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电业从表面上看是红红火火,实际上这个行业正在面临深刻的危机。美国征收专利费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更本质的问题是,随着液晶、等离子等平板彩电市场的扩大,因为没有技术、自主性缺失的中国彩电企业开始四处碰壁,显示了被淘汰的征象。尽管中国厂家从台湾及韩国采购显示屏,也在生产平板彩电,但因为没有线路设计及最核心的处理图像的LSI等技术能力,无法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彩电行业有可能发生连锁性破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中国彩电企业只是通过效仿和低价格来与外资企业抗衡,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在国际市场的大海里游泳,这点本事显然是不安全的。彩电业安全的问题提出来,实际上说明在全球经济的博弈过程中,有一部分主体成了强者,有一部分主体成了弱者。强者控制着关键技术,犹如把持着大脑和心脏,弱者因为不具备这种能力而受制于人,虽然想要自立,却无法挺直腰杆。这种矛盾冲突虽然集中表现在国际市场上,但实际上病根还是要从自身上来找。
我们认识自己往往还是要通过别人的眼睛。日本人有些话讲得很尖刻,但却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我们是不是没有把企业的自主性放在真正重要的位置上呢?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日本的索尼公司及本田公司开始由乡镇工厂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时候,两家公司的自主性都非常高,都已经形成了独自的技术和产品。在1955年索尼公司就使半导体收音机商品化,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这个目标的公司,60年代依靠自己的技术开发了录音机及彩电并不断地推进其发展。本田公司1959年开始挑战两轮摩托的世界最高级别比赛,1961年首次夺冠。通过向更高目标挑战,不仅提高了技术,同时也提高了本田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知名度。
与当年依靠独自的技术和独自的商品打天下的蓬勃发展时期的日本相比,今天的中国企业从实力到经营者的取向显然都不同。我们往往整个行业都集体依赖于使用外国技术,依靠低成本生产产品,而不是全力开发关系企业形象的自我技能。我们也说自己“在开发独自技术”,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模仿外资的技术,不过是在应用的方面使其更加面向中国市场。
从国内市场来看,彩电业最大特点是生产过剩、竞争过于激烈。只要走进国美、大中电器等大卖场里,就不难看到彩电厂商之间进行的价格鏖战。显然,如果想通过模仿取胜,那么企业只有一个选择,就是通过大量生产,降低成本,展开价格竞争。因为各厂家为生存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过剩及竞相降价也就不可避免。结果是企业利润降低,更加没有余力抽出资金进行开发研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就造成了我们拥有众多的彩电生产厂家,但都在“没有利润地忙碌”、“进行没有胜者的竞争”。
如果冷静地看,就算能通过谈判等手段使美国专利事件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我们也很难看好彩电行业的发展,因为它实际潜力不大,在增长达到一个临界点之后,企业很可能会面临破产的危机。彩电业走到今天,它的得与失应该给我们民族工业发展敲响警钟。
=====
FJCIO:一、彩电企业集体模仿扩大了产能,也扩大了国内彩电市场;
二、降低了彩电价格,使得国内消费者和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
三、自主创新要付出时间和成本,而自主知识产权容易被别人模仿又很难追究,国家没有体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