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已单功能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占我国企业的60%左右,所谓单功能,就是企业仅单一地使用了财务软件、或办公自动化系统、或CAD(自动化辅助设)、或库存管理系统、或人事等管理系统;将部分功能集成起来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占10%左右,所谓部分集成,就是将财务和企业的进销存或供需链用信息技术连接起来的应用;而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全面地集成应用的企业,占我国企业的比例小于1%,全面集成应用包括什么呢?应该是一种全面的 ERP 应用,包括人力资源、计划管理、 物流 、财务、 CAD直至工业控制工程等等;至于真正步入全面电子商务应用的中国企业,实现了电子供应链,运用CRM/SCM的企业是多少呢?是零!
目前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是真正全面实现了电子商务的应用。
这是我们不容回避的一个现实。
其实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无论从管理上,还是业务上都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成功的不多呢?在中国实施企业信息化存在着10大困惑:
1.以信息技术再造企业管理,还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适应企业管理?
这是一个困扰国内企业信息化的较大问题。众所周知,国外ERP兴起时,企业的流程重组--BPR也随之兴起。那么在中国,是不是也要上BPR呢?也有另一种认识,认为实行信息化只是模拟原先的手工作业,两种认识构成了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一大困惑。
正确做法是,利用信息技术再造管理。因为只有在企业管理是远远领先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用信息技术去适应管理。但中国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是管理落后于信息技术,所以在中国必须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再造管理。
2.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型,还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管理模型 ?
许多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认为,上了 OA 系统,就应该实现无纸办公、公司的管理人员也裁掉一半,但实际的结果 怎样 呢?运用了信息系统后,原来用一张纸,现在要用四张纸;原来10个人做财务,现在可能20个人都不够,信息化到底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实际上,单一强调人,或强调信息技术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寻求数字化管理和 激情 管理的结合。
3.强调行业的特性,还是强调先进的管理要求?
中国的企业领导常常会说,我是管理者,我需要每天能够看到仓库的进出报表,要求有数量和金额,我要知道每天仓库进了多少,出了多少,这应是一个强调制造业行业特性的需求。但是从先进的管理来看,很多企业,并不需要强调仓库每天的进出量,需要了解的是整个库存的周转资金是多少。先进的管理强调是一个管理指标,而行业特性强调的是基本管理,两种管理在技术上面就不一样。正确做法是,强调结合先进管理要求的行业需求。
4.模拟手工的工作方式,还是定义新的工作方式?
原来手工作业时,按照1、2、3、4、5的流程做,使用计算机后,还是想按照1、2、3、4、5五个步骤,一步都不能缺,照搬到电脑里,这也就是为什么原来10人 ,现在变成20人的原因所在。正确做法是,建立新的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坚决不能模拟手工,但是新的工作方式,必须是人性化的,是符合人的应用习惯。
5.采用最新的技术,还是采用最通用的技术?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现在都是这样讲,叫浏览器方式,但如果每次都是以网页的方式,把所需计算的数字,一次次从服务器上下载的话,那么这种东西和原来用的主机系统有什么差别呢?通用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是不是应该被淘汰了呢?正确做法是,采用最具扩展性的成熟技术。一个成熟的技术,可能非常通用,但不能是过时的技术,必须具有未来的发展。
6.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管理软件,还是利用市场上现成的商品化解决方案?
明智的作法是,利用现成解决方案,进行客户化。企业完全定做一套软件,实际上是个非常不好的选择。因为一家专业公司,有几百人,上千人的团队在研发软件。企业定制,是不是也能拥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团队去做呢,实际上还是一个专业划分的问题。但如果企业完全利用现有的解决方案,不针对自身特点进行改造的话,也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进行有效的客户化。
7.全利用企业自身的技术和资源进行,还是依靠外部的资源?
正确做法是,在利用专家资源的同时,培养内部资源,为什么呢?因为仅依靠外部资源,对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企业不一定非常有利。成本比较昂贵,同时外部资源,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企业的基本情况,并不是非常清楚。但它的特长在于掌握的知识面比较宽,所以应该利用外部的资源,培养自己的资源,形成企业自身的咨询队伍,或者说业务团队,这样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才是有效的。
8.“钥匙”工程,还是“人天”工程?
大多数中国企业较青睐交“钥匙”工程,所谓交“钥匙”工程是指,一个项目企业提出要求后,100万全部包给某家公司,做完后,企业验收通过, 100万付给该公司。但是在国外,就比较喜欢“人天”工程。也就是说,某个项目,要达成一定的规模,技术人员做一天算一天钱。这是两种不同的风险,交“钥匙”工程风险表面看来在某家公司,项目成功则支付100万,失败一分钱也没有。但“人天”工程的风险在哪里呢?当然是企业了!因为每一天做的事情,不一定马上就有结果。做了10天,可能也只是一个很小的结果,可我每天还要为你支付费用,没有一个企业愿意这么干的。所以就常常出现,供应商不愿意统包,觉得这个风险太大;企业也不愿意实行人天计算的矛盾。
这里要提醒企业注意的是,应该做长期投入的准备。“钥匙”式工程也好,人天工程也罢,不管是何种付费方式,当企业准备引进一套管理系统时,就不可能只是一次性购买,而要和软件供应商形成一种长期的合作。
9.求功能点的完善,还是追求系统的高度集成性?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对每个功能点、报表、单据、每个屏幕都要求得非常仔细。这样就使供应商在产品开发上,花了80%的时间和精力在设计报表上,而真正花在业务流程上面的,只有20%。另一方面呢?有的供应商花80%的时间和精力实现业务流程的高度集成,却只用20%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单据。
我们认为,应当在强调集成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功能点。不需要一开始就把功能点考虑的非常仔细,开始可以粗一点,但一定要强调业务流程的完善。因为如果不集成,光是强调某一个功能点,对企业未来的信息会产生非常大的局限性。
10.满足现有的应用需求,还是满足未来应用的需求?
回答是:全面规划,分布实施!企业一定要看得远一点,除了满足现有应用要求,还要满足未来的期望。
针对企业信息化的困惑,金蝶公司推出企业信息化三e理论(e_Managemente_Solutione_Service)来实现该公司提出的强化互联网时代的管理竞争力和帮助顾客成功的使命。
“e_Management”意味着一种管理模式。
“e_Solution”,强调的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激情管理。
“e_Service”包括四方面内容:方案咨询、多维培训、信息系统实施、持续改进,是一个全方位、长期服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