仍然更多地以技术为中心。

  把IT像业务一样运作,用具体的商业指标来衡量它的价值,是CIO们不得不做的选择。因为,在商品经济大潮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允许它的CIO做出一个没有商业价值的决定。所以,中国的CIO非常需要培养自己的商业意识,尽管就像罗南兰丹先生所说的那样,这需要一个比较艰苦的转变过程,而且需要一套复杂的理论对其进行支持,例如怎样把IT应用系统甚至基础设施和具体的商业因素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