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刘珍妮 体验挑战快乐
作者:佚名 来源:软件世界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16日 点击数:
我将推动公司成为大中华区开发、分发和集成软件应用技术的领导者。”
2002年3月,受命于危难的刘珍妮满怀信心地坐上了Borland大中华区总经理的位置。当时成立分公司不久的Borland中国虽然士气大振,但业界对刘珍妮以及 Borland中国的发展依然充满疑虑。
但刘珍妮确实做到了。三年来,她借助Borland战略调整之势,加强与国内众多渠道商的合作,使得Borland在中国的业绩增长了五六倍。更重要的是,她和她的团队身体力行地告知国内上百万名“Borland Fans”:如今的Borland不仅代表一种开发工具,而是软件交付最优化(SDO)平台独立解决方案供应商。
今天,当记者再问起为何当时能如此充满信心以及出任 Borland大中华区总经理三年来的感受时,刘珍妮带着她那永远自信而又不失温柔的微笑说:“是‘Borland’这个品牌给我足够的信心。我就像乐队的指挥一样与我的团队和谐工作,其中虽然充满挑战但却快乐而有意义……”
2001年8月,Borland在中国建立首家分公司。这是美国总部在几易其名(Borland、Inprise、Borland/Inprise)并最终决定仍沿用Borland这个品牌之后的一个举措。做出这个决定更多是缘于Borland在国内拥有的数以百万计的软件开发人员—这个庞大的客户群体是Borland强大的后盾。此外,Borland高层还发现,由于中国没有分公司,之前的远程操作方式很难跟得上公司在中国日益增长的业务量。之后,Borland中国的掌门人也在有条不紊地寻觅中……
谁能续写传奇?
建立分公司就意味着公司卖产品的方法必须改进,并且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来主持。因此,Borland总部在设立北京分公司之前就明确指出:这个人必须了解中国文化、深谙渠道策略,而且还要有在国际性大公司运作和管理的经验。在符合这些需求的人选中,刘珍妮走进最高管理层的视线中。
刘珍妮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师从软件泰斗杨芙清、萨师煊,后来负笈美国,又辗转征战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当时,她已拥有15年的IT从业经验。此前是美国BEA公司东南亚地区的地区总监,并且还是BEA开创新加坡业务的成员之一。此外,她还担任过Ardent以及Unisys等IT企业的高级管理职务。因此,刘珍妮顺理成章地成为Borland大中华区总经理的最佳人选。
上任之后,刘珍妮首先在上海和广州设立了办事处,通过大力建设渠道来覆盖市场,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了八九家核心代理。2002年,对于Borland和刘珍妮来说都是在中国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第一步虽然顺利,但大幅度的市场拓展工作才刚刚开始。”刘珍妮深知这一点。
或许Borland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它将演绎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但要在中国续写传奇,刘珍妮认为,一定要有独到之处。
进入2003年,Borland开始推出一整套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产品(ALM),这标志着Borland公司从一个面向个人开发工具的提供商转向面向企业用户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而Borland当时也是全球惟一一家支持Java、Linux以及.NET三种平台的厂商。2004年底,Borland开始提出的软件交付最佳化(SDO)理念让刘珍妮更加如虎添翼,也再一次让她深感在Borland工作的乐趣所在。
三年中刘珍妮将Borland大中华区的业绩提高了五六倍,同时在业界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今年3月,刘珍妮当选“2004年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
虽然取得了好的成绩,但刘珍妮并不懈怠。今年1月,Borland成功收购了过程改进咨询公司TeraQuest Metrics,凭借此次收购以及TeraQuest在CMMI(能力成熟度整合模型)、软件改进、质量保证及风险管理的深入经验及公认优势,Borland将建立并提供强有力的流程最佳化服务团队。正是在这种好的理念和成熟条件之下,刘珍妮开始把SDO、CMMI以及风险管理等引入到中国。
“我们确实能感觉到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在整个亚太区乃至全球都能呈现出最高的状态。Borland对此非常有信心,我们会推动针对中国的发展策略,然后来实现这种增长。”刘珍妮的目光始终盯着未来。
两条腿走路
Borland的研发和技术力量都在美国,中国市场则以销售为主。因此,建设和巩固渠道入手已经成为刘珍妮在中国的工作重点。
“渠道确实是我们市场策略里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刘珍妮对渠道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中国市场很大,Borland要让自己的产品在中国全面开花,就必然要与更多的代理商进行合作。“我们现在主要是‘两条腿走路’的方式。”Borland一方面加强与各地软件代理商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就是更多地发展大型的SI合作伙伴,包括埃森哲、惠普等国际大公司,也包括亚信、联创等一些中国本地公司。通过与这些公司的深入合作,联手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很多人看来,市场经验应该是Borland总部看重刘珍妮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也的确如此,

Borland与佳杰科技的合作始于2002年,目前双方开始加深已有的关系,扩大分销面向Linux、Windows和.NET的Borland开发产品。另外,Borland通过与神州数码的合作,拓展了更广泛的经销渠道,进一步扩大为中国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使国内客户不断提高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往的投资,更快地交付更好的应用软件。
“我们还是以分销为主,但我们的行业的销售队伍和大客户的销售队伍,将会跟客户做更多的直接沟通。”虽然在经历一系列合作之后,Borland在中国的产品销量有了极大提高,刘珍妮还是决定沿用分销为主的销售模式,这样可以让Borland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级客户的身上。刘珍妮认为,要做企业级客户,就一定要了解客户的业务发展需求,以及它的行业发展趋势。
在过去三年中,Borland针对不同行业举办了为数众多的行业型讲座,包括电信、政府行业等。针对这些行业用户特定的需求,以及所在行业的一些内在发展变化,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目前软件在任何一个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已经是必不可少,但与此同时软件也给企业增加了风险,如果对风险不能很好的控制和管理,它就有可能是一个产生问题的地方。”刘珍妮认为,由于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业务需求,无论对企业的业务部门还是IT部门,以及软件开发团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现在的企业业务发展很快,不断有新的业务产生,相应地新的需求不断涌现。企业系统能否很快地满足新的业务需求,及时将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都是企业客户非常关心的。
转型的挑战
Borland在诞生之初就成为广大开发者所喜欢和向往的公司。今天,它已经从一个单纯的开发工具厂商转变为包括开发工具、测试工具、中间件以及解决方案的多元软件提供商,其转型在给Borland带来重大业绩的同时,也为Borland带来了挑战。
“转型实际上也是公司为了适应市场进行的主动性转变,更多地是适应市场的需要。”
刘珍妮对于Borland的转型过程仍然记忆犹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团队走向大团队协作的开发模式,特别在企业级客户市场,其中更多地体现了团队的协作。随着这种发展和变化,Borland也强烈地感受到:软件开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这个时代需要一个完整的ALM和SDO的理念,而这正是Borland公司转型的两把利刃。
虽然SDO理念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但要推动这样一个全新理念,确实对Borland公司以及作为执行者的各个团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产品技术要最大限度适合企业级客户的需求,Borland顺势推出了完整的ALM整套产品线以及SDO理念。
通过转型,Borland除了给自身带来巨大变革之外,同时也让用户对这家公司产生了全新的认识。“三年多前Borland刚进入中国市场,发现中国用户对于Borland的了解还是停留在一个工具厂商的角度。这对于Borland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刘珍妮认为。
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熟知了Borland的各种开发工具。这对于Borland公司来说具有双重效果,高知名度容易在客户心目中将Borland固定为工具厂商,在现阶段则不利于ALM和SDO等创新理念的推动。为了改变在中国客户心目中的“传统“定位,Borland通过大量的市场活动对其最新理念和解决方案进行大力宣传。
2003年11月,在刘珍妮的努力之下,Borland开发者大会终于首次在中国举行。每年一度的开发者大会是Borland公司面向开发人员、合作伙伴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以技术交流为主题的业界盛会。“开发人员不仅得到了对个人成长有益的见解,并且能够与各个技术领域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 分享专家经验, 累积个人知识财富。”通过大会,中国的开发人员、合作伙伴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对于无论Java还是.NET以及Borland的最新技术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很快掌握了软件的发展趋势。
对于中国市场的发展和走向,刘珍妮有着非常清晰的脉络。无论是渠道大会还是开发者大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已经逐渐在客户当中树立起Borland的全新形象,客户也逐渐培养起“Borland还是非常注重企业级客户“的印象。
随着Borland的成功转型,ALM整套产品以及SDO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级客户所接受。另外,转型过程当中,Borland还要对自己的形象和文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平衡开发者、软件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这种调整相对容易一点,因为在2002年之前,Borland公司在中国客户的眼中近似白纸一张。“因此,我们在启动中国市场之初就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把Borland从传统的工具类和软件销售的厂家,发展成为一个面向企业级用户的提供商。”刘珍妮对于改变中国客户的认识胸有成竹。
在整个中国市场的转型过程中,客户认识的转变还是比较自然和顺畅的。解决外部概念的同时,公司内部也在经历着一场整合与变迁—从针对个人开发转变为一个企业级开发团队,这对于Borland及其员工来说都是实现自我超越的一次机会。“通过两三年时间的努力,我们内部对于转型的认识应该说非常成功。”
Borland在向企业级转型的同时,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Linux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平台。对于潜力巨大的Linux市场,刘珍妮再一次承诺:“为本地用户在本地的Linux平台上提供快速、灵活的应用软件开发解决方案,为促进Linux在中国的发展,Borland愿意尽一分力。”

Borland大中华区总经理刘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