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产品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迫使企业以更高的频率更换软件和服务。然而,替换IT资产的决策绝不可轻率。
图片来源:Rob Schultz / Shutterstock
CIO 们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创新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
为了跟上这种节奏,IT 高管们正在加大投入。研究机构 Gartner 预计,2025 年全球 IT 支出将比 2024 年增长 7.9%;仅软件一项的支出就将上升 10.5%。Gartner 指出,尽管许多 CIO 因宏观经济不确定而暂停了全新的投入,但整体支出仍在攀升。
首席信息官、顾问和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推动这些增长的最大因素之一是企业内部署的IT 解决方案的生命周期较短。
全球战略与管理咨询公司 Kearney 的数字化与分析业务合伙人 Craig Kane (克雷格·凯恩)表示:“技术周期越转越快,有些方案更新迭代的速度之快,使得CIO们只能把它们视为长达一年的赌注,而非以往的三到五年期”。
Couchbase 科技公司高级副总裁兼 CIO Julie Irish (朱莉·艾瑞希)也注意到,公司内部 IT 解决方案的流失速度加快。
人工智能的兴起正在发挥作用。Irish(艾瑞希)尤其观察到,面向市场推展环节的解决方案更迭更为频繁——该领域的厂商竞相推出融入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功能的应用,引得业务部门趋之若鹜。Irish(艾瑞希)说“企业感兴趣的是更多具有新人工智能功能的替代解决方案”。
资金也有助于加快IT解决方案的周转速度。Irish(艾瑞希)透露,一些已部署产品的供应商在续费时突然大幅涨价,迫使她比原计划更快更换供应商。“这确实促使我们做出改变。过去也偶有发生,但现在更加频繁。”她补充道。
她还指出,部分供应商未能跟上市场的快速创新节奏,导致Couchbase 不得不提前淘汰其解决方案。她说:“最终,有些方案会胜出,有些则会被市场淘汰。”
云计算与软件即服务(SaaS)时代,应用之间的迁移变得异常轻松,这也是更迭加速的原因之一。“启动一套新方案几乎轻而易举,快得令人咋舌。”Irish(艾瑞希)说,“从技术部署角度看,速度飞快;我们不再需要漫长的迁移或上线周期。”
一、一次性应用与“重启”
其他CIO也表达了类似看法。
波士顿动力 CIO Chad Wright (查德·怀特)说:“我们正处在一个用户期望极高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热门技术,高管们不断追问:我们怎么才能用上这套新方案?如今,技术供应商拥有更先进的开发工具和实践,推出产品的速度更快,这又反过来刺激了客户的需求。”
在Ceres Environmental 等多家机构担任兼职 CIO 的 Greg Taffet (格雷格·塔菲特)也发现,解决方案的“保质期”正在缩短。
Taffet(塔菲特)说:“某些情况下,我只用了两三年就决定替换现有方案,因为与其打补丁、做升级,不如直接换一套新工具,反而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他还指出,有些软件甚至撑不过几个月,更别说一两年。他提到“throw-away apps”(一次性应用)——为特定需求临时搭建、用后即弃的应用——正是这一趋势的极端体现。
Taffet(塔菲特)认为,迫使解决方案快速更替的不只是技术创新本身,更是业务、市场和监管环境的全面提速。
“在这一切变化之中,我们常常猛然发现,手头这套应用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业务需求,”他说,“在我负责的企业里,很多应用的‘保质期’已缩短到一年,只有部分核心系统能撑两到三年。”
二、解决方案生命周期的长短差异
并非所有 CIO 都像前述那样频繁更换软件。Taffet(塔菲特)、Irish(艾瑞希)等人也强调,他们并未观察到企业内部所有软件和方案的“保质期”都在同步缩短。
事实上,许多供应商都在使用新的特性和功能更新其应用程序,以跟上业务和市场需求的步伐,这些更新有助于延长其解决方案的使用寿命。
Kearney 的 Kane (凯恩)指出,核心系统的更替速度并未比五年或十年前更快。
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往往会在企业中驻留很长时间。他解释说,实施一套新的 ERP 成本高昂、过程复杂,尤其在大型公司更是如此;因此,轻易不会做出替换决策。在他看来,财富 100 强企业的 ERP 系统寿命可达 15 至 20 年。
IT 管理与领导力研究院执行董事 Eric Bloom (艾瑞克·布卢姆)则认为,许多快速更替其实并无必要。
Bloom(布卢姆)承认,当前技术创新确实比过去更快——尤其在 AI 领域正经历一次爆发期,但随着技术成熟,创新速度终将放缓。
但他并不认同“每次技术爆发都必须加速替换现有方案”的说法。在他看来,如今企业软件更迭频繁,更多是出于“错失恐惧症”(FOMO),而非真正的业务需求。
“我看到的是,对新技术的焦虑在推动这一切;而供应商又不断宣称有什么新功能、必须升级。”他说。
Bloom(布卢姆)还提醒,如果并非出于真实业务需求而频繁更换解决方案,往往既无收益,也谈不上投资回报。
三、买家的懊悔
软件评测与选型平台Capterra 的副首席分析师 Olivia Montgomery (奥利维亚·蒙哥马利)指出,这正是众多企业对软件采购心生悔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Capterra《2025 科技趋势调研》显示,在受访的3,500家企业中,59%对之前的软件采购感到后悔。其中超过半数的懊悔买家表示,这些投资给他们带来了“显著”甚至“巨大”的财务损失。
Montgomery(蒙哥马利)说:“软件市场不断涌入新方案,主流厂商又密集发布更新,这让客户应接不暇。市面上的工具更多,营销声量也更大,因此我们看到的替换率越来越高。”
Montgomery(蒙哥马利)认为,CIO 和业务同事有时会担心现有方案跟不上市场创新,从而拖累企业。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也可能只是中了营销炒作的圈套。
她还指出,高管层快速更迭也是IT方案“保质期”缩短的推手。新任 CIO 或其他业务高管往往会把前任留下的部分系统替换为自己偏爱或曾经用过的产品。
Montgomery(蒙哥马利)补充说,这类场景同样频频引发“买家懊悔”。
四、“先把业务问题放在第一位”
Capterra的研究发现,最不容易为软件采购后悔的组织,往往具备两大特征:一是首席信息官深刻理解业务目标,二是拥有扎实的流程来评估现有方案是否仍能满足业务需求,以及是否真的需要引入新方案。
Fractional CIO Taffet (塔菲特)表示,这正是他感到引入新解决方案压力时的关键准则。
他说:“技术日新月异并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业务问题上,然后再为问题匹配合适的技术。所以,只要现有系统仍在有效满足业务需求,我就不会因为技术本身的变化而盲目替换它。”
作者:Mary K. Pratt(玛丽·K·普拉特)
Mary K. Pratt(玛丽·K·普拉特)是一位常驻马萨诸塞州的自由撰稿人。她曾在多家报社担任记者和编辑近十年,多年来涉猎广泛。其作品曾刊载于《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波士顿商业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等多家媒体。目前,玛丽主要报道企业 IT 与网络安全战略及管理,作品多见于 CIO、CSO 和 TechTarget。
2025 年,玛丽凭借在 CIO.com 上的政府报道荣获 AZBEE 奖。
译者:小知
睿观:在AI(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供应商策略和云/SaaS模式的共同推动下,IT解决方案的生命周期正显著缩短,CIO(首席信息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更频繁地更换软件和服务的压力。然而,这种快速更替并非没有风险。一方面,核心系统(如ERP)的生命周期依然漫长;另一方面,许多更换决策是出于“错失恐惧症”(FOMO)和营销炒作,而非真实的业务需求,这导致了普遍的“买家懊悔”(59%的企业后悔采购)和财务损失。因此,成功的CIO在面对更换压力时,必须坚守“先把业务问题放在第一位”的核心准则。决策的依据不应是技术的日新月异,而应是现有系统是否仍在有效满足业务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创新的浪潮中,避免不必要的投入和风险。
在技术的浪潮中,最关键的不是追逐每一朵“新浪花”,而是守好自己的“船”,确保它仍在朝着正确的“目的地”(业务目标)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