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开放 管理的竞争离不开信息化
北京长益科技公司总经理宋青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全面放开之后,外资零售企业与国内零售企业竞争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规模的竞争,还有一个是管理的竞争。”
从规模来说,需要进行一些有效的联盟、重组,如上海百联、北京王府井都采取这种策略。这样,在规模上跟沃尔玛或者国际联合企业一个店相比,就能够占有一定的优势。在管理技术方面,要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特别是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技术,使信息平台成为企业运作的一个核心平台。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技术是零售企业正常运营的核心。
据宋青介绍,2000年以后,新建立的零售企业全部都是在开业时就引进了计算机系统作为管理平台,大部分老的零售企业也都进行了信息化改造。
零售企业的信息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是以销售为中心的阶段,它重点是应用信息系统来掌握销售信息,进行销售业绩的考核;第二阶段是以库存为中心的阶段,重点是用信息系统来管理库存增减变动;第三阶段是以供应商关系和顾客关系管理为中心的阶段,现在更多的是以合同结算为中心的管理;第四阶段就发展到营销和顾客为中心的阶段,现在主要是在发展一些像优惠卷和积分卡的应用。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零售企业停留在第二个阶段,只有少数企业(可能不到30%)发展到第三阶段,有些发展到了第四阶段。
总体来看,与国外相比,国内零售业的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小型的、孤立的系统比较多,大型的、完整的系统比较少。虽然各种系统的应用数量比较多,但是高水平的应用比较少。
基于此,当前零售企业应该推动信息化应用向深度、广度方向发展。从深度上讲,要把企业内部原来分散的小系统整合、集成到一起,组建更大、更完整的系统,进一步挖掘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的深度,使系统为企业创造效益。在广度上来说,零售企业要支持系统的连锁化应用,加强与上下游的供应链建设。(T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