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福建公司集团用户大会暨移动信息化论坛的“高峰论坛”现场
N本报记者 文/图
全球经济危机,中国信息化将如何赢得未来?
中央宏观调控,海西信息化将如何又好又快?
企业蓄势待发,移动信息化将如何强力支撑?
……
一场备受各行各业和社会大众瞩目的海西信息盛会———中国移动福建公司集团用户大会暨移动信息化论坛,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福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信息化如何应对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成为近600名与会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这场以“助力海西,共赢未来”为主题的盛会,旨在分享信息化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前沿观点,为海西各行各业应对全球金融风暴提供思路,为移动信息化和海西信息化的未来探寻方向。
本次盛会连续举办了十多场极具特色的移动信息化论坛,分为“高峰论坛”、“综合论坛”以及面向教育、农村、交通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专题论坛”,邀请政府部门领导、全国知名学者、通信业界专家,与海西各行各业的精英、中国移动福建公司集团用户,通过互动演讲和头脑风暴的形式,群策群力为海西信息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以构建高层次、开放式、具有深远影响力对话平台为目标的“高峰论坛”,是中国移动福建公司集团用户大会暨移动信息化论坛上最引人瞩目的焦点。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纵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认为移动信息化是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能帮助企业为经济的下一轮高涨做好准备。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大中国区副总裁邵光华为与会人士分析了未来变化中的产业存在的三个发展趋势,而中国移动研究院黄晓庆院长则从最新技术层面指出“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产业链的竞争焦点。
这些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和独到观点,让许许多多与会人士有茅塞顿开之感。我省一位民营企业高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一提到经济危机和金融海啸,只是想着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这回听了这么多专家的精辟分析,才发现原来危机当中蕴藏着不少机会。紧紧抓住海西信息化和移动信息化带来的机遇,是当下每家企业都应该而且必须研究的重点课题”。
樊纲:借助移动信息化,为下一轮高涨做准备
■谁能利用经济危机做大生意,谁能从经济危机当中找到好机会?
■企业怎么样利用移动信息化,在这个冬天里夯实自身壮大自己?
樊纲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经济不会大萧条
这场金融风暴时间究竟有多久,影响到底有多深?
我相信全球经济会出现大危机,但不会出现大萧条。所谓大萧条,是指全球经济持续10年下滑,全球GDP下降50%,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而大危机只是美国可能出现几年的负增长,欧洲日本等经济体出现零增长,而其他经济体也为此受影响导致经济放缓。
虽然没有大萧条,但不等于没有衰退和低迷,我们想问题要往坏处想,美国经济在未来2-3年内将出现2%-3%的负增长,欧洲、日本经济可能出现零增长,世界经济未来3-5年将衰退或低迷是完全可能的,对此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在下滑,下行趋势已经明显形成。
对于此次中国经济的下滑,有人认为是国际经济引起的,是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但我认为这是中国政府调控的目的,也是政府所愿意看到的。即使没有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也要进行调整。实际上中国此轮经济调整,从去年9月就已经开始,是因为房地产泡沫引起的,只不过这轮的调整期正好碰上了美国的金融风暴。
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就已经通过各种手段防止泡沫、防止通胀、防止过热,正是因为前期采取的积极调整和调控,目前中国经济不存在大的泡沫,中国经济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好、最健康的经济体,是最不可能出大事、出大问题的经济体。
“土豆现象”让中国产品受益
现在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经济危机做文章,是怎样在经济危机当中找机会。
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数字: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比例,已从5年前的30%下降为12%。5年前三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是60%-70%,而现在新兴市场已占全球GDP的50%以上……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全球经济危机不意味着所有市场都烂包,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新兴市场做足文章做好文章。
我们再来看看最近的一条消息:中国的25架支线飞机销往欧美卖了50亿人民币。为什么能卖得这么火?说明在经济衰退低迷的背景下,低成本因素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虽然目前出口在下降,但中国产品将受益于“土豆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在饥荒和大萧条来临的时候,土豆的需求和价格反倒上涨。当需求和消费削减的时候,先削减的是奢侈品和高档产品,但必需品和物美价廉的产品需求反倒上升。此前的几次金融危机当中,“土豆现象”都发挥过作用。日本泡沫破了之后,我们对日本的出口大涨;美国IT泡沫破了之后,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又涨了一块,这个效应这次还将起作用。
在全球经济危机面前,本地企业应当做什么?企业要想想怎么去抵消不利因素,要想想下一步究竟怎么走,要想想要不要搞股权投资……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化”,企业怎么样通过“信息化”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中国移动在信息化领域大有作为,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技术平台和软件。企业完全可以借用这些移动信息化的优势条件,在经济危机的冬天里夯实基础工作,为下一轮的高涨做好准备。
邵光华:“移动互联网”将持续创造全新商业模式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为什么它能把全球50亿人联系在一起?
■大融合产业的时代,你怎样通过移动互联网找到新的增长点?
邵光华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大中国区副总裁,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曾在AT&T BELL LABES、CISCO等公司担任重要职位
1977年的时候,Ken Olsen是DEC公司的总裁,当时该公司是仅次于IBM的全球第二大计算机厂商。当有人问起“为什么DEC不大胆地进军个人计算机市场”时,Ken Olsen回答说“没有任何理由让每个人家里都拥有一台计算机”。
现在情况怎样呢?DEC公司不再存在了,而据现在的预测,到2015年的时候,全球将有50亿人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谈移动互联网?因为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互联网建设的程度、利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与现代化的进程。信息化离不开互联网,3G时代得互联网者得天下。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我认为简单地说,就是追求在2015年让信息通信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连接50亿人的愿景。
纵然产业中部分意见领袖,对于移动互联网这一新事物的现状,或许还习惯性地持保留态度;纵然目前只有20%用户通过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70%-80%通过宽带接入互联网。但我们今天在这里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将拥有多大的生存空间呢?我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三大新趋势:
首先,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持续进步,将使其融入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快速和智能化地接入互联网,将对移动终端和用户体验进行全新的定义。
其次,人际网络和网上分享的理念,将持续影响产业发展。移动公司将成为信息提供商,贴身定制、量身提供解决方案。原先不相关的行业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将可能渐渐接近,因此要有利润分享的准备。
最后,大融合产业的时代,将持续创造商业模式和机会。随着产业链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将不断出现,也必将会给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黄晓庆:“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产业链的竞争焦点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到底是工业化还是信息化?
■全业务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国移动怎样催生巨大的产业链?
黄晓庆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学士,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硕士。1994年加入UT斯达康公司,曾任全球高级副总裁兼CTO,现为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
人类的任何进步都取决于创新,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类的体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类的大脑,而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互联网革命以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特别是以工业化与互联网的融合为目标的信息化。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很多人说是工业化,但我认为是信息化,中国应该也必须在信息化上赶超发达国家。
苹果公司的I-PHONE,为什么能迅速夺下美国手机市场的头名?黑莓手机在全球市场所占的份额很小,为什么公司市值那么高?这向我们昭示着现在移动通信的技术热点,向我们展示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给用户带来的巨大影响力。而云计算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运算平台的建设方案,大型企业将不需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这也将运算变成服务商业化的竞争手段。
随着光集成技术的成熟,将为带宽技术提供保证,IPV6、IMS、P2P技术的演进,都将改变互联网的面貌,也决定了移动互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目标。移动互联网是未来实现业务创新和利润提升的发展空间,应用与内容将会成为整个产业价值链竞争的焦点。
这也决定了中国移动在全业务的竞争环境下将催生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下一步首先要加强带宽,发展高带宽的新兴业务,来满足集团客户的需求,另一个要建立强大的支撑能力,加强信息共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