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媒体称,国内传统软件(注:传统软件专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软件)公司发展的最佳机会已然过去,今后已没有机会产生像SAP、Oracle、微软、BEA等一样的、10亿美元级以上的世界级软件公司了。其论据有两条: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用户应用软件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用户正从向软件提供商购买软件转变向软件服务运营商购买服务。以前业界一直所探讨的,“软件就是服务”,在Internet普及的大背景下,正变得越来越现实。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软件服务运营商将有机会做大做强,造就几个10亿美元级的世界级公司;而纯粹的软件提供商则生存空间变小,很难像以前一样产生世界巨头。
第二个原因是,目前的软件产业已进入产业整合的年代。从全球范围来看,这种整合已不局限于同类产品之间的横向整合,例如Oracle收购Peoplesoft等,而且纵向整合力度也越来越大。微软、Oracle、IBM等软件巨头越来越倾向于向用户提供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甚至应用软件等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这种整合的趋势,使国内的传统软件公司很难有机会再异军突起。即使突起,也很难避免被收购。
上述两条论据十分客观,反映了软件市场目前的发展态势。但是,仅以此来评价中国传统软件公司的未来是不可取地。
首先,对传统软件公司的界定本身就有所偏颇。笔者认为,从狭义的角度去定义传统软件公司或者新型软件公司是缺乏根据的。难道SAP、Oracle、微软、BEA都属于传统软件公司吗?每一个公司都有其不断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公司战略与产品领域也不尽相同,公司的发展无一不是从某一狭窄的产品或领域逐步发展壮大。我们不能以某一阶段的性质来定义公司目前或者未来的角色。例如,SAP、Oracle、微软、BEA过去都是传统软件公司,但是现在已经涉及到更广泛的行业领域当中。将这些软件大鳄过去的角色定位与国内软件公司目前的定位相比较,本身就已经否定了国内软件公司未来发展的可能。另外,10亿美元的界限又是从何而来呢?难道10亿美元以上就可界定为“世界级”,10亿美元以下就只能隶属“国产级”的范围吗?
虽然笔者对上述论断有所质疑,但是,论断所关注的国内软件市场状况以及国内软件公司未来发展的确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在此将不具体区分软件公司的属性,而是从整体上对国内软件市场及软件公司的发展作一些分析。
中国软件市场及软件公司的现状
中国软件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国家为促进我国国产软件的发展,尤其是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出台了多项相关产业政策,分别从政策环境、资金、人才等多个方面给予扶持。尤其在“十五”期间,这五年的时间里,我国国产基础软件得到了长足发展.总体来看呈现以下特点:很多产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办公软件总体技术水平紧跟世界发展的趋势,甚至有些国内的软件产品,其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发展的前列;几大国产主流厂家的产品也在日趋成熟,在很多领域应用情况良好,已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但由于国产厂商综合实力都较弱,同国外的巨头相比发展时间也比较短暂,产品的成熟度和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国外公司相比国内企业的整体营销水平也较落后,目前国产软件还主要是应用在以电子政务、教育为主的少部分行业,并没有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国家的扶持,很大一部分国产软件厂商将无法和国外巨头进行抗衡,或面临破产的边缘。因此如何使这些国内厂商迅速成长起来,逐步具备同国外厂商竞争的实力是当前摆在企业、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光靠政府输血采购来扶持这些企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企业的产品真正被用户所接受,真正用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由于市场集中度不够,国内的软件企业长期存在“好的长不大,差的死不了”的现象,无法进入“大者恒大”的良性循环,小企业不计成本的低价竞标不但对大品牌造成冲击,同样也伤害了自己。” 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指出,国内前十大管理软件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40%左右,而并不是分析师希望的合理比率——80%。而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统计,2004年,通过“软件企业”认定的企业有15000家,其中90%是小企业。
另外,用友软件股份公司副总裁杨健先生认为,“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并不成熟,中国软件企业本身利润很低。” 同时,对于他指出目前软件公司经营所面临的一个困境,“事实上,向客户推销软件,卖服务比卖软件难度更大,而服务若是不能获利,企业常常‘后续无力’。”
在国外,企业在硬件、软件和服务上的投入一般是1:2:3的比例,在国内这个数字就变成了3:2:1,正好相反,软件的价值普遍被低估, 厂商按照工时收费的方式用户并不接受,甚至有人认为软件应该“免费”,用户对软件的价值认识不高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中国软件市场与软件公司的未来前景
虽然,目前面临很多困难,但是,中国软件市场与软件公司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信息产业部的公开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我国软件产业以平均4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仅2005年,软件产业的收入超过3900亿,出口达到35.9亿美元。在6月初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丁文武提出,2010年中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而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规模为3901亿元,要实现“破万亿元”的发展目标,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软件产业的年增长率将不低于30%。
“在新一轮的国际分工中,高附加值、低成本、智力密集型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正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这给中国和印度等国的软件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世界软件工程大会主席、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奥斯特维尔教授表示,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已增至3.55%,高于印度和韩国。专家指出,如果中国的软件产业能够在生产模式、企业规模和人才储备方面实现突破,则将在产业规模“破万亿”过程中成为真正的软件强国。
而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培育,配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国内软件公司可以利用这个发展机遇,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努力壮大自己的规模,向世界级软件公司迈步。为此,软件公司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 加强与其他厂商的联合,共同培育市场,同时,通过联合增强共同抵御风险的能力。
2、 从解决方案开始,一步一步夯实基础。目前,国内大多数软件公司是产品没做上去,方案也不成熟,有很长的路需要去走。但是,总要有一个突破点。笔者认为,解决方案不妨成为提高自己的第一步。
3、 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软件,只有管理完善起来,企业才能有存续发展的机制。
总之,国有软件公司的前景充满希望。我们也坚信,国内软件公司一定有冲向世界级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