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充分竞争下的企业创新与变革”对话(下)
作者:佚名 来源:TOM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04日 点击数:

主持人:不管大或者强,在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关键词,就是企业的竞争力。现场收集一下,在大家的个人体会也好,研究判断也好,亲身经历也好,你觉得要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步是什么。我们也许会列一个表,大家都往表当中,把最深的体会给我们补充进去。李总,您认为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

李志强:做大、做强,没到惨烈的地步。我个人观点认为,做企业如做人,关键在健康,先做大或先做强都不重要,关键健康。企业规模相当于多大的个儿,我的个儿很高,利润是劲儿,到底有多强,有多大劲儿。蚂蚁能举起大自己十倍以上的东西,它强不强,但是没有用,规模太小。一个人很虚胖,一碰就倒,再大的个儿也没用。健康最重要。企业最终的指标是什么?总收入、净利润和现金流,我们现在提出倒考核思想,不看总收入,关键看现金流,赚的钱是不是真正到手了。信产部的排名也别老按规模排,应该综合排。

主持人:还是自己对自己最清楚。提到了一个词,要打造核心竞争力,最关键的是要做到健康。还有谁补充,或者不同意都可以表述。

刘峻岭:我非常同意李总的想法,戴尔的成功正是这么做的,其中有两点,一种就是怎样管理现金,不是一味地追求市场份额的增长,是怎样均衡地增长,盈利性的增长。再有一点,作为一个企业,就像做人一样,道德品质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去做市场,这一点很重要。另外,真正培养核心竞争力,我们感觉到的最大体会如果在中国市场上,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尤其是本地化的人才。戴尔在中国如何本地化,领导班子如何本地化,目前整个项目,天天想怎么样把黄头发、蓝眼睛的人换成黑头发、黄皮肤的人。

主持人:把他们彻底地本地化。

刘峻岭:如果简单地这么理解就非常错误。他们为什么在,有很大的原因,对我们来讲就等于本土的人才国际化,本土的人才怎样有国际视野。今天大家都去学MBA,学商业管理,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来自美欧,他们的理论是真正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很大的精髓,我们的市场经济刚刚走了20多年,到今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如何开拓自己的视野,让自己有国际视野,无论做什么工作,世界确实是朝平的方向发展,这些壁垒在消失,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会向这个方向演变。如果承认了这个前提之下,我们怎样在这个前提之下应对,是不是有足够的人才制定合适的战略,然后去执行。

主持人:这是我们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重中之重。高先生,您希望添加的是什么内容?

高以成:我觉得核心竞争力不一定是产品,也不一定是技术,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种创新的模式。纵观全球的顶级企业,一个是戴尔直销,另外是管理,表面看着是板,实际是用户群。最近美国有一个调查公司调查,50年以后哪几个企业不存在,很多企业家一直也在探讨是不是只有竞争,和别人拼的你死我活,才能找到蓝海。有一个寓言故事值得我们所有的人探讨。第一个版本,兔子和乌龟赛跑,那是因为骄傲,兔子输了。第二,拼命地跑,乌龟还是赢了,因为什么?乌龟脚底踏了脚踏车,企业应该充分借力,整合外部资源,不要用传统的思维探讨现在的产业。第三个版本,兔子很不服气,咱俩谁也不能借力,乌龟说只提一个建议,制定一个目标,兔子一开始确实跑得很快,但是马上要到目标的时候,突然前面出来一道小河,遥遥无期。乌龟尽管跑的很慢,拍了拍兔子的肩膀说我过去了。企业一定找准相对优势在哪里,不要和别人硬碰硬。第四个版本应该是国际化的版本,最后他们共同达到了目标,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到了水里,乌龟背着兔子游,手牵手的共同到达目的。

主持人:这是和谐社会的新版本。

高以成:所有的企业家可以静下心想想,这种创新模式不在于别人怎么教,而是在我们的心里。找差异化,找到了与众不同,蓝海就在我们自己脚下。

主持人:说得非常棒,谢谢您,找到了差异化,对自己有清醒地认识,其实蓝海就在自己的脚下。

历军: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一个企业的文化,从企业领导人的角度一点点补充。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一句话,戒骄戒躁,非常巧合,前台湾领导人也有一句话,叫戒急用人,一个企业的文化,特别是企业领导者的心里能有这八个字,戒骄戒躁,戒急。

赖泰岳:所谓核心竞争力,最近跟公司同仁谈一件事情,“五对”,对的人在对的岗位、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把对的事情做对,核心竞争力是建筑在运营模式里,这种模式要经历过整个产业检验过的,如果有一个对的模式,在“五对”里逐步推展,都有很细的推敲,对的人放在不对的位置就会有不对的结果。不同条件的人,主管要能够了解,把他放在对的位置上,他可能会变成对的人,对的人在对的岗位,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把它做对。

主持人:这“五对”的确非常重要。谢谢台上的五位嘉宾贡献了这番智慧。台下继续补充一下,在寻找蓝海的过程当中,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应该要注意什么。

松下电器:通过竞争也好,创新也好,我自己的感受,面临最大的课题是跟自己的竞争。这点跟过去不太一样,过去可能有一个标杆,有一个竞争对手,到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不是一个对手,有很多对手,所以不可能锁定一个对手。最大的问题还是跟自己的竞争,包括我们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如果我们自己把自己的观念改革了,把自己的观念更新了,蓝海就在我们脚下。还是自己和自己不断观念的改善,自身的改善问题。

主持人:自己跟自己的竞争。

A:有一个寓言故事,有一条鱼在海里游,它问大鱼说海在哪里,比喻中国的同行,工业文明时期,竞争是有游戏规则的,是线性、发散的,以强制弱等等。在IT领域为主导的信息文明当中,游戏规则是建立在双向的、无中生有的、有无相生、不确定的、弱可胜强的,这是什么?这是中国文化,也就是说游戏的规则就建立在在座所有人的文化根基里面,可是悲哀地是我们不知道蓝海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的周围。这一点要提醒各位注意的。

我们做了20多年的研究,把充分竞争下的互相之间利益最大化的竞争模式,已经做出来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私下再分享。

主持人:谢谢您,这是一个独特的研究成果,也许大家跟他交流之后,会有更多的体会。说到了蓝海,自然而然引出了今天的话题,随着新技术的成长,很多产业机会日新月异出现在我们面前,对于CEO,对于我们的领导者来说,肯定这个时候要有一个选择,究竟是暂时放弃还是勇往直前。到底做出什么决定,我们来看看大家的选择。究竟您会果断地出手,还是谨慎地出招?当这么多创新,这么多产业机会出现在面前的时候,您怎么判断它是馅饼还是陷阱?从个人做事风格来看,我们先做一个很笼统地调查,一般情况下,你是属于果断出手的请举手?三位果断出手,另外两位是谨慎出招?也不是?

赖泰岳:我觉得这中间并没有什么冲突,经营企业一定有风险,但是这些风险需要深入了解,在自己可以承担的企业风险,需要对方向做果断地决定。

主持人:可能跟举手的三位比起来,您不会那么快的做出决定。历先生是不是属于谨慎出招的一位?

历军:我是在谨慎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出手。

主持人:如果都是这么客观地说,三位也要改变他们的选择。举手的这一瞬间,别不意味着很鲁莽地一味地武断,也许你们也有很多谨慎。在果断的这一刻,你们会做什么样的判断?不妨碍果断风格的情况下,您会考虑什么因素?

刘峻岭:举我们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麦克.戴尔的例子,当初他就是凭着自己的判断,上了大学,在大学里边开始自己做计算机,第一年级,后来他爸爸找他说你不能再做了,他不做了,他爸爸走了之后果然没做,但是他确实按捺不住,觉得机会就在面前,果断地辍学,果断地做。公司里所鼓励就的是创业精神,公司今天做到600亿的情况下,我们在这方面可能有些缺失,所以在2.0当中,回头看看我们的创业精神是不是还在。如果机会摆在你面前的时候,真正需要完完全全做很多信息分析吗?等你做完之后,可能机会已经走了,确实是这样。如果真正地比较冒然地做,也是不足可取的。在果断当中应该有系统分析,但是这种分析永远不可能做到完完全全。

主持人:在现场出一道难题,您给我们现场示范一下怎么分析。大家都看到戴尔这些年在中国的市场,包括在全球的表现都是有目共睹的,还是那句话,总部对您的要求一定会层层加码,肯定不会说你维持去年优异的成绩就可以了。在现在的PC市场上很多低价格竞争的时候,让我们的利润都白白损失了不少。这个时候可能面临着市场份额和利润之间的选择,如果你要保留你的市场份额,可能利润会受损。如果保证自己的利润,可能市场份额要受损,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果断,怎么谨慎,判断的选择是什么?

刘峻岭:公司给的任务,或者是追求利润,要不就追求增长,从来都是既有增长,又保持利润。

主持人:反正都要。

刘峻岭:绝对是这样。具体到中国市场,我们目前做的非常好,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完全到位。我们要做的市场,很多人都问我,你们是不是在中国运用直销模式能够成功,为什么不去看一看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中国市场,中国的客户是不一样的,但是我可以果断地告诉所有的人,戴尔肯定会坚持我们的直销模式,它已经在很多国家被证明成功,也有很多国家原来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最后戴尔还是用直销的模式出奇制胜。

主持人:请大家果断地给刘总鼓鼓掌。的确把他的果断贯彻到每一个环节过程当中。最果断的是李总,是第一个举手的。

李志强:对,我们都是生意人,做生意都是有风险的,一定要学会冒风险,因为我们不是做官的,不是墙头草,一个答案两头都说了,那是官员。

主持人:企业家一定要面对一些风险。

李志强:其实我们的人生很短暂,机会是不多的,发现机会一定要抓住。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会后悔什么?会后悔很多机会没有抓住,而不会后悔干过的任何事情,包括坏事。当年想谈恋爱,向谁表白,你会后悔一辈子,该出手时就出手。

主持人:这个果断希望能带动大家的果断。您现在有没有什么后悔的事?

李志强:很多,从中学开始,同桌的她。

主持人:就已经被别人盘起了长发。但是我相信您的果断会让自己的遗憾越来越少。高先生刚才也是很果断地举手,您一般来讲也是一个果断行事的人。

高以成:前提非常明确,整个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了,如果你不变,只有等死。很多企业都知道一个故事,就是温水煮青蛙,既然青蛙水温已经升了,还不跳的话,就一定会熟。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建议不定地跳。第二,我知道要什么,需要的在哪里。不管IT企业,包括传统产业,做大以后往往就失去了活力,为什么?大家老凭着经验主义。海尔做电脑,看好这个地域对我的品牌有影响,能够创造影响,有很多朋友不理解,海尔这么小的牌子,在蹦什么?如果我老跟在别人后面跑,永远不可能有超越别人的机会,就像赛车一样,在直道上超过对手不可能,只有在弯道。尽管弯道机会大,但是风险很大,超越好可能会赢,超越不好,可能车毁人亡。企业不可能没有问题,就看企业有没有自我修复能力。如果是小企业,是一个创新的企业,想把小企业做成大企业的时候,该出手时就出手。

主持人:有人这么说海尔,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策略,一个是产品的差别化,一个是“傍大款”,就是和英特尔之间的合作。如果“傍大款”过程中也有风险,怎么规避风险呢?

高以成:至于傍不傍大款,只是一个战术问题,做企业追求心中的战略目标,海尔和英特尔都是世界非常优秀的企业,海尔不会让英特尔只使用海尔,英特尔也不会让海尔只使用英特尔。现在英特尔能够给我提供好的资源,就是我的好伙伴合作。戴尔的朋友也可能明天能给我提供更好的资源,都是我的老板。

主持人:在每一个难题选择的过程当中,最能表现企业家智慧的时刻。赖先生说他在果断的同时,其实有很多谨慎的思考,这些年来,ACER的营销核心一直都是外包出去,这当中可能也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一个就是会不会造成离客户真正的需求越来越远?当他们日渐成熟的那一刻,会不会对你们带来一些影响?我所说的影响是现在在家电行业,制造商和渠道商之间已经日益公开化和激烈化的矛盾,你觉得这当中会不会有这样的风险?如果有,你怎么规避?

赖泰岳:ACER过去四五年在全球的占有率一直是很高的,我们在做关键型决策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简单的营运模式,就是新经销模式,跟渠道、伙伴或者供应商做整体的结合。如果长此以往,是不是跟我们的客户距离越来越远,无法掌握?我们觉得实际上跟客户并没有断开,我们跟客户一直连接在一起,只不过我们想象中,过去十年前,整个渠道的竞争或者整个IT市场的竞争里面,所谓的渠道模式是跟直销模式没有竞争力的。但是最近三五年来,渠道模式逐渐有了竞争力。怎样做价值链里一个关键功能的切割,如果能够在每一个部分组合式的切割,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里做最好的表现,强强结合,从头到尾,跟直销是一致的。实际上直销并不是变魔术,该做的事情全部都要做,该跟厂商,客观来讲,直销的产品也是一样,由OEM的厂商供应的,只不过切割细分,我们找到最好的合作对象,但是我们对服务,对于客户完全是连接的。

主持人:看来是各有各的道儿。接下来我们要兑现一下承诺,今天在现场有非常多的媒体资深记者,他们可能都有很多有兴趣的问题,跟台上的各位交流,我们现在把时间开放给各位媒体记者,也许能够从接下来的提问当中找到自己的独家新闻来源。

香港文汇报:12月11号中国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意味着中国将在各个领域更全面地开放,请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谈一下,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竞争会呈现怎样的态势?现在的压力会不会更大?竞争会不会更惨烈?企业家们会不会更燃烧?

主持人: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有兴趣回答的都可以。

刘峻岭:WTO,中国完全融入了世界一体化之后,竞争变得更加全球,不只是国内的企业竞争,全球企业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竞争,也有机会,让我们进步的机会。我们和联想之间,我为中国能够有这么好的企业走向国际,觉得很自豪。戴尔在中国,会使得联想更强大。

李志强:确实今年到了时间,实际对信息产业,特别是消费类的产品,之前已经承诺,按照中国政府的承诺,已经放开了关税,降到零关税了。今天已经过了这个槛儿了。

主持人:是渐进式的,不断开放,不断兑现承诺。

李志强:信息产业作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谈判,往往是作为牺牲的角色。包括农业协定,包括互联网协议,标准的制定无限制的推后,中国的信息产业,作为我们这个群体起到先锋作用,也是牺牲者。2001年,中国的信息产业已经是最低点了,现在已经是一年比一年好了,已经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了,当然幅度比较小,但是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应该是很舒服的过程。

提问:首先感谢李总,因为你的发言让人感觉振奋,我是一个学生,把企业比作人,健康因素,在短暂的人生过程中,把人比作一个企业,作为经营理念,经营短暂的人生,达到最大的效益。

主持人:如果今天拿到了真知灼见,也许若干年后他就坐在台上。

李志强:我以前是运动员出身,跑4×1000接力的时候有一个感受,人的创新有一个类似的过程,总结起来是四棒,第一棒,要抢跑,抓住机会要抢,令声一响,最好早出去,早走半步。第二棒是跟随战略,最好跑到第一阵营里去,比如该上大学就上大学,别想赚钱,该去哪儿锻炼,出国,先把语言关过了,跟随战略,要才同龄中进入第一阵营,企业也是这样,进入第一阵营,“傍大款”也好,与巨人同行也好,最后踩到巨人的肩膀上,实在不行就踩在脑门上。第三是弯道超越,出现机会的时候跑切线,改变方向,这里有风险,但这时就是机会。最后是冲刺,在某一方面一定要拿到制高点,这是一个创新循环,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螺旋式上升,这样人生就比较光彩,比较辉煌,一个企业也是这样。

提问:二套《对话》节目里专门讨论过专利问题,问在场的本土企业家,上周传出了中国彩电在美国遭遇封杀的新闻。不管是我国的家电企业还是IT行业,核心的技术都没有掌握在我们手里,你们如何看待这种情况?中国企业又将怎么做?你们认为何时中国企业可以突破这些技术壁垒,使我们国家真正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历军:中国的家电企业,包括纺织品、鞋类,频频受到封杀,其实和我们现在整个国家的创新环境有关联。为什么我们现在鼓励中国国内的本土企业去建立自己的品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市场上,由于很多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受到一些限制,所以可能在未来会有一些方方面面的风险。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我们要建立核心竞争力,要有很好的战略,包括人,很多方面。但是我想中国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如何能够逐步地把自主、创新的技术和市场结合起来,比方说在整个IT企业当中,CPU是最核心的零部件,据我所知,CPU只有美国几个大的企业掌握这样的技术,中国人怎么办?当然不是说外国的产品不好,他们也很好,但是一旦有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我们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自己的科技研发力量。我非常欣慰,我们国内在一段时间之内可能也要涌现出几个具有潜力的CPU的产品,但是大家需要耐心,需要等待,需要拿出相当长的时间孵化它,因为别人已经走在前面几十年,我们在几十年后要赶上去,需要有耐心,需要给予支持,包括各个方面的支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可能一些这样的问题会逐步地得到改善。

主持人:联想网域齐健先生的看法,您所在的行业同样也是对技术创新要求非常高的行业,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几个关键词,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思考?

齐健:确实值得每个企业思考的问题。我非常赞同一个观点,该出手时就出手,企业发展的时候肯定有一定的风险,是等死还是找死,找死能找到机会,我们是一家安全信息服务厂商,我们想做国家队,想做中国信息安全的长城,自己去拼。今年年终公司很困难,但是我们发现市场上需要UTM,比较综合的防火墙,我们果断出手,及时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这就是我们探求蓝海的坚实的一步,在出手的时候等,就是等死,在出手的时候果断,就是求生。所以我们的企业是这么做的,宁可找死求生,也不等死。这就是联想网域人在探索当中的机会、做法,也是我们的文化在企业发展当中的精髓。我们的口号是成就企业,经营自我。谢谢。

主持人:继续听一听在座的各位有什么有意思的问题。

上海东方早报:作为IT记者,我一直对戴尔公司有一个疑问,今天正好有机会当面请教一下刘总,戴尔是以直销模式崛起的,但是在中国的市场,戴尔的直销模式是否成功?中国市场有很多特点,比如直销模式如果好,很多公司可以一哄而上,IT企业,比如配件标准化,价格很透明,这是一方面。另外中国的用户有自己的个人特点,干嘛买戴尔直销呢?你的便宜,我直接去中关村攒一个更便宜。戴尔如何在中国市场上保持优势和特点呢?

刘峻岭:感谢你的问题。这个问题会不断被问。对我们的模式大家简单诠释为直销,如果诠释,大家可以模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司能够成功地模仿我们的模式,能够模仿其中的一部分,从我们的供应链,从我们走向市场,怎样细分市场,怎样不需要中间的经销商。但是这个模式真正的精髓在哪里?在他对客户的关注,如果你问在中国是不是考虑分销,是不是考虑对我们的直销进行不一样的改变?肯定不会的。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像大家所想象的其它企业一样去做,我们还有什么优势,还有什么竞争力?我们在学习别人,照抄别人,有我们自身的优势,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被证明是成功的。再回过头来,真正的直销模式远远不只是中间没有经销商,而是这个模式能够给客户带来所有的价值,包括供应链的管理,包括我们对整个行业当中一些公司经过创新,创造出来的自己独有的技术,标准化,如果标准化,戴尔在这几十年里对PC产业进行了革命性的变化,带来我们可以给客户定制,按照客户需求定制东西,如果是责任问题,不是单一的找经销商或者经销商的分销商,要通过很多层才能找到厂家,但是我们直接走向客户,可以第一时间听到客户的反馈,客户需要什么东西,而且我们负得起这个责任,如果有问题,直接把电话打到我们公司去,而不是通过两层或者三层分销商分销系统。这个模式不仅仅在市场划分上,不仅仅在没有经销商上,还有很多其它的东西。这个模式最大的精髓就在于我们关注客户,我们把这些东西做的非常好,把这些好处送给客户,所以我们才能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