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趋势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伟伦
作者:
陈薇 来源:
周末画报 发布时间:2006年06月29日 点击数:
在影片《教父》里有一句西西里格言:“拉近友人,但对手要拉得更近。”
这样的哲学在商业社会中又会有怎样的注脚?叶伟伦也许正是个另类的阐释。
- 采访:陈薇 摄影:朱骞
6月的天,该热了。
或者,可以换个更能表达心情的说法:四季更替,虽时有无常,但,该来的也终究会来。
对杀毒厂商来说,6月尤其能感受到扑鼻热浪,光嗅嗅就知道是来自微软的味道,还略带有股血腥味,这是预料之中的。但凡比尔·盖茨进入的市场总是免不了激烈厮杀,而这次微软早早就公开宣布将于6月正式发布的反病毒服务Windows OneCare Live,又会在这块地盘引起怎样的震荡?
人们都紧盯着叶伟伦,仿佛一旦忽视了他,你势必会错过身边最精彩的一场演出。
而这偏偏又是个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湮没在你视线中的人。因为他亲和也务实,人们在这张要比42岁的年纪年轻很多的脸上,看到了和寻常人一样的面孔:对不合理的业绩期望该撇嘴时就撇嘴;谈到喜欢XBOX时,语调会慢半拍,透露出略带贪玩的羞涩。
很难想象,这样真实的人也还有B面,他自爆也曾在公众面前穿过苏格兰短裙,或打扮成《骇客帝国》中救世主尼奥的形象做过秀,但始终让人印象模糊,因为那时他在微软,身前站着的是高群耀、唐骏、陈永正等人,一个个耀眼如明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几个月前,他身穿宇航服打扮成太空人模样,同样带有做秀意味地出现在公众场合时,聚焦灯打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因为这时他已在趋势科技,身后是穿着航空基地服的高层主管,他是独居台前的引航人,雄姿飒爽、蓄势待发。
戏剧性的还不止于此。他引航的是一家在他眼里堪称“十年前微软”的年轻霸主,从事的恰恰是微软即将抢食蛋糕的反病毒业,而他将用12年的微软经验来打一场漂亮而让人期待的攻守战役。
出现在寓言里的矛和盾的故事,谁能猜得到结局?
戏剧性交集
不管你信不信,现实的结局往往更具传奇色彩。
谁曾想到,二十多年前那个还在台湾上高中,将自己的空余时间奉献给玩苹果机的顽皮小子,就没少为病毒伤过脑筋,跟同学借一个软盘,回家往电脑里一插,电脑直接就毁了,那时他就知道了病毒的危害。但跟今天真正成为一个与病毒势不两立,并以杀毒业No.1为目标企业的中国区掌门人,无人能预料。
但电影似乎总给了一些提示,爱电影的叶伟伦也总能从剧中联想到和现实类似的情节。
1995年,由达斯丁·霍夫曼领衔主演的电影《恐怖地带》上映,剧中来自非洲的猴子带来致命的罕见病毒,不断改变传播媒介,迅速感染一个美国中西部的小镇。这让叶伟伦联想到了一个共同的概念,电脑病毒也有可能超出软盘传递的范畴,扩展到更为广阔和不可控的传播媒介范围,从而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他还保持着对技术的敏锐嗅觉。虽然当时的他,刚刚结束了硅谷三年枯燥的程序员生活,朝十晚四的日子让他觉得大把时间无法打发。于是1993年,他决定回台湾经历人生中第一次重要转型——从程序员到一名微软的销售工程师,从跟电脑转变为与更能让他产生兴趣的人打交道。那段与客户周旋的日子让他“脸皮变得越来越厚”,做程序员的那种技术优越感也抛到了脑后,代之的是“全力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性。
那时他已关注了趋势,跟微软比起来,他眼里的趋势还只是年轻、小、活跃且好学,“趋势很多方面都会吸收借鉴微软的做法,比如说市场管理、工程质量怎么做,包括趋势整个技术支持体系,对研发部门的管理,其实跟微软是很相配的。”
巧合的是,趋势同时也预感并实践着《恐怖地带》中病毒演变的趋势。1999年4月梅莉莎病毒自美国爆发,漫延全球后,趋势的病毒医生们以迅速、专业的服务救治了全球成千上万的“病者”,趋势也得到了极大的成长。
2002年,一部汤姆·克鲁斯领衔主演的《少数派报告》又给叶伟伦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讲的是在未来的世界里面,我们根据某一种机制,先预测到犯罪事情的发生,就能够有所防范。”病毒也一样,可以提出预警走在客户前面。
虽然影片上映时,他正在微软经历人生中第二次重要转折,和病毒无关,这种积极主动的精神更多地体现在他的工作态度中。“在微软台湾公司,每隔两三年,我原来的工作做到一定程度之后,我就会跟老板谈新的工作。原来的工作到了天花板后,我就不能容忍这样没有新空间的工作。”随后做过技术支持、渠道与市场、中小企业等工作的叶伟伦,在2001年,又被当时的微软中国总经理高群耀点将到了大陆,凭借丰富的人脉、两岸的工作经验以及软件产品的渠道经营阅历,他的职位也一路升到了微软中国公司的副总经理,兼通用企业及渠道事业部总监将近四年。
那之后,无论是电影还是现实,都在与趋势相交。他继续寻求职业上的积极主动,在趋势开辟自己的新空间,而《少数派报告》也在4年后上演于趋势,只不过这次是由叶伟伦领衔主演。在5月底刚刚发布的趋势科技针对大企业市场的“EPS-5企业新智能安全防护策略”中,新加入了对未知病毒和未知危机的预警,告诉CIO们有多少概率会发生病毒爆发,从而主动防御。叶伟伦笑着说:“这部电影的情节跟我们在做的事情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叶氏“试验田”
一部微软“兵书”多少人演绎恐怕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招数,而为了充分显露出叶氏风格,他需要一个更为包容的“试验田”。
这包括在他接手后,趋势中国区从亚太区分离出来,成为与其并列的全球六大区域之一。叶伟伦很清楚自己每一步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跟趋势亚太区总裁刘家雍谈的时候,要强调中国大区独立,因为变动的市场会产生很多机会,如果按部就班、层层汇报,就有可能坐失良机。他也很赞同我的这些想法。”
有了微软的经验,叶伟伦会尽量让自己少走弯路。“在微软这一段是蛮辛苦的,比如Windows,不要说它的产品需求,即使是价格要做一些变动,挑战也是非常大的,可是相对来说趋势的弹性会比较大。”单凭这一点,已经让他体会到了比微软更多的乐趣。
而他所作的改变也并非完全的“拿来主义”,依葫芦画瓢很多人都会,他的强项恰恰在于:运用经验在“试验田”上改良,一个营业额100亿美元的企业和一个即将突破10亿美元的企业,在经营形态、管理模式上的差别都是巨大的,他需要“量体裁衣”,活学活用,这样才能离微软更近。
而当前,趋势科技正在经历的
青春期转型——从技术导向转变为客户导向,正是微软6年前所走之路,微软花了3年时间改造,包括内部组织架构、员工的工作方式以及外部如何跟客户沟通等。因此他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引领趋势再走一遍,避免岔路坑洼,尽快走出阵痛。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起步晚,造成趋势科技目前在国内并未取得和国外相等的地位,渠道的混乱、销售队伍良莠不齐、业绩的短视造成了不小的瓶颈,伴随着趋势成立以来最大的改革机会,叶伟伦希望扫除弊端,将趋势拉上稳定更加成熟的正轨。
“追求成就感,希望被肯定,也是我的个性。”这让叶伟伦上任300天来始终精力充沛,他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前100天了解内部组织,明确自己的期望和定位,后200天一半拿来给客户,一半分给了合作商。
而在2006年初他就制订好了整年的计划,细化到包括渠道、产品研发的方向和时间以及市场推广的方式,并推动员工去实现。在他房间的记事板上,总是画着大大的格子,分成过去现在未来等不同框框,记录着不同的计划和进展,“我会鼓励员工多设立自己的短、中、长期计划,这是组织以前没有的,也在改变着员工的工作方式,凡事干之前都会多思量一番。”
在这些计划中,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总是把自己放置其中。趋势是倡导快乐工作的企业,这跟叶伟伦的个性恰恰契合,跟员工讨论计划,做方案到多晚他都保持愉快的心境;在跟员工交流时,他也常常会拉近自己和员工之间的椅子距离;为了沟通员工,他每月给员工一封信,说到做到……这样的方式在他看来,有助于企业团结一心走出变革的阵痛,因此虽然头三个月销售队伍换了50%,包括三大区的销售主管的离开并没有影响接下来计划的展开;也有利于他迅速度过新官上任的“蜜月期”,建立在公司的信任度。
“我现在还是外来的和尚吗?”叶伟伦狡黠地笑了,“已经快不算了吧。”员工们都知道这是一个不会让他们害怕的领导,走到哪都亲切地叫他“David”,知道他爱喝卡布奇诺,爱看电影,爱打电动。
叶伟伦多次提过,他自己最理想的管理模式就是能够同时拥有唐骏的亲民和陈永正的布局谋略。这两种气质似乎是对立的,也找不到一个二者兼备的现实模板,到最后也许就成了两不像的“叶氏风格”。叶伟伦对此也坦然接受:“如果真的做不到,我认为员工会这样看,这个老板带了些新气象过来,他有一些想法,比如看到一些以前的包袱或是公司未来面临的问题,至少我的感觉是大部分人希望老板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走下去。”
与“狼”共舞
是敌是友,当前的杀毒企业都需要重新定位微软。叶伟伦显然是被拷问得最多的一个。
当初他加盟趋势,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正是他背后所代表的通畅的微软渠道,而对国内杀毒企业形势来说,依然是个“得渠道者得天下”的严峻环境。
叶伟伦可以从容不迫地处理渠道问题,除了他的经验外,是因为他手里目前还握有一张“王牌”——微软在全国的很多渠道商都愿意与他进行深入的合作,代理趋势的产品只是第一步。“未来我们甚至会跟微软合作搞一些渠道活动,加深我们彼此的合作伙伴关系。”
从这看来,微软是友?但新的Windows OneCare Live一出来,也许会被整合进下一代Windows系统中,对整个安全产业的影响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势必,微软也成为强大对手了。
尽管,对微软知根知底的叶伟伦认为这仅仅是其的一个防御性举措,目的是为了保护微软自己封闭的操作系统,主要是针对家庭用户,提供最基本的防护。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可以安然放心这样一艘航母在身边行驶,它不会突然改变航道。
备战也在积极进行中,虽然针对家庭市场,趋势在国内没有较多同类竞争的产品,影响会比较小。但从趋势全球来讲,战略调整还是必需的。叶伟伦也不忘在此时开起了玩笑:“比如说微软提出OneCare,我们会做X OneCare,比它提出更多的保护服务。”但最终趋势会尽量朝大企业方面作转型和发展,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未来定位在网络安全专家,提供更完善的产品和服务。
看来,聪明人都会选择避开矛和盾的正面交锋,起码目前会,而找寻各自的用武之地。
叶伟伦需要进一步领导趋势寻找蓝海。他发挥自己在渠道和经销商合作上的优势,让一切走上正轨,但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他希望加强政府关系,和思科等大企业建立更牢固的联盟,让趋势的根基在中国市场上扎得更深更牢。
这一点,无论是当初跟政府关系拉得比较近的唐骏,还是把这种关系更加务实的陈永正,都给了他丰富的教材。
无论怎样,这个平民少帅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涂抹着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希望在趋势“玩”出一片天,而且已越来越投入其中,连自己的XBOX也不放过,“ 智能手机、在线游戏都有了开拓安全领域的做法或想法。”下一个,也许是XBOX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