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ERP系统的研究方向 成败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目前有关ERP的研究多采用生产运作管理、金融、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来研究ERP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属经验研究,目的是建立管理理论模型来促进ERP的成功运行。模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ERP运行动机,ERP运行企业组织结构和系统方面的准备工作以及ERP运作结果。研究假设是ERP运行动机会促成企业在组织结构和系统方面做有关准备,从而影响运行结果。成功的ERP运行将会改善企业效益和企业竞争能力。 企业采纳和运行ERP系统的动机包括许多方面,这里介绍一些主要因素。ERP系统对供应链来说极为重要。如果没有一个集成的规划和控制系统,传递给客户和供货商的信息在质量和有用性方面会存在问题。集成供应链主要要协调“需求—库存—如何满足需求—何时满足”这样一个初看十分简单的过程,而实际上这一过程需要供应链中每一环节来满足。ERP系统可迅速提供有关数据并使整个供应链各环节获得有关结果。
企业都非常注重于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同时赢利。根据有关数据,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中约60%~70%为材料成本。对许多制造业企业来说,材料成本超过劳务费用。因此有必要在供应链环境中通过客户—供货商信息共享更好地管理材料供需并降低成本。即使材料成本略有降低也会对企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这种形式的成本降低则需要ERP系统。
企业运行一般都要求企业管理层能迅速响应市场竞争。这种迅速反应性的前提是企业管理层有能力获得有关信息并可做集成企业决策。同其竞争企业相比,一个企业如何能迅速就市场竞争做出反应并抢先投放同类产品,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一问题与供应链中物料和库存管理有关。ERP系统作为一个综合管理数据系统可为与此有关的供需提供信息。总之,ERP 系统有可能改变市场竞争的格局。
为实施ERP企业在自身结构方面的准备是很重要的。这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对实施ERP的重视,向本行业中成功实施ERP系统的企业看齐,企业员工培训,企业运作过程的改进以与ERP软件系统匹配,把企业转化为团队型客户型,把活动成本方法改为价值成本方法,数据准确性等等。特别要指出的是企业在自身结构上的准备程度会直接影响到ERP运行。一个企业如不善于思考和定义企业过程,则被认为是负面因素,因有关企业过程的思考和重组对ERP运行来说极为重要。缺乏过程思考对ERP运行来说是一个障碍。
为实施ERP企业在自身结构方面的准备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企业自身需要有一些变化;企业过程和ERP系统之间的差异必须得到弥补。具体来说企业需要有变化的方面包括:①必须有一个与综合生产数据库类似的生产管理系统;②必须有供应链环境下的供物料采办、生产、销售和发货用的控制系统;③在企业内外鼓励在企业过程重组方面的创新;④有效采用与开发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最新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采纳ERP系统是参与数字经济竞争,因此大胆改进现有企业过程并改变现有企业运行方式是必须的。在这种大胆改进过程中,企业高层管理的参与和员工的培训至为重要。
为实施ERP企业在系统方面的准备:为实施ERP企业在自身结构和人力资源方面做准备是一个方面,其另一方面则是在系统和软件方面做好准备。研究表明目前ERP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ERP软件的研制和配置有关。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由于对企业内各种功能集成的需要,生产管理这一学问应运而生。将企业内各功能集成化导致了传统生产管理软件向ERP软件的演化。第一个生产控制软件CAPM的功能现已包括在ERP系统内。目前大多数ERP软件在单一系统内集成了制造、财务、营销、资源管理和许多其他功能。
在过去的十年中,可以说ERP系统已有了很多改进。从理论上来说ERP系统应该能把企业内外的主要企业过程集成化。虽然许多ERP系统被认为能管理企业内外的企业过程,但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些系统在管理外在过程方面能力有限。此外,ERP系统对于某些企业过程如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来说功能不全,因ERP制造商对供应链环境中的企业全貌了解不足,系统不够全面而未引入新的功能,或者ERP系统如同事务处理系统而无分析能力。目前在提供供应链管理方面ERP系统的主要局限是对跨企业运作支持不够,尚未超出事务处理系统的功能。这些局限性表明第一代ERP产品在集成企业过程方面存在局限性。 显然ERP系统的企业集成功能是一个主要问题,同时成为主要问题的是ERP系统与企业过程和系统的匹配。这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把ERP系统的集成功能延伸到企业范围乃至供应链范围是ERP研制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对ERP制造商来说一个重大的挑战是在下一代产品中如何把企业的方方面面通过企业过程集成来加以表现?
在实施ERP时企业在系统方面应做准备涉及到三个问题:①如何充分表现企业内外企业过程的方方面面?②为解答①提出的问题,有关方法和工具的开发;③如何使企业过程与ERP系统相匹配?
ERP运行结果:运行ERP系统的结果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方面是企业效益,另一个方面是企业能力。成功运行ERP系统会帮助企业改善成本效益和客户服务从而促进企业竞争性。一般公认的企业效益指标包括市场份额、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财务状况对企业的生存来说十分重要。一般假设成功运行ERP系统会对企业效益起正面作用。已有文献表明成功运行ERP可使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更有能力把企业决策集成化,增强企业灵活性,并更有效管理资源。
以上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下述问题:①企业实施ERP系统成功失败原因分析;②实施ERP系统时哪些是关键的有效决策?③运行ERP系统时企业如何面对变化?④企业如何缩小企业现有运作模式和ERP系统中内设企业运作模式之间的差距?⑤从企业和用户角度来看应做哪些系统方面的准备工作?⑥在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功运行ERP系统后是否比未实施ERP系统的同行能作集成化程度更高的决策?⑦在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功运行ERP系统后是否比未实施ERP系统的同行能对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做出更快的反应?⑧在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功运行ERP系统后是否比未实施ERP系统的同行经营效益更好?⑨在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功运行ERP系统后是否比未实施ERP系统的同行具备更强的经营能力?这些问题成为研究假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