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福建省“十一五”培育产业集群专项规划(上)
作者:工业发展促进处 来源:福建省经贸委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31日 点击数:
福建省“十一五”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专项规划


2007-5-9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六年十二月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十五”发展成效及存在主要问题
一、发展成效
二、存在主要问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方向
四、发展目标
第三章 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壮大主导产业集群
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集群
三、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四、加快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集群
五、构建产业集群服务体系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强化组织实施
二、深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三、强化资源保障,创造发展环境
四、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完善劳动保障体系
五、加强环境保护,推广清洁生产
专栏索引
专栏一: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概念
专栏二:福建产业集群的主要类型
专栏三:产业集群的评价要素
专栏四:“十五”末全省主要工业产业集群分布情况
专栏五:“十一五”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一览表
附表
福建省“十一五”规划推介的产业集群重大项目表(略)
附图
附图1 福建省产业集聚总体布局图(略)
附图2 福建省重点产业集群分布图(略)

前 言

“十一五”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福建省“十一五”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专项规划》,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强化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规划》的编制,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为依据,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战略意图、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推动全省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安排产业集群相关项目建设和投资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的产业集群以制造业集群为主,规划基期为2005年,规划期为2006—2010年。

第一章 “十五”发展成效及存在主要问题

一、发展成效
“十五”期间,我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强化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工业发展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机遇,发挥沿海区位优势,产业集聚趋势显现,初步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我省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五”末,全省工业产业集聚比较明显的产业集群约70个,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其中年工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的有15个,总产值规模约3000亿元;年工业总产值在20~100亿元的有37个,总产值规模约1800亿元;年工业产值2~20亿元的有17个,产值规模约200亿元。产业集群所涉及的工业企业约3.6万家,吸纳就业人员超过210万人。
2、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明显提升。从2005年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调查反映,面对成本上升、产业转移、贸易壁垒的障碍,产业集群仍保持效益稳定,亏损面、两项资金占用等均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好于其它工业;其次是产业集群工业产值增速高于全省工业产值平均水平,也促进了新企业的成长;三是产业集群结构升级提升,趋向重型化,成为我省三大主导产业的主力军。四是品牌创建取得新进展,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数量均居全国第5位,有19个市县镇获中国区域名牌。
3、产业集群的集聚空间进一步拓展。产业集群从原来集中沿海一线向全省拓展,分布于9设区市,涵盖了我省主要工业行业。福厦泉是我省产业集聚明显、产业集群发展较快的地区,其余地市虽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通过承接周边区域的产业转移和龙头企业带动,也形成了若干产业集群。一些发育程度较高的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延伸,增强了产业集群的配套功能,跨地区跨行业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拓展了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
4、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外向度提高。全省产业集群出口总额占全省一半以上,外向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据重点产业集群统计,2005年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其中厦漳视听、福厦计算机及网络产品、莆田鞋业、闽南石材、福安电机、泉州箱包、莆田电子、漳州家具等产业集群出口比重超过50%,呈现出较高的外向度和竞争力。
5、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以产业集群骨干企业为依托建立产学研联合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组建行业检测中心,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利用集群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举办各类产品的博览会、展销会,促进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的发展和物流平台的形成;建立了政银企会商制度,对接金融资讯,创新信贷品种,建立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担保机构,培育企业信用制度,发展产业集群金融信贷;在重点产业集群成立行业协会或同业公会。中介组织在技术交流、市场开拓、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栏一 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要求,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一般认为,产业集群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规模,二是产业,三是空间集聚,指的是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基于地缘关系、产业技术链、价值链、供应链等关系而在地理位置上高度集中的特定产业群落。
泛化的产业集群概念领域将更加扩大。
专栏二 福建产业集群的主要类型
从产业集聚、集群培育发展历程看,我省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依托自然资源、地理和传统优势形成的产业集群,如安溪茶叶加工、德化陶瓷、惠安石雕等。二是专业市场带动形成的产业集群,如南安水暖器材、晋江石狮纺织服装、箱包制鞋等。三是引进外资形成产业集群,如福州显示器和厦漳数字视听产品等;四是国有企业改革人才流动形成产业集群,如福安电机、南平针织童装、龙岩工程机械等。五是政府投资引导形成产业集群,如湄洲湾石化、福州青口汽车等。六是民间资本创业形成产业集群,如晋江、长乐产业集群发展很快,主要归功于改革开放民间创业积极性得到良好的激发与保护。
专栏三 产业集群的评价要素
本《规划》产业集群的判别标准主要参考以下指标:
1、地域集中度居全省前列。地域集中度以生产规模、从业人员数、资产总额等指标来衡量;
2、区位商高于1,采用销售收入区位商[销售收入区位商=(集群销售收入/当地制造业销售收入)/(集群所在行业全省销售收入/全省制造业销售收入);
3、集群全员劳动生产率居集群所在行业的全省前列;
4、集群主导产品市场地位较为突出;
5、集群技术进步水平居集群所在行业的全省前列,如技术发明状况、企业科研投入及科技基础设施状况、新技术、新发明、新产品数量状况。

专栏四 “十五”末全省主要工业产业集群分布情况 单位:万元
序号
集群名称(工业产值)
序号
集群名称(工业产值)
1
福州显示器产业集群(459)
2
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400)
3
福厦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集群(308)
4
闽南石材加工产业集群(258)
5
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197)
6
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191)
7
泉州鞋业产业集群(190)
8
厦漳数字视听产品产业集群(150)
9
长乐纺织产业集群(149)
10
福州食品加工产业集群(138)
11
泉州箱包产业集群(130)
12
福州塑胶产业集群(118)
13
湄洲湾石化产业集群(117)
14
厦门移动通信产业集群(103)
15
三明钢铁产业集群(101)
 
 
100亿元以上集群小计(3009)
1
晋江南安建陶产业集群(95)
2
福州服装产业集群(94)
3
莆田鞋业产业集群(83)
4
厦门电控设备产业集群(74)
5
闽西水泥产业集群(74)
6
厦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63)
7
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60)
8
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59)
9
福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58)
10
闽东电机电器产业集群(58)
11
南平竹木制品产业集群(51)
 
 
50~100亿元集群小计(769)
1
龙岩运输及环保等专用设备产业集群(48)
2
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46)
3
福州船舶产业集群(16)
4
福安船舶产业集群(14)
5
厦船舶产业集群(15)
6
莆田食品产业集群(45)
7
福州输变电设备产业集群(44)
8
晋江东石伞业集群(43)
9
厦漳搬运机械产业集群(42)
10
泉州休闲食品产业集群(42)
11
漳州小家电产业集群(42)
12
三明林产加工产业集群(41)
13
南安五金水暖件产业集群(40)
14
泉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8)
15
漳州钢铁产业集群(38)
16
厦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38)
17
莆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4)
18
安溪乌龙茶产业集群(30)
19
莆田化工医药产业集群(30)
 
 
30~50亿元集群小计(686)
1
厦门钨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28)
2
丰泽树脂工艺品产业集群(27)
3
仙游木雕产业集群(26)
4
安溪竹藤铁工艺品产业集群(26)
5
南平电线电缆产业集群(21)
6
三明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0)
7
漳州家具产业集群(19)
8
莆田服装纺织产业集群(18)
9
南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16)
10
闽东石材产业集群(16)
11
永安纺织产业集群(16)
12
福州医药产业集群(15)
13
闽侯藤铁工艺品产业集群(15)
14
长乐冶金产业集群(12)
15
厦门生物及新医药产业集群(11)
16
长汀服装产业集群(11)
10~30亿元集群小计(297)
1
宁德汽摩配件产业集群(8)
2
南平乳制品产业集群(8)
3
闽东水产加工产业集群(7)
4
闽东茶业产业集群(6)
5
闽东食用菌产业集群(5)
6
三明天然药物产业集群(2)
7
闽东(柘荣)制药产业集群(2)
 
 
10亿元以下集群小计(38)
合计68个(4799)

二、存在主要问题
我省产业集群相当部分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产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群多是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大部分产业集群属传统产业,竞争优势主要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基础上。二是产业集群大部分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集群内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高新技术产业大部分以加工装配为主。三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弱,不利于集群的升级。四是专业人才不足,高级管理设计技术人才普遍紧缺,熟练员工普遍不足,企业招工难度大。五是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大多数产业集群缺少服务集群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检测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六是产业集群的外部约束日益严厉,如土地、资本等要素供给不足,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环境治理压力增强,产业集群的产品面临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另外,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产业集群认识存在误区,往往把各种工业园区视为产业集群的升级版,并当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抓手”,却忽视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规律,不善于从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细分中发现机遇,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