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ERP三刀摆脱“黑洞”走向阳光法门
作者:利刀 来源:中国计算机用户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02日 点击数:
ERP“黑洞”解析与“阳光三论”提出

  想起"黑洞”多少有些想入非非,遥想太空吃人不吐骨头的的诺大物体,还是有些悚然,不知从何年开始,总有个把人物拿过此词一用,足见国人说书写书的夸张手法之高,却也吸引不少观者听者将此词依次传咏。99年归国不久,在一会议上突闻有人用此形容ERP应用,曰为“IT黑洞”,闻此大惊,细听其言有四大问题产生此物,本人竟然耿耿于怀至今,现录于此,

  其一为:未能实施一把手工程;

  其二为:缺乏ERP实施力量或者力度不够;

  其三为:企业需求不明确、缺乏系统思想;

  其四为:企业人员素质不能够满足系统运作需要。

  细想想此四条为八、九年前过时之物,已然与时代不符,演讲之人MIS功力必欠火候,不知从何处拿来之物,到此胡乱一气,想想当年自己所做的数十个MIS项目几乎鲜有失败,此四条实为现实之谬误,如此教化大众实感不愤,会上顿然发表三大观点,

  一曰:企业需求论,企业有需要才有ERP动力,

  二曰:企业战略论,面向国内极少掌握现代管理之企业将依照行业竞争适时安排ERP系统;

  三曰:简单实用论,华人文化与洋人文化之异同,管理哲学之迥异,万万不可套用ORACLE、SAP复杂系统;此为“阳光三论”。

  谈及此,各位观者必感疑惑,此文怎与三刀相关,其实关系的要紧,谁看懂此文,谁就看懂客户、谁就赢得客户,谁就为王;如此这般就要看三刀的舞刀之人的造化。

  一晃三年过去,近日看一“名记”引述他人有关此问题8大观点,看完之后以知此人在三年中多有历练,虽不算入室、却已然登堂,其问题是功利性太强,未全实话。现录于此“

  一、缺乏统一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常说ERP是"一把手工程",但是,企业主管与管理层对ERP的作用并不很明确。

  二、企业需求不明确、缺乏系统思想,选择的ERP产品与需求不匹配。

  三、没有与企业的经营战略配套的经营战略联系起来。ERP是辅助企业管理的一个工具,工具的作用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一致,其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四、企业选择的ERP供应商缺乏具有成功实施ERP经验的专业咨询顾问服务能力。ERP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应用问题,而是代表着先进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思想。其实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IT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机融合。这需要ERP供应商和企业共同努力,甚至需要第三方专业咨询服务商的参与才能够真正完全实现ERP应用,达到预期目标。

  五、企业信息基础工作没有跟上。ERP需要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但是许多企业在这方面却做得很不够,常常发生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

  六、没有改变管理的模式与方法。美国管理大师哈默和钱贝于20世纪90年代发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企业再造工程,实施ERP工程需要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再造,但是难点就在于要改变现有企业业务流程。

  七、缺乏ERP实施力量或者力度不够。选择了合适的产品,但是没有合适的人去实施,产品与实施就成为了两条平行线,永远无法交叉。

  八、实施进度不易控制,易导致ERP中途流产。企业在实施ERP时,还有一大难题就是"实施过程的管理"。很多企业在实施时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由于实施周期太长,结果软件提供商和企业双方都拖得非常辛苦。

  各位观者比照原有4条,必知此人已有些长进,但4、6、7条颇显功利性,去年有闻此人实施项目依然是十有三四不成,想是要么实在水平有限、要么只顾挣钱了、忘了长远名声,看来弄不好此人实在是产生黑洞的做蛹者,无论怎样这8条却是开脱罪责的极好借口;认真观察其中若干条还显欠些火候,依照本人观点不该提出此类问题。想是对于企业信息化问题多有误点,本人为较他人谬误,只好将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沉谷烂糠拿出来抖搂一番,让人看清为何会产生“黑洞”,谁是产生“黑洞”的祸首。(注:为方便起见现借“黑洞”一词一用)

“阳光三论”与MIS精髓

  诸位也许不知,国内信息化建设最早始于80年左右,工商银行摔先引入大机(大型计算机俗称)从事银行自动化探索,行业内称之为对私系统,80年代中期开始在部分储蓄所试用,80年代末期开始在区域的储蓄所通存通兑,90年代初则全面引入市内通存通兑业务,为众多百姓提供了方便之门,而今竟实现了全国的通存通兑业务,经常出差的观者已然享受到了他的好处,现在看看可以实现的银行业务几乎全都有信息系统的影子。笔者不才,却也知道,黑洞并未降临银行业,究其原因还是笔者的三曰:企业不成熟时的“企业需求论”,企业走向成熟时的“企业战略论”,面向中国文化的“简单实用论”起了绝对作用,尤其是银行需求是推动软件应用之动力,如若中国金融业上了个好看不好吃的“SAP、ORACLE”之类的洋软件,必然黑洞一片,到那时:软件商窃笑赚了中国银行业的银子、咨询商暗笑同样赚足了腰包,至于能否用起来,让银行的客户笑起来则全然不顾了,出了问题则有个8条在此,责任全无。工行如此、中行如此、建行、交行、农行如此、其它小银行哪个不是沾了信息系统的光,在银行业中全无“黑洞”二字。这些成就显然是以客户为本的银行业者与面向银行业的软件制造与集成商所为,其核心是真正贯彻了用户观点,如此这般到造就了不少大型的集成商出来。

  中国的证券业发迹虽晚,却在87年建立了全球堪称一流的证券交易系统,其建立之初慨然立下重誓:全面使用信息技术创建证券交易系统,中国的集成商到也争气,不用一年也做出了非常了得的交易系统,虽然几经换代,但总是越换越好用,据传近一段时间各大券商和深沪两市正在加紧研究未来系统框架,到时不整出方便用户的系统看来决不算完。在这里诸位同样也看不到“黑洞”二字;其原因同上面不出左右。成功原由:还是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的交易系统。笔者决不排外,其实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开发平台、网络设施与机器之类的还只能用洋人的玩意,谁让中国的所谓的才子们在这点上不争气,让洋人抢了个头采。

  各位出门远行,总是坐着天上忽悠的物事,环游四海,想想古人再如何浪漫“环游一千河”也远不如现实舒服,仅能够饱饱大脑,也忘记了从80年代何时开始中国的民航也有了个全城订票系统,在北京再也不必跑到西单售票厅去辛苦几下了,舒舒服服地就近也能够买上机票;看看现在不但全城、全国、而且全球几乎都已经连成一片,记得一个叫IATA的组织专门负责全球票务系统,却从来没有人叫着“飞机黑洞”,记得最初是娶了个加拿大的票务系统做管理软件,同时又娶了个UNISYS做主机,此事曾在报刊上好好地登了几期。这次的系统却没了中国人的习惯,几乎都是洋人的物事,看来这个纯洋人创造的东西,只能用洋人的方法来管理了,但有一点,方便用户是本分,洋人一样也没有忘记。

  国人接触超市估计是在深圳的89年开始,没想到短短二、三年光景竟席卷大江南北,全然用上了收款机(POS)系统,尽管初时收款小姐手脚不利,客户多有等候,却从未改初衷,竟然带着商业MIS一溜小跑的走到现在;时至今日几乎看不到没有POS系统的零售门店,转眼10年光景,这个好用的物事、零售店是不能离开、客户也无从离开了,漫长的时光已然过去,却从未有人说起那家超市、那家商场栽入“IT黑洞”。全然好好的活着。记着86年,当时的商业部曾力选国内三家较好商场做MIS应用实践与推广,谁知历时4年竟也有如此成就,却是万万不曾想到的;究其原因不外超市业态如无零售MIS做开路先锋,这个店十有八、九是开不成的,如此一搞却成就了传统零售业态的MIS热潮,各家门店纷纷投入巨资走起了商业信息化的路子;进得MIS门内一看对于各位商业大老管理商场确实大有好处,再加开店热潮此起彼伏,眼见竞争残酷激烈,商品从二、三万瞬间增加到到十万、二十万种,优惠、打折手法层出不穷,手工管理显然不行了,再有如不减少滞销品库存、提高畅销品库存、增加资金流动、促进盈利已决无竞争的胜算;面对此种情况,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上MIS已是大势所趋,无法规避,商业软件制造商从此各个都成就了不小事业。如此看来企业需求实为推动MIS成功之路,在此决无半点上述8条的影子。

  要知工业MIS始于85年,启动伊始备受各部委要员的关注,在那时这还是个新鲜玩意,大家从未见过,自然不知有何作用。但既然领导关注,钱又不是问题(那时政府是要拨款搞信息化的),各路豪杰自不待言纷纷加入,单说北京就有名声显赫的中科院计算所、软件所、航天部计算中心、一机部自动化所、中软公司、清华、北大的各路大腕。此事总有推动者,每每要将领导、专家、厂长拉到一块开个动员会,说说MIS重要性之类的问题,让厂长好好地长长见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