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信息化“用得上”是基础,“用得起”是关键,“用得好”是方向。江苏省在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通宽带方面两次领先于全国。近年来,江苏管局积极研究电信资费向农村倾斜政策,积极引导各电信运营企业推出农村地区优惠套餐,并鼓励企业采取“捆绑式”销售策略,加快普及农村信息终端。目前特别关注搭建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提炼农民信息需求、开发涉农信息服务、完善为农服务渠道以及对农民的信息培训等课题。江苏电信与省科技厅在金坛打造农技110项目,在以出产“树山茶”、“树山杨梅”闻名的苏州树山村,实现了农产品产销、旅游资源开发、村务管理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得到国际电联秘书长哈玛德·图尔博士的高度赞扬。今年底前还将在全省建成100个乡镇信息化体验中心。江苏移动将服务目标细分为九大类型,对20万农村客户进行了问卷调查,提炼归纳出农村各类客户群的核心需求和一般需求,并与各级涉农部门签署农村信息化协议20多个,组建固定信息源近50个,为365个农信通栏目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内容。目前江苏全省已有 200多个示范村镇挂上江苏电信农村信息化平台(www.js-nc.cn)。江苏移动“农信通”平台客户超过100万户。各电信运营企业积极配合致公党江苏省委和省农林厅在全省大力推广农民学电脑、学上网的“致富工程”,培训上网农民4万多人。
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六大共性问题———用不上、用不起、不会用、不管用、用不全、用不长,同时对农村信息化分类思考不够。随着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力度加大,农村信息化的环境将会逐步改善,农村蕴含的巨大潜力将逐步释放出来。对电信运营企业来说,虽然拥有巨大的网络资源优势,但还应与应用部门更加积极、更加紧密地互动,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而农村信息化的推进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政府要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启动功率”的作用,做“第一推动者”。经过积极推动,扬州市委、市政府将“宽带互联网普及率达20户/百户的村”列入扬州市2007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泰州市政府将农村信息化工作列入政府411 工程。南通、无锡、镇江等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对农村信息化给予大力支持。针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紧张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几个一点点”的思路,即 “省市政府给一点,通信企业拿一点,县乡政府筹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
为了解决信息资源开发权威性、本地化、及时性问题,江苏管局今年初与省工商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增值电信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扶持涉农信息服务企业发展,鼓励拥有涉农资源的单位成立相应增值电信业务部门,力图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信息解读、集成的效率。从长远看,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借鉴美国农业网络信息中心联盟(AgNIC)的做法,强化涉农部门、产学研用单位间的协作,在信息采集、加工等方面合理分工,各自有侧重点、分专题收集信息,并对原始数据进行二次加工,通过统一的平台向社会提供全面、丰富、及时的信息,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息化”如何“化信息”的难题。
在当前需求较旺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电信行业推进农村信息化要注意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务求取得实效。优先考虑与电信业务关联度大、结合紧密的信息化项目,并选择一些有影响的政府项目、行业项目、便民惠民项目重点突破。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带动农村信息化整体推进。江苏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十一五” 规划提出建设100个“信息示范村”、1000个“信息村”,1000个信息村带动1011个贫困村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到5月底,江苏移动已完成12个涉农龙头企业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建成45个信息化示范乡镇和575个信息化示范村。年初以来,江苏电信务实推进信息化示范镇(村)建设,年底前将建成 212个信息化示范镇、3400个信息化示范村 墨幽中文网 www.moyou17v.com 墨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