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产业升级在即 福建中小企业信息化“瓶颈”亟待破解
作者:巫望群 来源:海峡财经导报 发布时间:2005年08月25日 点击数:
福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望在不久之后得到提升。
  8月8日,“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在北京成立,由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即将启动。该项工程包括万家中小企业的免费培训、百万家中小企业上网等。
  “这对正处于产业升级关键时刻的福建中小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8月12日,福建省信息协会信息主管分会的秘书长谢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统计,福建企业95%以上为中小企业,有关专家指出,中小企业兴,则福建全省经济兴。然而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福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却相距甚远。如何提升信息化水平,是福建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严峻考验。

现状堪忧

“随着现有工业设备的升级和全球电子商务的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到了非推不可的地步。”见到记者,福建嘉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王琪昭开门见山地说。
福州市福兴投资区一家生产汽车活塞的中小企业对此亦深有同感。两年前,该公司的一美国客户发现该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质量和发货反馈系统,于是取消了订单,中止合作关系。该企业痛定思痛,着手建设信息化系统。
但这只是个案。福建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观望之中。据最新的调查显示,福建60%的企业目前暂无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近期有规划建设信息化应用项目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37%。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福建全省2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10%左右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上,甚至认为企业建了网站就是信息化了。记者随机上了几家企业的网站,发现其模式大同小异,基本上仅起到展示企业形象的作用,大多数企业所宣称的电子商务,也只有网上查询、网上发布信息等功能,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很少。
“我们公司基本上也就是用电脑做做账什么的”,福州某网络科技公司有关人员的说法令记者相当意外,该公司的信息化仅限于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和客户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方面,局域网也主要用于信息共享,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极少。专业的IT企业尚且如此,其他生产制造以及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见一斑。
专家认为,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买硬件、搭网络、开发软件,最重要的是实现IT对业务运营的变革。企业信息化由内而外的发展要经历一个过程。首先是企业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其次是增强企业内部产、供、销协作能力的集成化管理,并在企业内部设置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最后是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构成业务协同的电子商务全程供应链。
  目前,福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搭建ICT(信息通讯技术)基础设施和企业部门级系统开发应用的信息化初级阶段,真正实现集成化管理的企业甚少。

顾虑重重

  福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之低和建设起步之早是极为不对称的。事实上,福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从全国来看堪称先行者。嘉达纺织就是第一批先行者。但前不久,福建省信息产业厅和福建省统计局共同在全省范围内抽取了3025家企业进行调查,并形成《2004年福建省企业信息化分析报告》。调查表明,仍有228家企业没有计算机,有27.7%的企业内部没有联网,影响了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
为什么出现这种反差呢?
“建设信息化是很‘烧钱’的,要求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嘉达纺织的王琪昭一针见血地指出。嘉达纺织在信息化建设起步阶段即投入一百万元,到目前投入的资金累计已逾千万元。但对于福建省更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千万元已经算是一笔天文数字了。据调查,福建84.3%的企业信息化资金来自企业自有资金。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记者观察到,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中小企业考虑最多的是成本收益分析,即通过信息化企业能够得到什么,合不合算。专家指出,福建的中小企业不愿意承担由信息化带来的沉没成本,通常它们想通过信息化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而不是降低利润来获得业务流程的优化。
  “当某一个事物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往往走在前面的人付出的成本比较高,我的企业实行了信息化工程,大部分企业没有实施这一工程,无法实现信息和数据交换,那么我的信息资源就不会得到有效的利用。”福建某物流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福建很多中小企业的负责人都持有这种顾虑,这种心态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处于观望之中,担心“先驱”做不成反而成了“先烈”。
  这种顾虑不无道理。“上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有可能找死,但不上就只有等死。”两年前柳传志说过的一句话,至今仍在业界流传。业内人士认为,福建省工业基础较弱,与之相应的劳动者素质、企业管理水平及硬件设施等都难以达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要建设信息化,就要对企业进行脱胎换骨地改造,建设成本和风险比发达国家高得多;而且信息化项目具有高度动态性,信息系统开发往往跟不上变化的速度,企业要不断地更新投入;同时信息化项目并不单纯是技术项目,还与人密切相关,企业信息化不仅要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和组织机构的重构,还要对原有权力和利益格局进行调整,这就增加了复杂性和难度。这三方面因素增添了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的风险,无形中制约了其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期待突破

  福建中小企业的发展,造就了众多企业家成长的佳话,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一些企业管理上的问题正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而信息化正是医治管理弊端的一剂良药,只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主并没有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
“过去企业的管理方式是粗放型管理,现在我们通过实施管理信息化项目,进行以信息化实现价值再造、以企业价值理念为牵引、以流程优化为基础的改革,这将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总经理丘亮新说。
据了解,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是国内建筑安装行业首家应用ERP系统来解决管理问题的国有企业,目前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已超过2000多万元,该公司在2002年8月份正式启动ERP项目后,2003年新签合同金额突破12亿元,而2001年,公司年营业额仅为5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说信息化管理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但忽视信息化却一定会对企业产生负作用,因为与已经实施信息化的竞争对手相比,没有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不可能具备长期竞争力,更无从谈及“优秀”和“卓越”。企业规模大小并非人们仰视的标准,长久的生命力和随需应变的能力才是企业家追求的目标。
“关键是企业要敢于投入,选择软硬件的起点一定要高,当然可以分步实施,不必一步到位。”福州佳新创辉机电有限公司主管信息化建设的副总经理王上游认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程度,与企业领导是否重视也有很大的关系。
  但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这一过程中,面临的障碍除了企业内部自身的问题外,还与IT解决方案提供商、政府、银行等各方面密切关联。谢磊认为,政府的政策、资金手段要用到实处,IT厂商不要一味追求技术领先或市场订单,要注重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共同拓展企业信息化市场,促进企业信息化螺旋上升,不断发展,真正做到让ICT融入企业主流业务。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川指出,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基于此,福建省有关部门表示,在培育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基础上,福建将重点支持企业开展企业资源管理、计算机系列辅助软件等技术集成应用,重点开展三维数字化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研发应用,同时将着力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和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