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大型的企业或组织里,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是由一批光说不练的高层主管来布局各种会议,而且通常都成为组织变革与进步的绊脚石?为什么只要一提起开会,就足以让人感到气馁和丧气?又为什么开了那么多的会议却始终看不见成效?有人直呼干脆不开会反而还能做点事,然而不开会行吗?但开会,又能行吗?难道说“卓有成效的会议”离我们那么遥远?
有效的会议到底取决于什么样的因素呢?会议的主持者还是会议的参与者呢?Marcia Conner 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或许你在看完这篇文章后可以从中获得非常有价值的启发——为什么计划得很好的会议也会出偏差。
当人们坐下来,开始有建设性的会议的时候,也就是体现我们风格的时候。
通常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坐在会议桌前的时候,感觉并不是那么的美好,而且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我们并不是空闲得没事做,事实上是如果我们在其他的地方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有一大把的事情需要做。不幸的是,我们得经常坐在会议桌前,而且过不了多久,我们又要到那个地方去。大家似乎都感觉到:即使是计划的非常好的会议仍然会产生很多的偏差。
大约还是在几年前公司的一次懂事会议上,我就开始考虑我到底知道哪些不同的学习风格。也许,当然仅仅是也许,我觉得是我对自己的反省和我的懂事会的同事们给我一些新的启发让我学会了怎样让会议变得更加精彩,变得更加有效。这个想法最终被证明是有效的,而且从那以后,我就一直采用这种方法来节省会议的时间。
领导风格
我曾经有一位非常喜欢讲故事的同事,但让他恼火的是,他才刚刚开始,我们的一位同事就会问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这让他很难堪:故事几乎没法讲下去了。但是,那个提问的同事也很难受的,因为他如果开始的时候不能对这个故事有个整体的印象的话,他很难把握这个故事。这时候的问题就在于,讲故事的人没有很好的把握听众的心理,如果他知道听众有不同的风格的话,就可以在一开始时,先给一个大概的介绍,就不会产生这样的麻烦了。
一个人的某种学习的风格包括了他所偏好的接受和回顾新的信息的方式。对于一些“球形的学习者”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喜欢从整体上去学习(如同演绎推理一样),先获得一个整体的框架,然后用跳跃性的思维把不同的概念在一个大的范围内连接在一起,有些人可能偏好“线形的学习”方式(如同归纳法一样),采取一点一滴的方式直至最终的目标。通常来说,每个人都会这两种学习方式而且通常也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只是更多的时候会倾向于自己所偏好的那一种。
如果你是一个“球形的学习者”的话,你肯定想在获得新的信息之前,就想知道这些工作和你已经知道的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在一些会议中,如果你不能很好的掌握关键点,就很有可能跟不上会议的进程。一旦,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的话,那么你就可以迅速地把讨论的信息和你原有的信息联系起来。
而如果你是一个“线形的学习者”的话,你可能不需要在会议开始之前就要了解整体的情况。你希望随着会议的进行,你能够获得丰富的细节和事实,然后,按照事先的规划按部就班的去解决问题,即使有时候你并没有完全理解会议的主题。
由于在会议中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人正好完全相反,因此我们在介绍任何新的信息时应该先描绘出一个整体的框架。虽然对于“线形学习者”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去听完所有的介绍,但是“球形学习者”们只有在获得整体的印象之后才能安静的坐下来继续会议。
达成协议的风格
当我培训一家公司的CEO和CFO的时候,我曾经问过他们这个问题:“你们是先讨论后思考还是先思考然后讨论?”当CFO还在冥思苦想如何答复的时候,他的上司不假思索的就给出了答案“我会先讲的”。这个答案就意味着他们自然的工作关系被改变了。CFO可能很难理解他的上司CEO仅仅是“通过说话代替思考”,CEO是从对话中得到新的知识和信息的,那样的话他也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他的高级财务人员从来都没有反驳他的意见了——因为他从来就没有给下属这样的机会。
如果你是一个“口头学习者”的话,那么你通常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频繁地与别人交流,你可能会喜欢把你自己所想的都说出来,大声地去测试所有的观点,激发自己的灵感。因为你学习的效果与别人的反应有很大的关系,故像你这样的人一般都热衷于团队工作,而且如果你周围有人更喜欢在讲话之前思考或者反省的话,你的耐心就有可能被削弱。
如果一个人是“沉思型的学习者”的话,那么他在仔细思考之前都不会说什么的,而且,他们通常都需要额外的时间来组织合适的反应。这种人适合去单独的工作或者两个人一起工作,而且在充满挑战性的环境中前进的速度是非常慢的。
很不幸的是,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学习者来说,会议都没有什么作用。“口头学习者”可能会觉得整个会议上,只有他在发言。“沉思型的学习者”可能根本就来不及对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做出反应。如果你是一个“口头学习者”的话,你应该一开始就声明“我到这里来就是要大声地说出我的想法”,然后记得让一个听众在你讲得太多的时候偷偷的提醒你。如果你是一个“沉思型的学习者”的话,你可能会要求一段沉默的时间好让你组织想表达的观点。你可以这样说“您能给我几分钟的时间让我安静一下吗?”,这样就可以给大家一个必要的停顿,使大家都有机会去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
组织的风格
我有一个客户设计了两个团队来构思他们组织的愿景和价值的陈述。一个小组负责编写,另外一个小组进行评价和修改,有些评价的人重新构思了故事的每个细节,而又有一些人对每一个关键点都不同意。但是,这样一来就激怒了设计小组,他们认为评价小组的做法正在改变组织的核心理念。
我们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习惯做法来依据“时间”、“空间”、“对比”和“矛盾”的方式或者导向来思考。当然,上面所有的四种方式我们都会用到,但是通常来说,我们都是偏好于其中某一种方式的。
如果你是“时间”导向的,你可能会喜欢通过名单的方式来组织,按照优先权来排列项目。
如果你是“空间”导向的,你在处理事情时可能会先留出足够的空间,并且把他们分解成易于管理的一小块一小块的形式。你可能会选择图表等类似方式来向别人来说明你的理念和观点。
如果你是推理“对比”导向的,你通常都会倾向于把各个观点或者各种状态与你以前接触过的相比较。你可能喜欢向别人讲述你的故事,通过对比检验其是否与你曾经经历过的相一致,并且据此来获得需要的信息。其他的人也许会听到你把生活中其他的东西联系到你的故事中来,即使是有时候他们看起来没有关系,“那就像……的时候”是你的口头禅之一。
如果你是“矛盾”导向的,你可能会置疑新的信息,对其权威性发出挑战。在其他人眼里,这类的人通常都是高超的辩论者,你这样的人通常都是通过从一个信息的反面的定义来获得新的信息。同时,一般的人都会认为你们是喜欢否定和反对别人的,但是事实上,你们仅仅是想弄清楚某些事情为什么是不对的,到底和它的对立面有哪些区别。
了解组织的不同的风格可以改善你与组织中的成员交往的方式,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老练一些,避免说一些审判性的否定的话语。例如,你如果了解了组织的风格后你就不大可能说“你怎么可以把我们引向歧途呢!”,相反你可能会这样说“我是不是可以转向这个问题的其他的方面呢?”,同样地,你也不大会说“你为什么老是采取消极的否定态度呢!”,相反地你会说“让我们来明确确定我们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吧。”
你可以通过赞赏你自己的学习的风格,同时又从别人的风格中学习,你可以帮助自己的组织建立起更强的组织动力,让更多的人学会发现问题,或者,至少你可以大大缩短你参加会议的时间。
当然,有效的会议还取决于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考虑上面的这些问题可以让你更好的处理会议中与其他人的关系,从而改善会议的最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