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数码产品价格战看当今营销怪圈
作者:
未知 来源:
阿里巴巴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26日 点击数:
商人论坛 发布时间:2006-12-26 07:00
今几年广州的数码产业发展飞速,位于岗顶的数码商业区域由原来的3家卖场迅速扩展到现在的8家,而且还在不断扩大当中。由于商家高度集中,各品牌之间与各商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平时还是节日各商家各品牌都用尽了法宝招揽顾客,用得最频繁的就是价格。大家在去逛电脑城就会发现,满街上的宣传单张、人体广告、小型的促销广告最显眼的无一不是价格。
俗话说:“货比三家”,在这个高度集中的竞争区域里,顾客会对比,商家也会对比。而且来往于此地看行情的更多的是这里的行家。而每个商家都会针对其它商家的行情相对降低自己的价格压缩利润来换取更多顾客的眼球。而且你卖低一点他又比你卖低一点,大家都不断压缩自己的利润导致了这种恶性循环。而且大多数的商家看见自己的生意并不好,第一时间就认定是价格的原因,而去盲目地做降价促销,不但不能提高销售业绩,而且引发了各商家之间的价格战,逐步掉进了这个“怪圈”。
这种“怪圈”更主要体现在专业的媒体网站上。借助媒体的影响力来扩大市场份额相信每个品牌都会利用,像太平洋电脑网、IT168、中关村、IT世界等等网上上的促销活动的广告以及宣传文章更是数不胜数。据了解和统计,上IT网站人群当中有70%的是行家、20%的是普通浏览者、剩下的10%才是目标客户群。因为只有该行业的从业者才会特别关注行业的行情资信,因为这样随着信息高度集中,信息在商家之间的传播越来越快,各厂商的价格以及利润空间已不再是秘密。这个品牌刚发布降价200,没到第二天另一个品牌就宣布优惠300,紧跟着其它品牌又应对买一送一等等。价格战无形中就这样被点燃。
销售业绩下滑——增加营销宣传活动——经销商压缩利润——厂商压缩成本——产品质量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不满——再回到了销售业绩的下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导致这种怪圈的出现原因就是营销活动没有做到位,每个品牌和商家都不断围绕价格做面子上的工夫,形成了各商家和厂商们的一种“必须降价”的心理错觉,使得各经销商不断压缩利润,各厂商不断压缩成本降低质量。
普遍的舆论都认为价格战打到最后得益的就是消费者,但笔记本电脑电池门的事件发生了以后我们再回过来看看,造成这种状况最终得利的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呢?的确值得我们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