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中小企业创世纪 逆境中寻求生机
作者:刘晓芳 来源:中国信息化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03日 点击数:
危机也是机遇,危机过后将产生新的经济秩序和企业生态面貌。

全球金融危机正在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消费的低迷以及信贷环境的恶化正在侵蚀全球中小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并将进一步危及其生存,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已然发生。

在我国,中小企业受冲击最大,面临洗牌也更多。在此时谁能够发现并抓住机遇,将会在危机中脱颖而出,他们将成为一群新的行业领头羊。

生死时刻

张建设是福州市一家鞋厂的总经理,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运动鞋代工制造,客户大多来自欧美市场,国际贸易比重较大。受美元贬值和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张建设的鞋厂生意一度欠佳。如何开拓市场、突破企业的贸易瓶颈成为张建设面临的一个巨大考验。

与张建设一样被困扰的还有更多的国内中小企业主,他们当中甚至还有一些已经关门歇业。由于美、日、欧日益陷入衰退,中国出口随之放缓,与此同时,企业利润增长和出口相关投资也将同时受到影响。金融风暴的影响正通过国际贸易蔓延到实体经济,中国制造业首当其冲。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东莞市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订单减少20%以上,企业成本上涨幅度高达30%至40%。明年形势更不容乐观。全国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纺织业、鞋业、玩具、五金钢材、汽车、电子信息等制造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中小企业被称为“最活跃的经济细胞”,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75%的城镇就业机会。此外,中小企业活力还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创新力的重要指标。据统计,每年我国申请的专利75%来自于中小企业。

然而,一些专家认为,真正的寒冬还远没有到来,更多中小外向型企业的倒闭在所难免。今年底、明年初,应该是整个外向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死时刻”。

危机也是机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主任刘俊生认为,危机造成的困境对于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致力于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单纯地依靠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源片面追求产品的低成本的简单生产模式并不是“中国制造”的真正优势。

他说,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金融危机将是企业转型的良机。

困境突围

当前这场经济危机来自于全球,为世界所有企业共同面临。在我国,大型小企业和中小企业面临着同样的危机,然而可以发现国内的大企业受到的冲击要远远小于中小企业,大企业具备的抗风险能力、应对风险能力要强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应对能力差。因而,刘俊生认为,当前危机下面临洗牌的更多是中小企业。

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对于维护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稳定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将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国家在政策层面已经有了一些调整,比如加大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力度,解决其流动资金的难题;比如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缓解企业出口的成本压力等等。

国家政策的调整可以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长期来看,最根本的还是要促进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引导中小企业逐步向产业链的上游转移,加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最终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的简单生产模式而转向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现代产业布局。

国家政策的出台更多着眼于长期的结构性升级,然而,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讲,面对恶劣环境,订单大幅减少,而生产成本却在提高,导致资金局促,如何快速创造现金流,如何先从这场危机中活下来,才是当前最现实的一道难题。

一些与中小企业家们交往密切的专家不仅了解企业的需求,更了解企业的困境,他们的分析也直接切中症结:中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不足,企业经营管理远未达到科学的程度,导致抵御外部经济环境风险的能力较差。

国外权威媒体也表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在面对成本危机时,它们就缺乏抵御危机的能力。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和信息化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

困境突围,如何才能使其以最小的开支获得最大的收益?如何从危机中寻找新的机会?许多中小企业在砍掉经销商、压缩成本之余,也把目光瞄向了电子商务。

二次创业

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珠三角出现首次中小企业倒闭潮,作为一家鞋厂的总经理,张建设也正在经受同样的生死煎熬。为了拓展渠道和开拓市场,他曾尝试过购买搜索引擎关键词、投放网络广告等多种方式,但效果平平。

当时,恰巧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与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联手创立了国内第一个区域性全流程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福建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在参加了对方组织的几次培训后,张建设发现该平台本身拥有强大的信息库,而且加入免费,总体成本也较低,于是决定加入试一试。

不久,张建设接到来自国外的第一笔订单,而且越来越多了起来。现在,通过这一外贸平台,张建设的外贸生意又重新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而且在本地同行业中也开始变得小有名气。

在进出口贸易环境变得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由于具有信息传递快、交易便捷、减少中间环节以及交易成本低等无法取代的优势,许多中小企业都不约而同转向了电子商务。同时,专家也建议,外贸企业只要利用好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和服务,减少资源浪费开源节流,尽快占领更大内贸市场,“冬天”并不会那么难过。

据调查,有50%的企业愿意投入费用在电子商务上以开拓业务。从易观国际的监测数据来看,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线上B2B电子商务市场交付价值达到人民币12.99亿元,其中线上注册账户数为 5801.1万。

针对这个契机,众多的电子商务网站也争相加大了推广力度。首先,近日阿里巴巴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价格上贴近用户、更针对用户需求的 “援冬”实质性产品“出口通”。“出口通”融入了阿里巴巴平台新增的四大功能:橱窗推荐、数据管家、买家定位和企业邮局,同时还包括视频展播、第三方企业身份认证、全球商展推广、出口营销与电子商务培训等内容,满足了中小企业实际的需求。

另外,网盛也声称要给广大中小企业送去“过冬棉袄”,为降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准入门槛,推出了“白菜价”1800元版“中国供应商”服务。网盛还在旗下大型生意宝网站推出了一千万条“海外买家数据库”。

自己建设电子商务系统,研发成本太高,而且研发周期较长;如果外包给软件公司,虽然成本相对较低,但在很多方面受制于人,缺乏自主权。综合权衡下,大多数中小企业选择采用了类似阿里巴巴这种专业的系统服务商。

如今已有一些企业首先偿到了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用张建设的话来说,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不仅节约了开支,而且助他在危机中抢占了先机,成功地开始了“二次创业”。

企业怪象

福建省安溪县外贸公司是一家典型的老外贸公司,早期都是以代理为主,产品出口主要是工艺品、服装、茶叶等。为了迅速加大自营进出口的比例,开拓新产品市场,除了参加一些成本昂贵的展会外,公司年轻的陈总果断地尝试新事物,转变传统的贸易方式,花重金投入在公司内部信息化和各类网上交易平台上。这使他在面对外贸危机时,相对其他企业增加了抗风险能力。

由于经常“出入”于网上各种交易平台,陈总经常会受到一些假信息的困扰,而且缺乏针对性的信息导致交易率也难以提高。当得知福建省外经贸厅为扶持企业在商务部“在线广交会”上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时,其公司立即申请加入平台。他透露,平台推送的信息给公司带来一个阿联酋客户,到现在已经陆续下了30多万美元的水龙头订单,并且逐步建立起许多新客户的联系。

据了解,目前的电子商务行业的商业模式是围绕收费会员、搜索排名、网络广告等核心业务建立的。这种模式固然能保护并积极提升电子商务网站经营者的利益,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种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由于电子商务行业规模的扩大,加入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数量不断扩大,这时被动搜索能够触发交易的几率越来越低。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的投资上越来越大,反而收不到相应的收益。而且目前的模式始终无法解决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信用问题,网络环境无人监管,信息的真实性差,导致企业空有信息却无法做成交易。长此以往,对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是有很大伤害的。

北京悦商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周彦武认为,许多企业主发现随着在电子商务的投入上越来越多,而交易的数量却越来越少,电子商务的赢利本质造成的交易成本提升和信用缺失等固有缺陷却越来越在阻碍它自身的发展。

对此,长期与中小企业打交道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刘俊生的认识不无深刻。他认为,在帮助企业过冬方面,电子商务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为企业提供准确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引导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方向,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撑。然而目前国内提供信息的网站鱼龙混杂,许多网站在利益的驱使下,提供了大量虚假的、不负责任的信息,扰乱了市场。另外,目前国内的B2B电子商务服务商的模式都比较单一,只是单纯地依靠企业会员费作为主要收入,而现有的简单黄页推广式的B2B电子商务并没有为企业带来真正的价值。

这些原因甚至导致了一些奇怪的现象: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加大电子商务投入,而是开始降低对现有电子商务服务的投入,企业面临生存压力时,肯定会压缩成本开支,电子商务成了被压缩的对象。

模式创新

如果说资本是解决中小企业生存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信息可以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刘俊生表示,企业如何在危机中找机遇,如何在机遇中找发展,除了政策层面外,主要靠信息。谁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谁就能得出准确的判断,谁就能找到发展方向。

“电子商务需要模式创新,这也是这次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刘俊生还说,此次危机从另一个层面上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提出了挑战。简单的以信息发布、产品展示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只有服务于企业供应链整合与协同的更深层次的电子商务服务才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各行业的第三方全流程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将成为未来电子商务服务的主流。

根据刘俊生的介绍,为了推广新的商务模式,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采取了地方政府合作搭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方式,并率先在福建省开通了试点平台。与一般的电子商务网站不同,这种地方电子商务平台会对中小企业和区域性需求进行调研,为中小企业做出针对性、指导性的信息服务,并利用平台支持区域多、双边贸机会撮合,帮助中小企业以最小的代价找到最合适的贸易伙伴。

这个模式不仅提高了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加强同国外商业协会合作,真正帮助中小企业找到买家,会员免费制还降低了企业的进入门槛,而且形成了一个由政府资助的区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联盟,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抗风险性。

利用区域电子商务平台,目前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已经帮助中小企业同韩国、东盟各国、中亚五国、俄罗斯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贸易伙伴建立了最为直接的信息交流平台。

悦商网的周彦武表示,中小企业是电子商务行业的基础,电子商务深深植根的这片沃土才能继续繁茂,因此,只有能够找到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市场价值的模式才能在本轮的洗牌中脱颖而出。

“前一天我们还在正常上班,而第二天,工厂就彻底停产关门了。”这是当前一些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打工的人所共同面临的现实。过去一年来,危机就像一个作怪的巨兽在各个地方慢慢现出了原形。

当旧的企业生态面貌被打破,新的面貌尚未成形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信息的价值或许不能决定存亡,但是蕴藏着先机。

这先机或许就是企业再生的第一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