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2004年的经济总量为2万500亿美元,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法国去年经济增长率为1.6%,经济总量估计2万790亿美元,已被中国赶超。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记者会上公布的信息显示,投资与消费是拉动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投资、消费与进出口这三大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48.8%,33.3%和17.9%。
中共中央去年下半年编制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以及去年底政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要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使经济转型为投资与消费共同驱动型经济。
仍将逐步扩大消费
李德水说,2005年中国经济中三大需求情况都不错,中国经济充满活力,未来中国仍将逐步往扩大与提高消费。他对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保持谨慎乐观。
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城乡收入增长差距大
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分析了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中的好消息与坏消息。坏消息是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城乡收入增长的差距仍然很大;好消息除了中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外,中国往节约型社会发展的进程,也出现良好迹象。
他说,中国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电池、焦炭、汽车、水泥等工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举钢铁产业为例,中国在建和拟建的钢生产力合计将达6亿吨,而2004年全世界的钢产量才10亿吨。
李德水认为,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中国发生通货紧缩。政府可以依靠市场力量,或制定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措施,以及进行舆论指导来引导这个问题的解决。
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较前年增长9.6%,增幅提高1.9%;农民收入增长6.2%,增幅回落0.6%。可见,城乡收入的差距正持续扩大。
过去一年多来国际油价高企,一些国家将之归咎于中国对能源的饥渴。李德水昨天特别说明,2004年中国国内原油与成品油消费较2003年增长15.3%,净进口增长36.5%,确实对国际油价造成影响;但2005年,中国石油与成品油的净进口非但没有增加,还减少5.3%,消费总量减少0.5%。
他认为,这说明中国有能力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将能源消费大幅度减少。
他透露,中国正在进行调整国内油价的工作,使受政府控制的国内油价逐步向国际价格调整。他说,政府调整油价与服务业价格,是中国可能发生通货膨胀的因素,因此今年中国经济“通胀通缩一线间”,两种情况都需要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