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IBM动态架构成就未来业务新平台 “计算平台”变“业务平台”
作者:刘燕 来源:电脑商情报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30日 点击数:
            
IBM 韩忠恒
图片1:IBM 韩忠恒
  核心提示:如果说IBM的“动态架构”在发布之初,行业客户对其还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认识,那么,经过将近一年的深化推进与创新实践,时值今日,借助IBM这一理念,通过业务和 IT 的完美融合,诸多客户已充分体验到一个动态的基础架构为其业务平台所带来的巨大价值。

11月18日,主题为“智慧腾跃,Power 让业务更精彩”的2009 IBM动态架构新动力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次活动是2009年Power最大的用户盛会,同时也与IBM今年年初提出构建‘动态架构’的四个解决方案相呼应。时隔近一年,一方面,我们希望展现这一话题的进步和变化;另一方面,也能够反映出Power的市场业绩以及帮助客户获得的业务提升。” IBM系统与科技部大中华区Power Systems服务器产品部总经理韩忠恒表示。

  集中管理,动态响应业务需求

  作为五大国有银行之一,中国交通银行从2003年开始进行大集中项目建设,将所有分行业务上升到总行。在从分散信息处理到集中信息处理的转变过程中,交通银行数据中心应运而生。

  “交通银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以IBM主机、小型机为核心,打造了核心帐务系统、信用卡、网银、基金等各类应用系统来支撑整个前台业务的发展。”中国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设备部处长邹嘉麟介绍道,从2004年大集中上线,2005年大集中二期完成,再到2006年数据中心挂牌成立,目前为止,数据中心已投产运维将近4年,在完成国内大集中的前提下,对交行信息系统的支持也逐步扩展到整个集团。

   与时同时,该数据中心还负责交行多个海外业务的运维,包括香港、法兰克福、纽约、东京、首尔等各地海外分行。“我们数据中心定位于集团化服务,服务于集团,‘集团’是指所有交银集团下的所有公司。总而言之,服务全球是我们未来大的发展方向。”

   根据多年的项目管理经验,邹嘉麟认为,项目管理有三个基本互相制约的因素:一是成本,二是进度,三是质量,这三者是互为补充、互相制衡。而在其企业运维当中,管理、技术创新、业务支撑三个方面也要找到一个平衡点。“IBM扮演的是新技术的提供者、新服务的提供者,它为我们提高管理水平、节约成本带来了一定的效果。基于Power Systems,IBM帮助我们构建了一个性能卓越、灵活扩展的系统平台,其领先的动态虚拟化解决方案和动态系统管理解决方案,在帮助我们实现资源动态调配,动态响应业务需求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表现。”

   他同时也指出,IT供应商提的新技术既是工具,也是服务,但对于行业客户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将这些工具与服务充分做到物尽其用:“比如,IBM提供的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我们觉得非常好,相应地,我们会结合本行应用进行相应研究,分析出真正适合于自己的虚拟化之路与云计算之路,这才是重点。”

   变“计算平台”为“业务平台”

  同为“国字号”企业的河南省电力公司也是IBM Power的受惠者之一。“在电力行业从县级到市级,从市级向省级,再从省级向国家局集中的过程中,IBM的虚拟化技术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河南省电力公司科技信息部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孙永亮表示。

  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的河南电力,其发电量、上网电量、销售电量等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五,华中地区第一。相对其它行业,电力行业信息化开始时间较早,早在上世纪80年代,该行业调度系统就开始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孙永亮将河南电力与IBM的合作分成三个阶段:2000前为MIS阶段,因其系统非常分散,当时采用的主要是IBM中低端机器;2000-2004年为过渡期,企业逐步进行部分业务系统集中;05年底,国家提出SG186工程,电力行业信息化由此进入全新建设时期。

  “从03、04年开始,我们的营销系统、电量销售系统就采用了IBM的整体架构以及IBM的逻辑分区技术,包括以前硬分区的技术等,共同构形成一个高效的节能的系统。去年,我们对所有异构系统进行了架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IBM的存储虚拟化整合技术在我们系统发挥了非常重的作用,使得企业此前的‘计算平台’真正变身为‘业务平台’。”

  “未来,我们会在虚拟化整合的技术道路上更加深入,同时为国家电网公司整个大的数据中心建设和容灾中心建设打下基础,并且在未来三年能够实现国家电网公司的集中化战略目标。”孙永亮说。

   从Power到“Power as a Service”

   其实,交通银行与河南电力只是Power Systems诸多客户案例中的两个代表。可以看到,在当前环境下,随着IT与业务融合的日益紧密,把IT平台变成业务发展引擎已经成越来越多行业客户的共识。

  这些成功案例的主角为什么会无一例外地是Power Systems?

   配合今年年初“智慧的地球”战略发布,IBM提出动“动态架构”的全新理念,作为基础架构的核心支撑体系,Power成为重中之重。

  在Unix领域,Power己连续多年担岗市场领跑者的角色。尤其是进入2009年以来,Power产品线全部刷新到更为强劲的 POWER 6 处理器;同时,基于一系列系统软件的发布,使得Power产品在降低客户总体拥有成本、虚拟化及系统优化等方面都有更为突出的效能提升。

   围绕Power Systems的虚拟化、绿色节能、业务连续性及系统管理等四大解决方案也从今年年初被一并推向市场。“客户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三个方面:降低成本、管理风险以及改善服务,Power上述四大解决方案旨在真正为客户解决成本、风险、服务和管理等问题,为动态基础架构护航。”IBM系统与科技部大中华区 Power Systems服务器产品总监李红在当时的发布会上指出。

  时隔近一年,回顾在此期间Power的市场表现,李红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客户对于动态架构已从概念认知落地到应用实践;其次,在公司整体解决方案中,软件产品得以不断强化,并从此前的附属角色上升到当前的主要角色之一;其三,大规模推广端到端解决方案,通过VMControl等软件进一步提升整体系统性能,并从以前单纯虚拟化技术提升到云计算高度。

   为此地,IBM提出“Power as a Service”全新服务理念。“客户的IT设备面临着很多挑战,设备购置越多,管理越复杂。当产生新的IT需求的时候,IT主管首先想到的不见得一定是采购新的硬件设备,而是要改变其对业务部门的支持模式,将高质量、高速响应的计算能力当作一种服务,提交给服务对象。”李红补充道:“‘Power as a Service’中的Power可以理解为Computing Power,即计算能力。由于Power Systems在虚拟化、高可用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这就使其能够在‘as a Service’模式下成为一个最为出色的系统平台。”

  Power Systems主要市场策略

  全线产品刷新至Power 6 处理器

  基于“动态架构”的四大解决方案

  通过“i care”策略,为用户提供特色的端到端服务体系

   通过ISV等伙伴体系,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