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业背景
(一)单位行业背景
福建省由于受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洪涝、台风、干旱、冰雹等灾害几乎年年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1994年5月,省委、省政府提出并组织防灾减灾五大防御体系建设。
福建省水利厅的主要职责是实施全省江河洪水预警报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技术事务工作;承担雨水情实时监测和洪水预警报工作,参与防洪调度会商;承担水利信息化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信息化建设背景
1. 预警信息收集
1)预警信息上报不及时
目前预警信息上报主要通过口头汇报及电话汇报等传统方式实现,相关信息从村到省的逐级上报过程,至少需要2-3天才能实现,容易导致信息延误,并将直接影响领导决策的时效性,需要通过其他通信手段加快信息上报效率。
2)预警信息内容不详实
由于现有预警信息上报方式单一,通过普通通信手段上报信息存在信息不详实、不充实等问题,部分情况通过语言方式难以表述完整,需要通过特别手段,从不同角度对灾害情况进行进一步描述。
3)判断预警信息真实性存在难度
由于目前针对村防汛专员上报的信息,没有有效手段对其真实性进行考量,只能通过其他信息员上报信息汇总比对、电话询问、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村防汛专员上报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对领导决策的时效性、准确性将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增加其他辅助手段对信息来源的真实性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
4)对村防汛专员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统一部署
现阶段,由于村防汛专员分布广、流动性强,因此,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最快的联系方式就是电话点对点通知,当区域范围较大时,往往需要对数十甚至上百人进行通知部署,以一个电话3分钟为例,通知20人需要1个小时,势必影响上级领导的紧急部署进度,因此需要通过其他通信手段方便上级领导在第一时间对多人进行统一部署和调配。
2.公众预警信息发布
1)公众预警信息发布不及时
目前政府的公众预警信息发布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电话通知等方式实现,其中以电视和广播发布最为及时,但由于涉及到非政府部门中转,且节目时间表需要编排,因此在及时性上无法保障。
2)公众预警信息发布覆盖不全面
在通过电视、广播等渠道进行预警信息发布时,无法避免存在一线群众未及时收看电视或收听广播等情况,尤其在灾害发生时,更加无法保障所有通知对象均能收到相关信息。
3)公众预警信息发布无法互动
现阶段公众预警信息发布的主要方式均为单线下达,公众对相关预警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群众遇到急需解答问题时,只能通过电话询问、网站询问等方式,在遇到询问高峰期时,将必然存在解答人员人手不足、电话线路不足等问题,造成信息延误,因此需要通过有效手段加强预警信息互动。
4)预警信息时效性短
通过现有的电视、广播等媒体发布公众预警信息存在时效性短的缺陷,发布的信息由于停留时间短,无法一直存留,给群众留下的讯息不能反复调看以加深印象,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手段保障预警信息的时效性。
5)预警、灾害发生区域人员数量无法确定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是政府的义务,在预警期间或在灾害发生时,受灾区域内的人员数量通过现有人口普查等手段无法精确统计,对政府组织群众撤离、救援的部署和计划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对受灾区域内的人员进行更加精确、快速的统计。
3.应急指挥调度
1)应急车辆调度不及时
由于应急情况发生时,值班员只能采用电话方式对应急车辆进行口头定位和调度,由于事前对应急车辆所处具体位置不能详细了解,且口头定位存在位置信息不精确,容易产生调度不及时、应急救援延误,需要通过其他手段在灾害发生第一时间对灾害区域内或附近的应急车辆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及时调配。
2)没有统一、完善的应急人员调度手段
现有应急人员调度主要通过电话和对讲机相结合的方式,领导通过手机向各调度人员下达指令后再由调度人员通过对讲机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部署调配,由于不是统一的整体,无法实现两种方式间较为紧密的结合,且容易出现信息偏差等问题,需要统一手段、统一部署的通信方式实现及时、有效的救援团队。
3)无法及时、全面上报灾害现场信息
目前条件下,对于灾害现场的信息上报主要通过电话逐级上报的方式实现,在时间上存在延误现象,且通过电话上报的方式对现场情况描述要求较高,存在信息不全面、不直观等缺陷,因此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提升灾害现场信息的及时、全面上报。
4)预警监测数据传输覆盖面小
在预警监测数据传输方面,主要实现方式为通过固定监测点将相关数据通过有线方式传输给上级领导部门,但目前全省只有1328个监测点,仅个别地市实现在每个乡镇及重要水利工程有自动监测点外,其余各地市监测站点无法满足乡镇防汛指挥需求,需要通过其他手段进行弥补。
5)防汛视频会议到乡无法实现
目前全省仅有几个县建设了乡镇视频会议系统,大部分县(市、区)尚未建设乡镇视频会议系统,已建系统标准较低,且与省市视频系统兼容困难,难以满足防灾抗灾的新要求。
二、 信息化项目
预警到乡项目通过视频会商平台、群测群防平台、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监测平台、宣传教育平台、应急信息发布平台、防汛WAP网站、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等八大平台的有机结合,很好地解决了视频会议无法到乡的防灾瓶颈,并通过短信、彩信、移动定位、无线专网等方式多途径、多手段实现了从预警到防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信息收集、信息发布、应急调度功能。
项目总体结构图如下:
(一)预警信息收集
1. 群测群防平台
群测群防信息平台主要依靠短信、彩信等方式,实现村防汛专员在观察到灾害前兆等现象时,能够第一时间将现场信息以文字、图片等方式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同时,上级领导部门能够通过移动定位技术了解到上报信息人员所在地点,并将其作为判断信息真伪的重要依据。通过该平台,能够实现预警信息、灾害信息的及时、详细上报,并且增加了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手段,为领导及时、准确地进行相关决策提供了有效辅助手段。
如上图所示,村防汛专员观察到灾害前兆、灾害情况等现象后,可以立即将相关信息以彩信或短信方式发送至福建省防汛办移动代理服务器并在服务器上进行信息汇总,福建省防汛办在收到相关汇总信息后,可以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上报员进行定位以初步确认信息真伪。
2.自动信息监测平台
自动信息监测平台将现有监测点通过无线方式与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核心网络进行联网,实现监测点监测到的数据信息能够通过无线通道实时或自动传输到省防汛办指挥调度系统,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触发值进行灾害预警。该平台能够让相关领导在文字、图片信息监测的基础上,第一时间获取相关数据信息,为提升领导决策准确性提供基础,并且可以在灾害发生前期及时向管理员发送自动预警信息。
如上图所示,通过预先架设好的监测点实时对该点情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数据实时或定时通过无线方式通过中国移动GPRS网络发送至福建省防汛办指挥调度系统,福建省防汛办可以对调度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按需提取。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在监测仪器上进行触发值设置,当灾害前兆(如水位异常升高)等情况发生时,监测仪器可以通过短信、数据信息、视频图片信息等方式向管理员进行告警。其中,定时传输的时间间隔可以人为控制。
目前该平台已经在全省开展应用,接入点约120个左右。
(二)公众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1. 区域人员监控平台(区域人员定位和统计)
区域人员监控平台主要依据移动区域跟踪技术,对特定区域内部人员的相关信息做跟踪和统计,解决了在灾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现场受灾人员信息,并能够对受灾区域的人员进行统计和分析。
具体实现方式如图:
(1) 省防汛办监控平台下发定位需求给水利厅应急指挥平台
(2) 水利厅应急指挥平台把需求下达到移动代理服务器
(3) 移动按省防汛办需求进行监控
(4) 移动应急信息发布平台把区域人员信息反馈给省防汛办监控平台
2. 信息发布平台(区域人员信息发布、重要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等)
信息发布平台是通过移动短信以及其他信息群发功能,对特定区域或者特定人员做信息发布以及短信通知等等相关的提醒工作。对于原先通过口头汇报及电话汇报等传统实现方式,相关信息从省到村的逐层传达,需要很长时间,容易导致信息延误,直接影响领导决策的时效性,通过该通信手段加快信息传达效率。
省防汛办在确认审核信息后,用两种方式向区域人员提供信息发布
(1)把信息传递给水利厅应急指挥平台,平台通过水利厅移动信息机向区域对应的号码发送信息
(2) 把信息传递给移动应急信息发布平台,平台通过对应区域的小区短信方式对区域人员进行信息发送
3. WAP政府网站(省级/厅级网站,实现信息发布、查询和定制等)
(1)通过福建省移动预警到乡WAP网站,为人民群众及时、多渠道了解预警信息提供方便,该网站可以实现对灾害快讯、地方灾害新闻、区域特点新闻、灾害防治信息、灾害疾病防治信息等内容的查询。
(2)群众通过登入政府WAP网站,可以查询相关的政府、预警及灾害信息,群众对于感兴趣的条款可以自行定制。
目前该网站已经建成并于2008年6月对外开放,并已经实现政务公开、灾情信息查询、防灾知识宣传等功能。
4. 信息定制
用户对比较感兴趣的信息可以手机发送相对应的代码到水利厅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下达需求到移动代理服务器,回复确认定制对应的短信产品。
(三) 政府应急指挥调度
1. 车辆调度平台
1)GPRS+GPS的无线远程车辆监控和调度
让防汛车更好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最快的找到受灾地点,排除路障,抢救受灾群众等等所有刻不容缓的事情成为防汛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灾害救助工作严重涉及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利害关系。防汛救援工作需要涉及到公安、交警、供水、供电、医疗等职能部门,怎么能准确无误安排好相关部门的工作,做到配合天衣无缝,就是利用移动公司的GPS卫星定位和GPRS无线传输系统。
具体的图示如下:
1) 省防汛办发车辆位置需求给水利厅应急指挥平台
2) 水利厅应急指挥平台给移动代理服务器发需求
3) 移动代理服务器分析需求对车辆进行跟踪
4) 防汛车辆把位置信息统一汇总到省防汛办
5) 防汛办负责人对筛选好的防汛车发送救援指令
2. 现场应急调度指挥系统
1)远程视频调度系统
该系统通过存储器将远程摄像头拍摄的相关视频数据通过中国移动GPRS网络传输至省防汛办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现场情况的实时查看并方便进行现场调度。该平台的建设有效解决了领导不能实时调用现场视频信息的问题,是及时了解现场情况的有效手段。
如图所示,通过现场放置摄像头,将拍摄到的图象、视频文件存储至视频数据存储器中,在对相关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后,通过中国移动核心网络与省防汛办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对接,在省防汛办领导进行相关部署后,相关视频信息通过中国移动核心网络传输至视频数据存储器,并在现场显示器上进行播出。
2)现场人员调度系统
该系统通过移动应急信息发布平台将省防汛办相关指挥调度信息以短信方式下发给现场人员,实现对现场人员的实时调度。该系统的建立有效解决了现场人员调配不方便的问题,实现统一部署。
如图所示,省防汛办相关领导在进行决策后,通过移动应急信息发布平台将相关部署信息通过中国移动核心网络发送给现场防汛办人员及村防汛专员进行统一部署。
3)现场信息采集系统
该系统通过在现场设置临时信息采集器,并通过无线网络方式将相关数据信息传输至指定服务器,作为领导对现场进行调度的数据依据。
如上图所示,临时搭建的现场监测器(或手持监测仪器)实时对该点情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数据实时或定时通过无线方式通过中国移动GPRS网络发送至福建省防汛办指挥调度系统,福建省防汛办可以对调度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按需提取。其中,定时传输的时间间隔可以人为控制。
三、 项目评价
(一) 项目的社会效益
防汛工作关系着全省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危和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此项工作历来非常重视。福建是一个洪灾频发的省份,自然灾害的客观实际、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职责、防灾减灾繁重的工作任务、防汛救灾的突发性和复杂性,都迫切要求提高科学防汛的组织、预案、监测、预警、会商、宣传教育等六大体系。
对于政府而言,预警到乡项目通过视频会商平台、群测群防平台、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监测平台、宣传教育平台、应急信息发布平台、防汛WAP网站、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等八大平台的有机结合,很好地解决了视频会议无法到乡的防灾瓶颈,并通过短信、彩信、移动定位、无线专网等方式多途径、多手段实现了从预警到防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信息收集、信息发布、应急调度功能,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效率,在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创造无限的社会效益,真正实现了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宗旨。
(二) 项目的经济效益
在视频会商项目上,进行项目建设比省水利厅自建平台大约节省3300万硬件设备的费用,同时大大方便了单位防震减灾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如下表,只需要支付租借费用并进行平台基础部件的投资即可。
项目 |
概算(万元) |
投资费用: |
1900 |
其中 平台(MCU)建设费用 |
|
视频终端建设费用(含摄像机、音响设备) |
|
视频终端配套费用(50寸电视机、PC机、发电机) |
1900 |
租赁费用(万元/年): |
2200 |
其中 视频系统租用费用 |
2200 |
线路租赁费用 |
|
主机托管费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