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2009年全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召开
作者:未知 来源:福建信息产业厅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7日 点击数:
2009年1月5日,全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省政府李川副省长到会并作讲话。省信息产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卢增荣,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邵玉龙、曹建平、林立,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陈伟,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严效东出席会议。
省推进信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在榕成员单位领导、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其他省直部门、省各通信运营公司、福建省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各设区市信息产业、信息化主管部门领导、各设区市无线电管理部门、相关院校、信息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信息化重点企业代表等约300人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全省信息产业工作成绩和经验,部署安排2009年工作。省信息产业厅党组书记,卢增荣厅长作题为“坚定信心应对危机 两化融合促进发展 持续发挥信息产业领先、领跑和支撑作用”的报告。
会议指出,2008年全省信息产业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全省信息产业预计完成销售总收入3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150亿元,增长11%左右;软件及系统集成业继续高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4%;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出口额184亿美元,比增24.3%,在全国的位置从去年的第七位上升到第五位。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在全国的位置由前些年的第八位上升到第七位,软件业位居全国第九位,通信运营及其他信息服务业各项指标分别位居全国第四至九位,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第七位。
(二)产业贡献持续增强。直接贡献方面,全省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比增20%,占全省GDP的比重接近10%;信息产业中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二;信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的比重为32.5%;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5%;信息服务业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为25%;信息产业对地方财政税收的贡献持续加大,许多信息产品制造、通信运营等企业一直都是当地政府的纳税大户,近年来新兴的软件等行业也逐渐成为新的纳税大户,如福州市软件业,去年纳税超过千万元的软件企业有12家,其中纳税超过亿元软件企业有两家。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间接贡献加大。根据我省和原国家信息产业部联合课题组会同省统计局测算表明,我省企业信息化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37.41%,位居全国前列。信息产业对就业的拉动力也明显增强,目前全省信息产业就业人数已超过60万人。
(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今年我省信息产业的一大亮点是软件业继续高速增长,产业发展呈现继续“软化”的趋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全行业的比重已经超过30%。光电显示产业由CRT向LCD顺利转型,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年实现产值700亿元,占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的32.6%,其中平板显示产值已占光电显示产业产值的90%,成为行业增长的龙头,我省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之一。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100亿元。
(四)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新产品实现产值430亿元,比增18.9%,全行业新产品产值率1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软件企业技术开发和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全行业有9家企业获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有15家软件企业通过CMM/CMMI3级以上认证;全年新增通过认定软件企业109家,累计已达569家;新增通过登记的软件产品580个,累计2816个,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新增数均为历年最多;2008年全省有26家软件企业收入超过1亿元,其中,6家企业收入超过5亿元,2家企业收入超过10亿元,6家企业进入全国软件百强,3家企业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一批企业和产品自主创新水平和产业规模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如福大自动化公司在数控领域规模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居全国之首;瑞芯公司是连续3年获“中国芯”最佳市场表现奖的全国2个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今年有望进入全国IC设计业前三强;网龙公司在网游原创开发领域继续位居国内第一梯队;新大陆公司开发的自主创新软件产品“二维码”技术和销售额均为全国领先,为国家食品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三安电子LED外延片、芯片研发能力为全国最强、规模为全国最大;华联电子为全国最大的LED封装企业;宸鸿科技触控显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等。
(五)两化融合步伐加快。据初步统计全省已有97.7%的企业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采集,86.5%的企业实施了办公自动化,71.9%的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实现程序化,58.9%的企业建设了门户网站,34%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据原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与我省统计局联合课题组初步测算,我省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指数为42.51分,位居全国前列。
(六)无线电事业持续扩大。到2008年底,全省各类无线电台站达12.88万个(不含手机和小灵通),其中2G蜂窝无线电通信基站3.2万个,PHS无线接入基站4.98万个。厦门国家第三代移动通讯(TD-SCDMA)试点进展顺利,目前已建成3G蜂窝无线电通信基站815个,3G用户1.43万个。正在建设的全国首个利用TD-SCDMA/HSDP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作为主要网络基础的“无线城市”进展顺利。全省移动电话(含小灵通429万部)已达2773.4万部,位居全国前列。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航空、海事、气象、应急通讯、防汛防台风以及“平安福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越加凸显。
2008年以来,省信息产业厅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联合相关部门以及园区、企业研究应对措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推动全省信息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抓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统筹合力推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二是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促进增长举措。三是推动项目建设,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产业创新水平。五是实行政企联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六是依托行业协会,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七是推广信息技术,加快两化融合步伐。八是强化无线电管理,促进无线电事业发展。
会议指出,全省信息产业厅系统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当前金融危机下我省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作出正确的估量,对自身存在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全系统上下要坚定发展信心,迎难而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化“危机”为“转机”、化“压力”为“动力”,福建信息产业完全有可能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增强抵御市场风险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为建设信息产业强省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9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年,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种复杂问题、困难和矛盾凸显的一年,也是我省信息产业发展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全省信息产业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三次、五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进和“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思路,立足扩大内需促增长、促进闽台对接交流,更加重视信息产品制造业自主创新、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努力推进信息化进程,加快我省信息产业强省建设,力争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540亿元,比增14.2%,其中软件业400亿元,比增30%以上;实现增加值1160亿元,比增16%,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继续发挥领先、领跑和支撑作用。
会上还进行了“福建省光电产业园”及我省第二批软件技术研发中心授牌仪式,公布福建省第二届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对2008年专家委员“建言献策”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
省政府李川副省长出席大会并讲话
省信息产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卢增荣做工作报告
福建省光电产业园授牌
省第二批软件技术研发中心授牌
2008年专家委员“建言献策”优秀个人表彰
第二届福建省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聘任仪式
会议现场
大会现场图文直播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