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中心 >> 政策与法规
走出尴尬,延续辉煌——中小企业信息化分析
作者:郑佳 来源:AMT 发布时间:2004年06月14日 点击数:

回答师大同学提问:15、请问在福建省中小型企业中信息化建设计划投资额如何?
一、福建省2003年GDP总值为:人民币5241.73亿元。--------《福建统计公报》
分析一,按照省内工商业份额所占85%的份额,按照0.03%(国家对有关企业在信息化的投入占年营业额的百分比)的投入,得出数据为:1.336亿元。按照3%(国外对企业在管理信息化的占年营业额的百分比为3-5%)的投入,得出数据为:13.36亿元。
二、2003福建全年工业总产值7353.95亿元,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953.74亿元。------《福建统计公报》
分析二,中小企业总产值为:2400.21亿元,省内工业中小企业创造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为:32.6%。
假设分析二中,第一、二、三产业中小企业所占比重相同。
以2003年数据为参考,福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投资额应在:0.4356亿---4.356亿元人民币这个区间。(以上分析仅供参考)
本站将陆续提供AMT研究院郑佳的分析报告,供大家参考。
-------------Alex

如今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处境是:辉煌并尴尬着。

说中小企业辉煌,是因为他们一方面点燃了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火种”,一大批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遍布乡村。另一方面,他们又支撑着城市现代化的半壁江山,解决了几千万人的就业难题,推动着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说中小企业尴尬,是因为他们一度成为无人看管的“野草”,春生秋枯,自生自灭。而“大企业”成为时代的“骄子”,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占尽了“天时地利”,就连银行也是“嫌小爱大”。于是中小企业在“爱大轻小”的世界里成为了一群“弱势群体”。

小者并非弱者!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技术全球化,世界正步入信息经济时代,新的市场和技术环境已经改变了企业竞争的基础、内容和形式,原有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经济、垂直一体化、进入壁垒、空间优势等已不再是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代之而来的是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组织柔性、反应能力、学习能力和集成能力。因此,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信息化环境下,对于规模较小、资源短缺、人才与信息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要迎接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挑战,另一方面又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小企业能否抓住机遇,求得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其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更多的发展

虽然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等特点明显存在许多发展障碍,如对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缺乏吸引力和开发力,管理不规范,经营能力不强等。但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完全有可能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平台突破障碍,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可以拓展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络日益大规模化,并超越企业、行业、地域的范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时空壁垒被打破,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直接和简单,信息资源可以共享。企业的经营、活动将越来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企业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和从事专业化协作的能力不再像过去那样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等物质因素。这就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突破原有的规模、资源和地域等限制条件,为中小企业扩大竞争的领域,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企业有更多的市场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的市场进入条件,使中小企业可以从原先主要被大企业占有或几乎垄断的市场中获得机会。规模很小的企业也可以形成很强的竞争力,可以直接参与整个市场的竞争,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信息量不断增加,消费日趋个性化,需求呈现多样化,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逐渐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特征。因此,中小企业选择消费者与开拓市场的机会也大大增加;而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会创造许多更适合中小企业进入的新业务类型、业务程序、贸易渠道、生产经营方式等。

二、信息技术为中小企业创造新的资源优势

信息资源对中小企业的传统资源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在信息时代,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不再是资本,而是信息与知识。企业的发展,不再像工业时代那样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增长、设备的添加和规模的扩张,而主要是依赖于信息的获取量、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投入的增加和人的潜能发挥。信息技术及手段对传统资源(人、财、物等) 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和增值效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因此,中小企业虽然缺乏资本扩张能力,但只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努力开发信息和知识资源,完全可以获得新的资源优势。

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中小企业资源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涉及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范围,它对企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成本和成本结构有直接影响。计算机技术在开发设计和生产制造中的应用不仅使企业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成本得以降低,还使企业减少了库存量,降低了管理成本。而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减少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环节,缩短了路径距离,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形成了企业的成本优势。中小企业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就有可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经营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虚拟企业”组织形式实现资源的配置与共享。传统企业具有“大而全”、“小而全”的特点,即使是规模很小的企业,其内部也配备较齐全的职能部门,从开发、采购、生产到营销等一系列活动都由企业自身来完成,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但在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对各部门进行协调与控制,且各部门相互之间容易拖沓、磨擦,往往带来企业内部资源的低效率。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虚拟企业这种“战略联盟”组织形式成为可能。虚拟企业是由多家独立企业在一定的市场机遇条件下,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的成员可以在信任、合作与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并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对市场的变化做出迅速响应。中小企业通过“虚拟企业”这种联盟方式,可以极大地发挥综合效应,拓展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降低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信息技术能提高中小企业运作能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极大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和条件,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在决策、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运作能力将产生重大影响。

增强中小企业的决策能力。在传统条件下,由于中小企业受到技术、智力、信息等资源的限制,往往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但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专家系统(ES) 、决策支持系统(DSS)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 、电子会议系统( EMS) 等技术的应用,再加上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决策层精干的特点,使其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方便、灵活、快捷和高效,从而可以极大地增强中小企业决策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的能力,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决策者的智力,使决策更科学有效,使中小企业能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提升中小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面对市场的剧烈变化,开发和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命之源与市场竞争制胜的法宝。然而在传统条件下,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应有的技术开发能力,难以有效开展创新活动。由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只是技术模仿者和市场跟随者,无法提供满足市场需要且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受到严重威胁。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和快捷的方式通过信息网络与社会共享技术和智力资源,从而提高获取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有效降低技术开发与创新的风险和成本,可以借助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之间的网络参与技术转让与技术扩散,增进交流,推进技术创新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利用信息网络与计算机技术,也可以与大企业一样站在先进技术发展的前沿,加速技术转化和新产品开发,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运作能力。首先,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触角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渗透,使企业管理活动中大量的技术、管理、经营与控制等工作能够被信息手段所代替。这样将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组织功能和管理绩效,从而使企业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企业不再一味地追求规模经济目标,而是开始向“范围经济”、“联结经济”等要效益。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就具有组织结构简单,机制灵活等特点,如果能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有效地结合,使企业的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等趋向集成化,就会极大地增强企业生产的柔性和适应性优势,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其次,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使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更为顺畅,这样,单个企业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也将相应随之畅通起来。因而,信息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也将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运营效率。最后,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可以在多方面扩展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例如,利用企业网络资源和其它系统资源开发客户需求分析工具,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综合分析,企业能有效地掌握某个产品的潜在市场和潜在客户,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措施;电子商务可以创造新的交易方式,减少繁琐的作业程序,改进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营销效率;企业可利用互联网这个低费用且十分有效的媒体进行产品的广告宣传,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可以在网站上,开发网上售后服务系统,以丰富售后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等。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去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中小企业将会获得由信息技术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但我们还看到,目前我国的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还不能真正适应由经济技术变革所带来的企业变革。因此,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将是中小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只有抓住机遇,搭上“信息化”的班车,成为时代的同步者,众多的中小企业才能走出“尴尬”,延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