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8年,全省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比增20.5%;完成销售总收入3100亿元,比增18.7%;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出口额184亿美元,比增24.3%;
我省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在全国的位置由前些年的第八位上升到第七位
,信息产品制造业出口额由前些年的第七位上升到第五位;软件业位居第九位,通信运营及其他信息服务业各项指标位居全国第四至九位,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第七位。
成绩来之不易。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全省信息产业人抓住国家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契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融入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续写着发展的新篇章。
好字当头迸活力
危机中的持续增长,源于近年来我省信息产业坚持科学发展,苦练内功,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实力,推动产业在又好又快发展中迸发活力。
盘点去年我省信息产业发展,好字当头依然无处不在。
好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我省信息产业发展呈现继续“软化”的趋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全行业的比重已经超过30%,远高于全国软件服务业占全行业比重的13.68%。此外,我省光电显示产业由CRT向LCD顺利转型,全年实现产值620亿元,占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的31%,其中平板显示产值已占光电显示产业产值的90%,成为行业增长的龙头,我省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之一。代表新光源发展方向的LED及太阳能光伏行业快速发展,2009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100亿元。
好在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新产品实现产值430亿元,比增18.9%,全行业新产品产值率19.5%,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在软件业,目前全省已有19个软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全行业有9家企业获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有15家软件企业通过CMM/CMMI3级以上认证;全年新增通过认定软件企业109家,累计已达569家;新增通过登记的软件产品580个,累计2816个,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新增数均为历年最多。福大自动化公司在数控领域规模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居全国之首,瑞芯公司是连续3年获“中国芯”最佳市场表现奖的全国2个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今年有望进入全国IC设计业前三强;网龙公司在网游原创开发领域继续位居国内第一梯队;新大陆公司开发的自主创新软件产品“二维码”技术和销售额均为全国领先,为国家食品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三安电子LED外延片、芯片研发能力为全国最强、规模为全国最大;华联电子为全国最大的LED封装企业;宸鸿科技触控显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好在骨干企业持续壮大。以软件业为例,全省有26家软件企业收入超过1亿元,其中,6家企业收入超过5亿元,2家企业收入超过10亿元, 6家企业进入全国软件百强,3家企业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好在对外合作持续深化。我省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强与亚太、欧美及台、港、澳地区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有关协会与亚洲-大洋洲地区软件园联盟成员签署合作备忘录,与亚太信息产业组织、马来西亚计算机多媒体产业协会、泰国计算机产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两岸三地RFID产业联盟”。今年全行业共利用外资项目136项,合同利用外资比增34.7%,其中前11月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到资金额分别比增2.4倍和4.4倍。我省信息产业抓住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的机遇,重点面向港澳台开展交流合作,利用台湾商协会组织的会员资源,通过“以台引台”、以及“闽台信息产业合作之窗”网络对接等方式加强项目对接。一年来,邀请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台湾光电工业协进会(PIDA)、台湾工研院光电研究所、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以及台港光电企业110多家,业内企业家、专家等近1000人次来闽参加研讨、洽谈项目、考察产业环境。
以人为本谋实效
“两贴近、三抓手”这是省信息产业厅人尽皆知的工作定位。“两贴近”就是“贴近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贴近百姓和服务对象关心的事”;“三抓手”就是“抓其他部门做不了、没有做、也做不好的事,抓市场、企业不能为,应当由政府部门承担或推进的事,抓能推动全行业发展的大事、实事”。
我省信息产业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工作为解决企业需要而展开,发展成果为民所享。去年,我省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施了一大批与企业发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提高了信息化服务大众的水平。
扶持建设完善了一批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数字福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二期项目、“企动力福建省移动信息化公共平台”等综合性信息化平台,以及12个为煤炭、陶瓷、鞋业、建材、纺织等传统高耗能产业领域服务和为“三农”服务的行业性、专业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福州市政府主办的12345呼叫中心,通过网站、电话、短信、传真等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了一个政府与群众直接沟通对话的平台,成为全国信息化应用提升政府形象的典型范例。
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上杭县列入全国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并获赠一部信息大篷车和100台电脑。省信息产业厅还联合省直8个部门赴上杭、莆田、福州等地宣传、推广、培训信息化知识,让广大农民也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
我省不断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去年底,全省各类无线电台站达12.88万个,其中2G蜂窝无线电通信基站3.2万个,PHS无线接入基站5.01万个。厦门第三代移动通讯试点进展顺利,目前已建成3G(TD-SCDMA)蜂窝无线电通信基站815个,正在建设全国首个利用TD-SCDMA/HSDP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作为主要网络基础的“无线城市”。
信息化让企业发展驶入了信息高速公路。目前全省已有97.7%的企业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采集,86.5%的企业实施了办公自动化,71.9%的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实现程序化,58.9%的企业建设了门户网站,34%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据原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与我省统计局联合课题组初步测算,我省企业信息化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37.41%,位居全国前列。
解放思想解难题
我省信息产业尤其是信息产品制造业外向型特征明显,增长主要依靠外资和出口拉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带来的整体IT市场萎缩,也对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一些在建和拟建骨干项目延缓或推迟,骨干外资电子企业订单减少,出口困难。进入下半年,不少指标增速下滑。
困难面前,善拼会赢、敢为人先的福建信息产业界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政企携手打响了一场行业保卫战。
省信息产业厅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解放思想,破解发展难题,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政策措施的若干实施意见》,提出6个方面15条具体措施促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保民生。
“面对危机,我省信息产业总体上呈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省信息产业厅有关负责人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专业配套特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内资企业所受的影响不大。如万利达去年头11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仍然增长32.6%,瑞芯在全球集成电路设计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规模和利润仍然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长。
二是代表产业核心基础领域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较快。去年全省新增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数、软件产品数和软件业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等均为历年来最多。
三是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巩固传统欧美市场的基础上,我省信息产业向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军。市场多元化减轻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金融危机中受影响大的主要是‘加工组装’类和技术水平低的制造类企业。”省信息产业厅有关负责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金融危机将加速我省信息产业的洗牌,淘汰一批落后的企业,发展一批自主创新行业和企业,加速实现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逐步扩大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全行业的比重,促进我省信息产业新一轮结构优化升级。
持续运作实招多
我省信息产业能够实现持续增长,政府主管部门的持续运作功不可没。
一年来,省信息产业厅全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合力推动产业发展。他们开展部省合作,促成省政府与原信息产业部就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信息产业发展达成了合作协议,并围绕建设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合作先行(试验)区开展前期调研和协调;他们加强产业引导,完成了“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合作先行区问题研究”等37个专项调研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他们完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福建省关于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促进近年来陆续出台的有关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等政策落实到位;他们加强运行监测,与省统计局联合开展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统计目录梳理,开展全省信息服务业统计分析工作,为产业运行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他们完善服务体系,引导成立和筹建省信息产业商会、省光电行业协会、省动漫行业协会等,开展技术支持、科研、信息服务和咨询等中介服务。
一年来,省信息产业厅深化项目带动,通过发展优势项目,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他们持续生成项目,目前已有近千项储备项目,他们搭建对接平台,今年共举办13场项目对接会,促成了一批合资、外资项目在我省“落地”;他们促进项目建设,提出一批“十一五”后期信息产业新经济增长点项目共98项,总投资823亿元,预计“十一五”末全部达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同时建立了省市相关部门、园区、企业共同参与的重点项目建设分级管理制度。他们还壮大项目载体,推动建设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地方特色的新兴产业基地和园区。光电园区建设出现高潮,目前全省共有光电园区16个,其中国家级园区4个,厦门火炬高新区被列为全国唯一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区域性的光电产业聚集效应已经显现。
一年来,省信息产业厅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产业创新水平。他们推动公共平台建设,扶持福州、厦门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省和厦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动漫游戏公共技术平台、电子信息产品有害物质检测平台以及为全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288”(即2个综合性平台、8个行业性平台、8个专业性平台)企业信息化平台等建设,为中小企业创新奠定基础;他们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目前全省设立了52家省级以上信息类技术中心和软件研发中心,其中4家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他们积极推广产业品牌和标准制定工作,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制定了《福建省营运车辆卫星定位安全服务系统终端》、《LED灯具》等9项福建省地方标准。
一年来,省信息产业厅通过政企联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他们组织我省软件园区、重点骨干企业,赴中西部21所重点高校开展人才对接和技术合作活动,建立长效联系合作机制;他们积极推动IT类院校和企业依托省和厦门ICC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国际培训(厦门)基地,成立省软件职业教育集团,提升在职人员整体水平;他们通过发布人才需求情况、建立信息产业人才信息库、开展网络招聘会等方式,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和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他们举办信息处理技术员竞赛、创意产业大赛等活动,为人才选拔、优秀创业项目对接提供平台。
一年来,省信息产业厅强化无线电管理,为信息社会保驾护航。他们探索启用MMDS频段在我省先行先试新一代无线宽带接入试验,支持3G试点,主动服务电信业重组,服务无线电发射设备企业发展;他们开展VHF16遇险急救频道专项清理整顿,坚持每周组织不少于一次的无线电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整改蜂窝移动通信基站,及时化解基站建设过程中的矛盾;他们初步建立闽台无线电干扰协调机制;他们全力保障奥运会火炬传递、全国农运会、普通高考、司法和公务员考试等重点活动无线电安全;他们成立全国首个业余无线电抢险救灾应急通信大队,并成功举办了业余无线电抢险救灾应急通信演习和闽台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演练;他们扎实推进设施建设,为无线电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信息产业厅因此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福建”建设先进单位。
……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推动力。
乘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我省信息产业硕果累累;展望新的一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但全省信息产业人信心十足,踌躇满志,要把科学发展的战鼓擂得更响,在服务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