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服务: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作者:
未知 来源:
zol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11日 点击数:
( 2007年1月10日)
IT行业服务是行业信息化的产物。随着近年来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IT行业服务不仅被视为IT业的下一座金矿,而且也成为检验IT厂商核心竞争力的试金石。
为了“理想”而努力
说起“蓝色巨人”IBM,可能很少有人知道IBM最核心的业务不是硬件,也不是软件,而是IT服务。2005年,IBM全球IT服务的总收入占其总销售额的比例高达50% 。国内IT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虽然2005年国内IT服务市场的总体规模达到600亿元,但其在IT总体市场中的份额仅为17%,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40%的水平。IDC、赛迪顾问等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对国内IT服务市场的前景均表示乐观,认为在未来5年内,中国的IT服务市场均将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态势,而其中绝大部分市场来自IT行业服务。
IBM的巨大成功,使得国内的IT厂商们竟相效尤。2002年,联想打出“服务型联想”的大旗,斥巨资收购汉普咨询,但几番努力后,联想却不得不在2004年将服务部门剥离,成立联想亚信公司,而2006年1月联想亚信的高层震动却将原本艰难支撑的联想亚信再次推入深渊。在“IT服务中国”的口号下,神州数码也于2002年开始转型,计划在3年内使IT服务成为神码的支柱产业。在3年过后的2005年,神码的IT服务业务在总销售额中的比例依然不过10%,分销依然是神码的支柱业务,转型并没有那么顺利。以行业服务见长的实达外设“先锋服务”也于2003年着力推动“有偿”和“外包”服务,尽管实达“先锋服务”在行业客户中的满意度节节升高,但用户们却不乐于为服务掏腰包,从而使得“有偿”服务难见起色。
不能说国内的IT服务商们没有努力,但国内IT业的应用现状及所处的大环境决定了国内的IT服务商还很难通过“IT服务”挣得大钱,他们还要为“理想”而继续努力。
用“行动”面对“现实”
受到立项机制、以及对有形产品比较注重的中国文化的影响,现阶段国内IT行业服务市场的“现实”是:IT咨询等高端服务在国内IT行业服务市场难有作为,以产品维护与支持为特征的产品服务仍然是市场的主体。怎样确保行业用户的正常运营,行业信息化如何为客户带来更大效益,是IT行业服务商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历经服务品牌化以及服务概念化的喧嚣之后,IT行业服务开始进入一个以“行动”面对现实的阶段。
虽然目前大部分行业用户对IT服务价值的认可度与有偿服务的接受度仍然较低,但对于IT服务商的期望值却在提高。据赛迪顾问2006年的一份IT服务调查显示,行业用户在对服务价格以及服务投资回报率等指标较为看重的同时,对于支持与维护的响应速度、技术服务能力以及行业专业度等因素也极为看重。
不可否认,凭借技术与管理优势,IBM、HP等国际厂商在IT行业服务领域有其独到之处,但2006年以来,实达外设、联想、神码等国内企业凭借本土化优势,在很多服务指标上迎头赶上。2006年,收购了IBM PC的联想一举推出“2×2×365”( 2小时响应,2个自然日修复,365日不休息)快速修复服务,使得以行业服务见长的HP一时间也难以做到;神州数码着重于不断深化对不同行业信息化中“行业特性”的理解,为不同行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目前在金融、税务等行业已初有建树。而作为IT行业服务的领军品牌,实达外设“先锋服务”2006年的最大举措就是“行动”,不仅大力开展“服务身边行”活动,每月对行业客户进行巡访,而且将总部的服务工程师“下放”基层服务单位,进一步充实基层服务力量,提高“先锋服务”的执行力,从而使得行业用户对于先锋服务在响应速度、技术支持能力方面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实达外设服务人员充分利用对用户设备使用状况的了解,通过实达服务数字化平台“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对客户的设备维护状态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的行业用户量身定制出“个性化”的服务产品供用户选择。据悉,2006年实达外设“先锋服务”先后与工行、招行、农行、邮政及移动系统的行业用户签订了打印机延长保修期服务,不仅使用户的老设备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购买新设备的资金投入,而且使实达“有偿”服务的努力卓见成效。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距离的。只要以“行动”去面对,“理想”就会变为“现实”。实达外设、联想、神州数码等民族的IT行业服务商们正行走在“现实”通往“理想”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