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助力海西发展
作者:
佚名 来源:
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09日 点击数:
2008年,我省企业信息化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41%,位居全国前列;
2008年,我省企业信息化水平平均得分为42.5分,比2005年增长24.7%;
2008年,我省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比为1∶4.4,比2005年的1∶3.4有较大提升……
一串鲜亮的数据显示出我省推进企业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贯彻党的十七大“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战略思想,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极大挑战下,我省企业更加认识到,推进信息化是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4月7日,福建企业信息化协会在福州成立,并将开通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平台、开展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为企业腾飞发展助力。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助推企业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福建省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牵头的福建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全省企业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进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近年来,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依托有效联合电信运营商和信息化服务商,协同建设了“288”工程。即数字福建商务领航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企动力-福建企业移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2个综合性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福建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福建省煤炭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等8个行业性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供应链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分销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等8个专业性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目前仅商务领航企业用户数即已超过13万个,所提供的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种类已达到50多个,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广泛应用。
深化闽台合作,引进台湾企业信息化技术和经验。据初步统计,全省已有20多家台资信息化服务商落户厦门、福州等地。通过签署、实施《闽台纺织产业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书》,一批企业信息化服务项目正在逐步推进。如台湾汉门与福州易达信联合创办了福建汉易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台湾先进的纺织产业信息化技术和经验,推动我省纺织行业信息化发展,目前该公司已对长乐、泉州等地15家纺织企业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实施效果明显。
创新企业信息化推进方式。通过践行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海西先行”的要求,实现了五个全国率先:
一是在全国率先探索由政府牵头、电信运营商搭台、信息化服务商加盟的综合性平台运作模式,和信息化服务商搭台、行业协会或行业主管部门加盟助推的行业性平台运作模式。
二是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CIO制度建设,由省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省人事厅联合印发《福建省推进CIO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发布了《福建省企业CIO制度建设的参考标准》和《福建省企业CIO岗位参考标准》。
三是在全国率先开展信息化贡献研究。由原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省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福州大学、福建省调查总队联合成立课题组,完成了《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研究》报告和《2008年福建省企业信息化对福建GDP的贡献率测算》报告两个课题报告。
四是在全国率先建立企业信息化指标测算体系并对全省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由省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福建调查总队联合成立课题组,完成了《福建省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调查报告》和《福建省企业信息化需求调查的课题研究报告》。
五是在全国率先构建企业信息化咨询体系,为全省百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免费的信息化公共咨询服务。
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经济效益显著增强。
国家统计局《2007年中外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研究报告》显示,我省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为0.647,信息化水平居全国第7位,被称为信息化发展中高水平地区。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重点,我省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行列。据省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的联合测算,2008年,我省企业信息化水平平均得分为42.5分,比2005年增长24.7%。根据我省和原国家信息产业部联合课题组会同省统计局测算表明,2008年我省企业信息化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41%,位居全国前列。
企业也受益于信息化,因为它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的管理及配置,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查显示,94.9%的企业认为目前已实施的信息化带来积极的变化,其中48.6%的企业生产效益提高,71.2%的企业整体管理运作水平提升。
据测算,三类省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即“288”工程总投入22.5亿元,总产出超过100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4.5。通过以SaaS(软件即服务)为主的方式建设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可以实现“扶持一个,带动一片”的共赢效果:一是电信运营商充分发挥了原有的资源,形成了价值不可估量的新业务增长方向;二是各信息化服务商借助“平台”以低成本迅速打开市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三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能以最低的成本自主选择多样化的信息化服务,不仅可便捷快速地切入高端的信息化应用,突破了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和资金这两大制约瓶颈,而且与传统自建方式相比,大大节约了投资成本。
加快信息化建设增强应变能力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而推进信息化是企业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已具备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上融合的基础,也存在两者互相促进和融合的强烈内在需求。加快“两化融合”,有利于提升我省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信息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但企业通过加快信息化进程,可以加强集团管控,实现业务模式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动研发创新、制造创新和管理创新,改善管理、提升效率、控制成本,从根本上提升企业风险防范和市场应变能力,提升企业利润和价值。
当前,企业迫切需要精打细算、量入为出,迫切需要及时响应客户需求,严格控制成本,提高业务流程效率,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而,金融危机对促进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是一个机会,因为这能帮助企业在减少人员的情况下,节省开支,提高效率。广大企业以低成本、零维护方式快速切入信息化建设,这也将降低全社会企业信息化总成本,推进全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成立信息化协会服务企业腾飞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仍然是新的课题,这当中,为企业提供中立的、第三方的信息化咨询服务,是做好信息化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的重要的前提条件。
有鉴于此,省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本省信息化服务商筹备成立了福建企业信息化协会。4月7日下午,协会在福州成立,同时,福建省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平台开通,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系列活动也同时启动。此举意味着我省企业信息化建设将由政府为主推动向行政和市场手段结合推动转变,必将对全省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省企业信息化协会成立后,将为广大企业信息化用户、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和信息化咨询专家创造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各类信息化专项服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我省21万家中小企业和130万家个体工商户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海西经济区的建设。
今后,以福建省企业信息化协会为依托,通过省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平台,我省将深入开展企业信息化咨询工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有关技术、应用咨询、故障和投诉处理等服务。
这些工作包括:开展企业信息化在线咨询活动,由省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组建由IBM、思科等跨国企业专家及省内企业信息化专家组成的咨询专家团,通过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平台(呼叫中心),面向全省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免费咨询服务;计划今年6月中旬到9月底,开展全省九市企业信息化现场咨询活动;与跨国IT企业及省内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推出省内企业信息化样板工程,举办以“信息化助力海西产业升级”为主题的移动信息化科学发展年系列活动等。
为了方便企业与咨询专家之间沟通,省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委托省企业信息化协会设立咨询热线电话、网站专栏和专用邮箱受理企业咨询,受委托机构派专人将问题分配给有关专家进行解答。
同时,我省将继续推进综合性、行业性和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全省企业信息化进程,并推动出台相关管理规定,规范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此外,我省将深化闽台企业信息化技术合作。由省企业信息化协会与台湾资讯软体协会合作,推动成立闽台信息化合作联盟。在认真总结闽台合作推进长乐市纺织业信息化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建设全省性、为全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业类、专业类信息化平台。同时,进一步扶持推动台湾信息化服务商在厦门、福州、泉州等地的对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