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福建工业服务新机制:政府搭平台让多方共赢
作者:赖文忠 吴孝武 陈晓燕 实习生 蔡畅灵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2007年02月27日 点击数:

政府怎么服务工业,如何有效服务企业?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人员的工作往往就是带着要求直奔企业,当“婆婆”,当“妈妈”,曾经有用。但现在,在市场体制下,这个办法已经失灵了。

过去,福建省工业规模小,只要抓住了几百家重点企业,也就抓住了全省的工业;而现在,单单亿元以上企业就有1620家,而且多种所有制并存,外资、民营企业占了很大比重;显然,政府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对企业提供一家家的个别服务,顾此失彼,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对企业直接指挥、干预,越俎代庖。

面对工业新棋局,管理部门曾经茫然,曾经困惑。

茫然困惑之时,也就是改革之秋。近年来,一场理念的突破,一场机制的创新,在福建省工业领域井然展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使政府服务从直接转为间接。它不仅是集聚企业主体的平台,更是政府联系企业的纽带。通过这个平台,政府可以集中公共财政投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优化配置,让所有企业共享,从而有效地为产业群体、区域经济提供综合服务;通过平台的共性服务,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产业总量和质量的提升。

基于此,福建省针对企业运行各环节,包括研发、生产、营销、物流等,分别搭建了区域产业链合理布局和协作、项目开拓、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品牌创造和品质提升、市场营销、现代物流、行业协会等平台,提供有效公共服务,集聚生产要素和各方力量,变习惯于对单个企业的支持为对整个产业的系统服务,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被概括为“政府支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的模式,实现有效、公平的运作,成为政府转变职能,推动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公共平台上的政府服务

在德化,有一个关于“德化速度”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初,德化仅有数十家陶瓷企业,产值仅1000多万元,主要向香港、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出口,产品不过为观音弥勒、杯盘碗碟等传统货。

2005年,德化陶瓷企业达1100多家,产值达40亿元以上,比1978年增长438倍,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幅居全国重点陶瓷产区之首。

如此的增长,被称为“德化速度”。值得探究的是,这个速度是如何创造的?

“是技术创新助陶瓷业腾飞,是体制创新让陶瓷业复兴。”德化县副县长粘秋生说。

粘秋生所说的创新,与一个新生的公共平台——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紧紧相关。

在德化,一些骨干陶瓷企业也有研发机构,如佳美集团的技术中心,拥有150多人的设计队伍。然而,单靠企业之力,很难攻克一些共性技术难题。

因此,长久以来,德化陶瓷产品结构单一,档次难以提升。加上检测手段缺乏,从原料性能测试到产品质量检测,都跟不上市场的节拍。开发、推广共性技术,提高产品技术标准,成为德化陶瓷业成长的关键营养素。

于是,一个多方联合、政府支持,有效整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资源,旨在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的公共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在省经贸委、科技厅、财政厅等部门的支持下,2004年,福建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运行,陆续设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信息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培训中心。

近年来,基地运用各种社会技术资源,与德化100多家陶瓷企业合作,展开项目攻关和共性技术的研究、推广,开发出一系列新瓷种,品质优良。目前,德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不仅德化。类似的故事,也在福安演绎着。

在福安,出口量占全省68.3%的180多家电机和发电机企业,通过省电机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提供的应用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迈出了多年停滞不前的步伐,福安电机电器产业因此突破了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少等重大瓶颈,实现升级。

去年,在原辅材料提价、国际贸易门槛提高,电机电器出口呈低增长的背景下,闽东发电机组出口逆势上扬,出口欧美高端市场同比增长超过50%,出口欧盟的企业从26家增至40家,全年出口值继2005年突破1亿美元大关后,达到1.58亿美元。

显然,两个故事有着相同的主题——政府服务企业,一是通过平台实现,二是注重于提升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体现公共性。

在这一主题下,近年来,福建陆续组建了电机、陶瓷、模具、塑胶、鞋业、纺织面料、保鲜技术和改性塑料等10个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根据计划,到2010年,福建要组建20个这样的技术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 多方共赢

技术服务平台是福建省创新工业服务机制的一个样本。更多有着相同运作机制的公共服务平台随着工业管理理念的更新应运而生,并在有效运作中实现政府、企业以及相关方面的共赢。

点击鼠标,登录福建省政银企会商电子信息平台。网络上,政府发布产业政策导向;银行发布信贷政策,推介金融品种;企业公布资金需求。银行与企业实现了面对面的交流,银企原本严重不对称的信息得到了沟通。

这个为银企合作量身定做的平台,由省经贸委、人行福州中心支行依托互联网共同搭建,各金融机构参与,现已成为我省工业工作的品牌之一。

同时,以“政府搭台、银企唱戏”为模式的银企资金供需洽谈会,不仅达成了银企的长期合作,也为政府和金融部门搭建了合作平台,如农行与省经贸委签订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以县域工业为主线,5年内承诺为中小企业增贷200亿元;省经贸委与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签订中小企业贷款与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合作协议,在闽清建陶,福安电机电器、船舶,仙游木雕工艺,晋江制鞋等产业集群中开展中小企业贷款试点。至去年9月,开行已发放贷款余额近3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6万个。

此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使工业金融服务平台的功能更加完善。从2004年开始,政府财政资金3年共投入3620万元用于该体系建设,扶持担保机构。到去年6月底,全省担保机构已发展到112家,注册资本金25.7亿元,累计为5958家企业14012笔贷款担保,累计担保总额146亿元。与3年前相比,担保机构数增加3倍,注册资本金增加11.7倍,累计担保总额增加9.3倍,累计担保企业数增加3.5倍。

服务福安电机的恒实担保公司,是这个体系建设的生动故事之一。这个福建首家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的机构,到去年10月,共为96家电机电器企业1579笔贷款提供担保,总金额20多亿元,直接增加产值9亿元,增加就业6000余人,增加税收3000万元。

如果说金融服务平台有效突破了工业企业融资瓶颈,那么,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则志在填平中小企业与大市场之间的数字鸿沟。

“商务领航”——“数字福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注册用户已达2万多家,加盟的信息化服务商20多家。平台诞生不到一年,仅福州地区客户点击数就达7万次。

“商务领航”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省信息产业厅的组织下,以中国电信“商务领航”企业客户品牌和网络平台为依托,由省电信有限公司、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运营,提供低价格、低风险、高起点、高效益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

该平台打破了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三大瓶颈,优势显著。首先,开创了政府、电信基础运营商、IT系统服务商三方携手,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新模式;其次,采用按需租用、免费升级的ASP服务模式,费用低廉,企业不负担初期投入,降低了信息化门槛和投资风险;第三,由信誉好、实力强的IT系统服务商提供专业、安全的运营支撑,解决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人才难题和信心问题。

从个体服务到系统服务

去年9月,国家有关部委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出口退税率,取消出口退税的石料材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这意味着石材产品出口综合成本至少增加30%。而我省石材行业的出口利润仅10%—12%。形势严峻。

针对福建省产业技术条件,石材产品并不属高污染、高能耗产品,且资源大部分来源国外的实际,在省外经贸厅、经贸委、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国家部委调整了政策,石材产品不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这对福建数千家石材企业来说,是极大的利好。

这则“惊险故事”,透露出一个深有意味的信息——部门服务,受益的是整个行业。与以往不同,政府服务工业,更加注重对整个行业、产业发展的指导,从对单个企业的支持转为对产业发展的系统服务。

这种系统服务,彰显了工业管理部门有效转变职能的成果。

例如,在继续完善省塑胶和农副产品保鲜、模具等行业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的基础上,政府还支持组建了省电机产业集群信息化服务平台、省陶瓷行业集群信息化服务平台、工控行业资源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等,目标就是为产业集群内的所有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技术、信息、科技成果推广等服务。

具体来看。在福安电机产业集群,依托电机工程学会,政府开展了技术咨询、标准制定等工作,组织全国泵类产品标准研讨会等,研讨电机技术发展方向。成立电机行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才培训、质量认证等代理代办服务;创建闽东企业网、福安机电网等行业网站,提供市场、技术信息等服务。福安市政府与福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每年召开5场电机专题学术报告,共同研发2 3个项目,委托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在工业产品营销上亦如此。政府联合行业协会组织营销联盟,推动企业从单一产品、单一企业营销,向区域营销和行业营销转变。去年10月,旨在合力拓展福建工业品市场的福建营销联盟成立,9个设区市达成营销联盟共识。11月,福建营销联盟首届博览会在武汉成功举办。首届盟主厦门市还联合其他地区40家企业,推出“城市群营销”,共同推介福建名优特新产品。

有关人士认为,营销联盟通过政府、中介机构、企业的共同努力,推动了企业营销和政府拓展市场的服务由单兵作战转向兵团协同作战。

组织营销联盟,是福建行业协会试点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实上,目前,旨在推动政府转变职能的行业协会试点改革已渐入佳境,行业协会信息收集发布、行业自律、行业培训、营销联盟、反倾销诉讼等功能得到了加强。

据福建石材行业协会秘书长郭经伟介绍,去年8月,闽沪行业协会组织40多家石材企业,在上海成立福建(上海)石材行业营销联盟。联盟以闽南建材第一市场、惠安中国石雕城等石材主产区为联合体,由企业自愿发起,架构了资源、信息、市场共享的具有竞争优势的营销市场格局。

去年底,为应对出口成本上涨,省石材行业协会倡议,从今年1月1日起全省提高石材产品出口价格,提价幅度为10%左右。

显然,从个体服务到系统服务,政府服务实现了公共性和开放性,调控更到位,运作也更为有效。(记者 陈晓燕 吴孝武 赖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