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兴业银行上市开启海西经济新时代
作者:佚名 来源:金融界 发布时间:2007年02月07日 点击数:

从兴业银行近年的财务指标来看,整体盈利能力正处于迅猛增长阶段:2003年至2005年,兴业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14.34亿元、17.66亿元和24.6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1.1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5.84%、20.57%和22.25%,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48元、0.48元和0.62元,盈利水平在包括上市银行在内的国内各家银行中位居前列。      
  ■李婧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银行)于近日登陆国内A股市场,这是中国银行业第十家上市银行,也是福建省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单IPO,该行的A股上市成了国内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兴业银行成立于1988年8月,是经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组建的我国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公开发行前注册资本39.99亿元,总行设在福建省福州市。作为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成立近20年来,依靠体制新、机制活等优势,坚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取得了长足进步。2003年至2005年,该行资产、存款、贷款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5.42%、30.78%、24.32%。截至2006年6月30日,兴业银行资产总额为5322亿元,股东权益141亿元,2006年仅上半年就实现净利润17.46亿元,不良资产比率仅2.01%。该行此次A股IPO将提高该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改善财务状况,推动未来业绩的增长。

  兴业上市将开启“海西经济”新时代

  兴业银行总行所在地福建,正是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所指的“海峡西岸”,兴业银行的上市将开启“海西经济”新时代,大大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最早在2004年1月被提出,这个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涵盖周边的经济区域的建设,被普遍认为是有利于完善中国区域发展布局的伟大战略宏图。

  按照这一战略构想,在加快东部发展过程中,发挥福建的后发优势,可以形成服务中国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构建促进中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2005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被明确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6年3月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样分别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两年多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预期效应已开始显现,未来发展态势良好。预计,福建2006年生产总值将突破7000亿元,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两万元,财政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增长26.9%。而从未来来看,四大因素将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充满商机与活力:中央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国家在推动产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优化要素配置、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纵深推进的基本态势持续拓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等九大支撑体系加快形成。一个商机与活力勃发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由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建设所带来的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新局面,无疑也将大大促进兴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扩张以及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海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促进兴业银行业绩的增长。

  在行业内拥有独特竞争优势

  兴业银行在行业内拥有较强的竞争地位,并获得了行业内诸多殊荣: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于2006年6月首次发布的中国银行100强排行榜,兴业银行平均资本利润率列各家全国性银行首位,一级资本和资产总额均跻身全国十强;根据香港《亚洲周刊》公布的2006年亚洲银行300强,兴业银行按资产总额排名第42名,按总资产增长率的指标排名,以39.6%的增长率居亚洲300强银行第七名,成为“中国在亚洲排名上升最快的银行”。

  2004年兴业银行成功收购佛山市商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中开创了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收购城市商业银行的先河。兴业银行作为国内快速成长、盈利能力领先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之一,近年来以市场领域的快速延伸为支撑,各项业务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兴业银行差异化经营战略效果显著,该行专注于目标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营销,着力拓展和培育核心客户群体,优先选择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核心城市、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优先选择围绕核心大企业开发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群,在重点目标行业和系统比较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已成为烟草、电力、石化、电子、基建等行业和系统的龙头企业合作的金融服务商。

  而在业务发展方面,兴业银行业务创新在行业内也处于领先地位:该行是最早提供资本市场银行业务并服务于金融同业的商业银行之一;很早就成立同业业务部,专门负责与境内外金融机构合作,服务法人结算证券公司家数及证券资金结算量在股份制银行中位居前列,2002年获准成为首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主办存管银行;率先提出多银行清算和“多银行存管+多银行资金存取”的创新思路以及第三方存管框架下的的银证合作模式,已与多数创新类券商签订了合作意向;率先建设“联网合作、互为代理”的银银平台,致力于成为国内金融机构资源整合者和中小金融机构银行服务的专业提供者;成立第一家获得金融许可证的业务门类齐全的资金营运专门机构—— 资金营运中心,依照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在国内较早设立前中后台相互独立的风险管理体制。

  在决定商业银行未来业绩增长潜力的关键业务——零售业务方面,兴业银行也取得了明显的业绩:为了更好地贴近市场,兴业银行将零售银行管理总部和信用卡中心都设在上海,零售银行业务采用事业部建制,下设综合管理部、零售信贷部、财富管理部、银行卡及支付产品部等部门,各自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零售业务的重点是拓展住房按揭、消费信贷、信用卡、小业主贷款等业务,同时加强“自然人生”系列理财卡、信用卡和财富管理业务的推广。

  目前个人贷款增长率居同类规模上市银行之冠,个人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迅速攀升。从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银行业,零售市场和中间业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在零售市场和中间业务市场占有优势的银行,必然在管理、产品创新和营销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国际资本市场通常对这些银行给予很高的估值溢价。因此,兴业银行重点发展零售业务符合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其在零售业务上的强势增长势头将有助于提升其估值水平。

  A股上市推动未来投资价值提升

  按照银监会2004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必须在2007年1月1日之前达到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并对风险认定和风险缓释规定了更加严格的条件。若商业银行无法满足资本监管的最低要求,业务发展和机构扩张将直接受到限制。而按照该行2006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兴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7.17%,距离银监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主要有利润积累、公开上市和发行次级债券、发行混合资本债券等。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状况来看,尽管利润在未来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利润增长速度仍无法赶上规模增长的速度,因此,通过公开上市补充资本,成为商业银行提升资本充足率的主要途径。根据兴业银行的招股说明书,该行上市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充实核心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支持各项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用于增设分支机构、信息化建设、购建固定资产和资金营运等。在IPO之前,2006年兴业银行发行了40亿元混合资本债券后,兴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有所提高,截至2006年9月30日已达8.41%,达到银监会的要求。

  在上市后,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将会继续提高,在国内银行业的竞争中将占据更有利地位。从兴业银行近年的财务指标来看,整体盈利能力正处于迅猛增长阶段:2003年至2005年,兴业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14.34亿元、17.66亿元和24.6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1.1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5.84%、20.57%和22.25%,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48元、0.48元和0.62元,盈利水平在包括上市银行在内的国内各家银行中位居前列。

  而从人均经营指标来看,兴业银行在经营能力上的优势也很明显,人员总数少但人均创造收入水平高,全行集约化管理不断加强。截至2006年6月30日,兴业银行人均占有资产达到6029.45万元、人均占有存款达到4364.10万元、人均占有贷款达到3310.95万元,2006年仅上半年人均实现净利润就达到19.78万元,人均各项指标在国内各家银行中位居前列。同时,该行的成本收入比也低于同类规模上市银行,经营效率优势突出。良好的成长和盈利为股东和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回报,从1988年至2005年的18年中,股东持有兴业银行股份的年均每股收益为0.29元,年均现金分红比例为33%,而这一趋势在A股上市后将会继续延续,兴业银行将给更多的投资者带来更为丰厚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