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雅虎、IBM、CDW等公司如何妙用AI与云,让老系统焕发新生
引言
在IT世界里,“遗留系统”(Legacy System)这个词总让人联想到笨重、过时和昂贵。过去,处理它们的办法简单粗暴:推倒重来(Rip and Replace)。
然而,一场观念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如今,雅虎、IBM、Liberty Mutual等科技和行业巨头的顶尖CIO们正在实践一种全新的哲学:前进的最佳途径,并非彻底更换,而是让现有系统变得更强。
他们不再进行伤筋动骨的“大换血”,而是像外科医生一样,为这些系统的“心脏”进行精密的“搭桥手术”——巧妙地嫁接AI、云计算和分析技术,在保留其稳定性的同时,赋予其创新的脉搏。
这篇文章,将为你揭示这些明智的IT领导者是如何做到的。
聪明的CIO知道,拥抱新技术不等于抛弃老系统。核心在于集成,让两者协同工作,让经过验证的系统继续稳定运行,同时让现代工具推动创新。
雅虎 (Yahoo) 的叠加创新:雅虎的物理邮件存储设施极其可靠,他们没有替换它,而是在云端构建了AI功能。例如,TLDR工具可以为用户总结邮件内容,这个AI功能通过云技术实现,却无需改变底层物理设施。
IBM的现代化管道:IBM将许多运行了几十年的遗留应用程序,与现代的CI/CD(持续集成/持续交付)管道集成,实现了安全、频繁的代码部署。
Auvik的数据层解耦:Auvik公司通过在遗留系统和新平台之间近乎实时地同步数据,将数据层与遗留系统分离。这确保了核心操作在旧环境中保持稳定,同时能集中访问数据,用于云分析和AI洞察。
CDW的“灵活中间层”:IT服务公司CDW构建了一个“参与系统”(System of Engagement),本质上是一个灵活的中间层。这使得公司可以在不重构核心系统的情况下,即插即用地添加或替换新功能。
ADAMnetworks的CEO David Redekop形象地比喻道:“我们的方法就像在做心脏手术,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让病人死亡。”
在现代化进程中,最难的往往不是技术,而是人。员工习惯了使用多年的系统,任何过快的改变都可能遭遇巨大阻力。
破除“100%复制”的幻想:Auvik的COO指出,一个常见的陷阱是,人们期望新系统能100%复制旧功能。但现代化的目的,应该是满足今天的市场需求,而不是复制多年前的设计假设。
从“技术转型”到“行为转型”:IFS的CIO Helena Nimmo直言不讳:“这不仅仅是技术转型,更是行为转型。” 她的团队大力投入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培训和内部倡导者的培养。
变更为机遇:CDW的CTO则将现代化定位为一个成长机会,让团队能从繁琐的系统维护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创新的增值项目中。
达成共识是必要条件:ADAMnetworks的CEO强调,让所有受影响的人参与并达成一致,没有捷径可走。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处理遗留系统前,必须先准确判断问题的根源。是技术本身,还是围绕它形成的流程、数据和人员?
Auvik的COO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诊断框架:
技术问题 ⇨系统不稳定,越来越难以维护
人员问题 ⇨关键人才流失,新员工难以操作或扩展系统
数据问题 ⇨数据质量差或结构僵化,阻碍了洞察和集成
流程问题 ⇨系统中嵌入的过时工作流,不再适应当前业务需求
最终,所有诊断和改造都应服务于一个核心目标:追求卓越的客户体验。
只有当IT战略能推动实际业务成果时,它才有意义。实践证明,这种精密的现代化改造,回报是立竿见影的。
提升客户满意度 (Auvik):通过用Go语言重建警报引擎,Auvik增加了降噪、抑制等关键功能,显著减少了客户的“警报疲劳”,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满意度。
加快创新速度 (雅虎):过去需要等待硬件供应,现在可以立即启动云资源,所有业务部门的交付速度都加快了,创新周期显著缩短。
节省巨额成本 (Liberty Mutual):通过围绕现有电话平台进行现代化改造,Liberty Mutual实现了部分呼叫的数字化处理,每年在基础设施、维护和人工方面节省了可观的开支。
提高数据质量 (Brown-Forman):通过数据集成,消除了系统间的手动数据复制,不仅提高了数据质量,还减少了所需的软件许可证数量。
面对遗留系统,CIO们的新策略不再是“推倒重来”,而是像“心脏搭桥手术”一样,通过集成AI、云等新技术,为其嫁接创新功能。
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灵活的中间层、解耦数据层,并清醒地认识到:最难改造的不是旧系统,而是旧习惯。
正如ADAMnetworks的CEO所说:“简洁之中蕴含着宏大,宏大之中也体现着简洁。”
这种新策略需要耐心、规划和对业务的深刻理解。但对于那些希望在不承担巨大风险和成本的前提下,获取现代技术优势的组织而言,这无疑是一条智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