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rester的分析师表示,“纵观Web 2.0在企业中一路走来,有很多的尝试,也有不少的失败。Web 2.0能否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价值? 或许暂时还不能。但我认为2008年该技术将能跨出关键的一步。”
如果一家公司拥有上万名员工,而这些员工又分布在全球各地,那么传统的方法(比如常规的会议)已经无法为这些员工提供有效的协同。这也是Web 2.0技术的价值所在。 在所有的Web 2.0技术中,wiki或许是最能提供正面影响的。
如果你有一大帮员工需要彼此之间互享信息,email恐怕会力有不逮。
通过wiki,你可以建立一个空白的工作空间页面,然后让用户自行决定谁将参与其中,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如何组织分配具体的工作。这要比email满天飞来得有效的多。
RSS订阅所蕴含的潜力也不容小觑。一些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使用RSS订阅来保持对案件最新动态的掌握,而不是互相通过email来发送电子表格和文件。
但是想要做到成功的协同,却并不仅仅是装个软件那么简单。
难就难在如何让人们去使用它。人们已经习惯于使用email,他们也知道怎样去使用email。从另一方面来看,IT有时候很难在Web 2.0项目上拿到预算,因为某些公司的管理团队并不觉得这些新工具能够提供价值。
Web 2.0的共享模式仿佛也会带来潜在的问题: Forrester的一份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充分意识并防备Web 2.0在使用上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员工对于社交网络和其它应用的非商业性使用。
Web 2.0能够让员工之间的数据共享更加简便,但同时也可能造成数据泛滥。对公司来说,最好方法是设置相应的权限,合规与归档机制,同时通过指导培训来确保员工了解如何正确分享数据。
企业必须谨慎实施相应的调控措施,在建立技术壁垒以防数据外泄的同时给予员工充分的自由来进行有效协同。一味采取限制措施可能会适得其反。
目前的Web 2.0工具在可靠性方面正日益增强,而新工具的可靠性会更上层楼。某些企业正在计划部署社交网络应用,比方为员工提供内部的Facebook。
鉴于管理上的复杂性和难度,内部网络的价值从未得到过真正的体现,Web 2.0技术将能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内部网。
对于那些斥费巨资来部署高技术含量的所有权应用的CIO来说,Web 2.0是一种既省心又省钱的途径,他们可以通过wiki和博客去完成同样的工作任务,但要付出的成本却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