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信息化: “星星之火”何以“燎原”?---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时间表解析
作者:王永强 来源:AMT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05日 点击数:

中小企业, 无论是在什么发展阶段, 一旦上了信息化这条“船”,就别再想“金盆洗手”后悔下船了。因为信息化的车走的是一条“单行道”,不卖回程票, 上车后,企业只有一种选择:为了尽快地到达理想站点,不断地给最初的那张IC卡充值续费。当然, 买足了车费, 也可以换车,但依然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除了向前,向“钱”,再向“钱”,没有别的方向。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企业信息化的历程,并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一、初恋电算化

信息化没有回头路,是说企业被IT技术“绑架”后,就得被信息化本身的规律所驱驶,强迫其走上“信息高速”的发展之路。那么,信息化的“星星之火”怎样遭遇了企业的“干柴”了呢?

企业粘上信息化的“火星”,有两个接触源:早期的财务部门和后期的企业老板。因为早期的管理软件不多,只有电算化会计程序最为通用(注:以下称为FS),老板及其它部门的人不了解这个软件, 财务部自然就成了首个粘上信息化火星的“根据地”。电算会计软件在企业点火开机,有它的成功的基础,凑巧,财务部对FS有两种属性:一是财务部就是FS的用户,也是FS的受益主体;二是财务部是管钱的部门,买自己部门用的东西,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初用FS,还谈不上管理作用,就是查账、记账、做表等方便了财务人员。但企业也正是从这一点点火星中看到了IT手段的好处,一用就再也难以回到手工做账的“古代”了。这就是企业信息化的“初恋”阶段的成果。然而, 企业还不懂信息的“爱情”,后来,系统被要求进行了数次的“升级”,从DOS版到Windows版,从V1到VX.00,以至后来的B/S或?NET版本。软件公司用这种方式起动市场,在企业界交了不少财务部的朋友, 直到ERP进入市场后, 销售人员依然靠着这片“根据地”的人脉关系来拓展ERP的空间, 从许多中小企业中的IT管理和ERP系统的采购权乃集中在财务部就可以验证这一点。

另一个信息化的接触源比较少见, 是企业老板自上而下地决定采用FS,由于信息化知识的渗透和普及, 老板, 尤其是私企老板,出于对财务人员的防范心理,要求上FS。这种情况发生在FS的普及阶段。

无论哪种情况,信息化的“火星”迸进了企业,就开始“燎原”行动。

历史是不容割断的, 财务部在信息化中的地位是“井冈山”(信息化的发源地),由于这个地位,也带来了中国ERP的模式和特有的后遗症。一是把企业级ERP当成部门级,在采购选型时,财务考虑的权重过大,以财务的角度品评ERP,另一方面,国内一些ERP提供商基于FS体系和思想来开发或改装ERP,这就预置了国产ERP的基因。

二、热恋ERP

CRM的一时升温,让企业用户的决策权稍有偏转,前端销售与客户服务部门有了发言权,企业开始考虑业务需求,这是FS时代所未曾有的进步,信息化的内部驱动力开始形成。

效益好的中小企业“傍”上ERP大款,各有故事。

ERP不同于财务系统(FS),牵扯面大, 花钱多,财务部决策力度不够,半数情况是老板亲定,老板是怎样上隐的呢?

市场宣教功不可没。广告、资料传播、讲座、体验、样板展示等等,企业老板在不经意中被洗脑。他们认为ERP是时尚,是趋势。其支出的重要性企业中急速上升, 比起“ERP是管理的驱动器”来企业更愿意相信“ERP是企业利润率的乘法器”(这是热恋的初衷)。 这种情况随着ERP市场销售额的增长而成来潮之势。其中国家对ERP开发商和大企业用户还动用了“补贴”杠杆以助其力。尽管后来的成功率不高,毕竟,星星之火,已展成片应用的“燎原”之势。从规模上和投入上看,每年以数十亿元计,对企业来说,ERP用也得用,不用早晚也得用。市场流行的ERP “等死说、找死说”,最后统一为“实施说、盈利说”。许多企业领导以实施ERP为管理标杆并寄予远远超出现实的期望, 从而引发了追捧ERP的热潮。

但如何提高ERP产品质量,提高实施的成功率,如何与国外竞争及提升应用水平成了接下来中国企业信息化的“三大战役”(此问题暂略)。本文在此只想展开另一个纵向话题, 即企业信息化过程的一个趋势性Time-table。可以说, 自从企业上了ERP系统,不管其效果如何,它就真正开始了信息化的“长征”,因为吃了“禁果”后,再想回到“伊甸园”的生活,已不能再适应了。

三、经历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之旅”有点象旅游,但不是为了看景点,而是为了经历这个“旅途”,从中锻造自己。原以为信息化就是企业的一块“CPU”, 一装上企业的电脑就“奔腾”了,可远非如此,现在上了ERP的企业终于认识道:信息化到了企业就象出家的和尚进了庙,要长期“修行”, 搞“三省五戒”才行。

三省:

一省企业组织架构是否合理;

二省岗位职责是否清晰;

三省现有业务流程是否优化。

五戒:

一戒没有全盘规划,冲动上马;

二戒领导不力,各自为政;

三戒需求不清,目标、风险不明;

四戒重财务、轻业务,系统不支持运营;

五戒当前小算盘,忽略TCO(总体拥有成本), 预留后期的成本“黑洞”。

信息化就是企业在应用IT手段的环境下、以客户中心、以持续盈利为目标的万里长征。

企业如何经历管理的信息化?请看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时间表

管理信息化

横向:时间进展

纵向:企业事件

认识阶段

动因:

入门阶段

2-3

依赖阶段

3-5

结构、系统升级

5年以上时发生

电算化培训

电脑操作

单机版财务程序

企业对系统性能、开发工具、平台、持续服务、系统升级等提出了新要求

会计电算化

部门内部需求

网络版财务系统

电算化的扩展

财务职能考虑

财务与库存管理

进销存系统

销售与客户管理

财务指标考虑

CRMPOS

网络数据存储

财务与业务连动

经济效益引导

简单ERP

ERP

提高集成性

数据整合与集中

服务上的考虑

服务与销售同步

Call Center

EAIDW

广域网应用

转向管理与控制职能

网站+数据库

基于Web的管理与运营支持系统

C/S B/S

·NET

外部联盟

外部推动

SCM

动态联盟

商业智能

管理与决策科学化

常用的业务分析统计与报表系统

BIKM

决策模式、执行

电子商务

全面信息化

网上业务联系

纵向的网上交易

备注:全部过程伴随大量的硬件提升,由PCPC级服务器,小型机再到大型机(大企业)。

运营处上升中的企业,存在信息化的内在需求驱力,其过程大致如此。走到最后的, 企业或许已以上市了,否则,信息化就太奢侈了。在这几个阶段中,可能,有些企业对信息化未达到依赖程度时就遭到了市场的淘汰,能走过来的企业,其企业素质、产品与服务质量、管理机制、市场业绩和应用系统的深度各项指标一定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信息化达到高端之时也必是企业修成“正果”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