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把信息化建设放到企业核心生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
当前,上海国资国企发展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完善治理和内部管控是国企面临的新挑战;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影响下,如何借助企业信息化建设配合企业战略转型、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是上海国资国企在“聚焦主业战略、实现新一轮发展”之路上遇到的新问题。
无可否认的是,广大央企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为促进了解、对标央企信息化,促进上海市国企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上海国资》杂志近期组织召开了市属国企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海国资系统近30家企业集团CIO、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国务院国资委企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胡建生、SAP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张侠博士、SAP BusinessObjects中国区首席顾问鲁百年博士作为本次座谈会嘉宾分别介绍了央企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测评结果,并就当前企业信息化热点和误区与在座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会上,上海市国资委信息中心主任马东、长江计算机集团总裁助理章玉宁博士也分别就上海国企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趋势、上海IT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做了全面的介绍。
座谈会上,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胡建生首先介绍了央企信息化的现状和最新的信息化测评结果。他说,2007年国资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2007]8号),也就是常说“8”号文件,这个文件为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08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又针对8号文件出台了《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对央企信息化建设目标形成了具体的年度信息化水平指数,2008年10月7日,国务院国资委第一次公布了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包括中国远洋、中国联通、宝钢集团在内的10家企业信息化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年度信息化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A级10家,占6.9%;B级27家,占18.6%;C级59家,占40.7%;D级35家,占24.14%;E级14家,占9.66%。具体来说,A级企业10家,分别是中远集团、中国联通、宝钢集团、国家电网、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原中国网通集团、五矿集团。B级表示企业信息化水平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C级表示企业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平均水平以上。D级表示企业信息化水平处于国内平均水平。E级表示企业信息化水平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作为信息化测评的权威专家,胡建生副主任说,过去十年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国务院国资委已经明确表示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应把信息化建设放到企业核心生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近年来,无论是国资委还是大部分央企对信息化工作越来越重视,包括国资委李荣融主任在内的国资委领导多次重要讲话都强调了信息化的重要性,特别是目前应对金融危机,李荣融主任就特别表示: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巨大困难,我们要求中央企业要提高集团控制力,强化总部财务功能,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完善和提升ERP系统,进一步提高管理灵敏度和执行力。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目前部分央企已经开始进行企业IT年度报告的发布工作,企业IT年度报告作为国际上和财报、社会责任报告相匹配的第三大企业报告,目前中国电网、中海油、中广核等央企已陆续发布,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这个报告将逐步在全国央企和地方国企中普及开来,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坐标。
8月10日下午,部分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李荣融指出,推进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企业信息化水平集中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通过信息化实现管理扁平化,向管理要效益;通过信息系统提升企业管控能力,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资源配置。
胡建生副主任说,目前央企都正在依据这个办法和标准在进行信息化标准的评价和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也不断加大核查的力度。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在信息化水平建设的基础上,对测评重点进行了调整,突出了效果考核,加大集团层面信息化水平的比重,加大了集团管控的要求,目前在2008年的基础上,进行了依据行业的进行区别,形成了七个行业的测评新指标,做到分门别类,切合行业特征。
针对央企信息化建设过程出现的问题,胡建生说对于国企来说,有几个方面必须要严格注意,第一,国企推进信息化建设要有高起点,瞄准国际水平,要充分发挥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后发优势,企业在信息化规划中首先要瞄准企业核心价值,要充分了解信息化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帮助。第二,国企结合实际推进信息化,每个企业的管理和文化都不一样,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模式的核心体现,不能照搬和简单化对待。
座谈会上,胡建生还介绍了央企信息化标杆的企业——中远集团、工商银行等信息化领先者的成功经验,他说,目前中远集团作为2008年度央企信息化测评得分首位的企业,其远洋运输水平堪为世界一流,足以和马士基这样的巨人开展对抗,从经验来看,中远集团信息化建设首先得益于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
最后,胡建生介绍说,对于上海国资国企来说,必须要抓住机遇做好企业信息化快速跨越式发展的准备,他说,企业信息化跨越发展的关键主要有四个:一是企业信息化主导者应该是企业决策者甚至是最高领导者;二是信息化规划必须瞄准企业根本能力和核心价值;三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借助成功经验,注意掌控重大信息化项目风险;四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构建信息化绩效管理能力。
作为本次座谈会的特邀嘉宾,SAP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张侠博士介绍了新时期信息化建设如何服务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验,他说,对于国企决策者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近年来热点不断,但是信息化到底是为了什么?简单地说,信息化就是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它不仅体现在开源节流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创新都大有裨益。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到来,企业怎样产生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如何抓住商业核心价值,做到基业长青、可持续发展就更需要信息化的支撑。总结来说,信息化必须对企业的核心价值有所贡献,这样,信息化自然就提到了企业战略的高度。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信息化建设如何成为集团战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工商银行是目前中国银行系统信息化水平最好的央企之一,这得益于十几年来银行高层对信息化持续不断的关注和支持,信息化只有围绕企业的核心价值展开,自然而然就上升为一把手工程,而不是流于形式。
从信息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化服务的标准化和个性化的矛盾,处理好这个矛盾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张侠建议说,国企标准化的信息化需求可以通过购买标准软件的形式快速进行,实现一个基本的效率;重点则要在那些具有差异化、体现企业核心价值个性化的需求上多下功夫。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期阶段。这一阶段的企业信息化主要是电脑化,以人力资源、财务软件为特征,企业基本上采用购买标准化、全球化的信息化组件来实现。随着时间的进程,企业产品类、服务类、市场等具有特性和差异化的信息化需求开始出现,企业开始把管理、运营等这些日常工作进行信息化,包括后来的一些整合工作,并由此做出创新的信息化流程再造,这个时候企业就需要建立CIO制度。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最开始是做自动化的工作,然后才是怎么把各种应用通过信息化整合和统筹布局,打通信息孤岛,这时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完成了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则是,企业开始把自身的核心价值网络和合作伙伴整合在一起,这标志着信息化企业建设的完成。目前,从市场反馈来说,当前国内多数企业都处于第一和第二这两个阶段之间的状况。
张侠博士介绍说,在今年上半年召开的一次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就曾强调,中央企业需加快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设立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目前,很多央企CIO已经开始介入或者很大程度成为了企业流程的支持者和管理者。也就是说,中国当前很多CIO已经进入到了业务和流程的核心,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未来,CIO还可能进入企业决策层,因为未来企业将是信息企业,企业的信息流将是企业的血液流,信息将是未来企业不断再生发展和创新的源泉,企业也能不断的前进。
另外,对于国资委正在进行的信息化测评工作,张侠博士说,信息化测评初期主要是关注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现在应该转向效果和贡献度的考量。企业搞信息化年报,将不在是代表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都做了什么,现在更多的体现在效果考核上,信息化建设一定要考虑如何对企业核心价值带来提升,要对企业的关键成长起到帮助作用。
从目前中国企业特别是国企的情况来看,信息化水平低一点也有一个好处,100件事没做,信息化建设上马后将逼着企业做最核心和最有用的应用,这就是后发优势,抓重点,谋定而动,着眼于信息化的贡献。在当前供应链越来越复杂、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设的结果将呈倍数的出现。也就是说,过去十年,中国企业更多的是在业务重组上下功夫,从流程中挖掘价值和效率,在信息化层面上进行了例如企业资源管理、终端服务器等技术的应用,而现在则需要做企业商业价值的挖掘,做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张侠认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是一个螺旋式发展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企决策者需要辩证的看待这个趋势,也要理解从企业发展的阶段来看,信息化只能是一个主要的辅助工具,并且是一个过程,有人说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光把信息化做好,其他的做的不好,企业也会倒闭!
座谈会上,市国资委信息中心主任马东介绍了上海市国资国企信息化现状,他介绍说,信息化一直是上海市国资委关注的重点,最近,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国资委正在就《上海“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若干指导意见》进行调研,目前就市属国企来看,随着国资国企改革进程的加快,对标央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水平测评将成为未来上海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抓手。
马东说,信息化建设必须和业务和战略紧密结合,并通过测评对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和效果进行评估,让企业决策者直观了解信息化对运营、成本管理、市场开发、电子商务等方面的进程和效果,这一方面央企已经走在前面,相关测评数据和指标体系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随着以上指导意见的出台,将对上海市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集团信息化进程起到指导和推进作用。
马东介绍说,上海信息化建设未来的重点将体现在企业层面,企业层面的信息化需求正在不断上升,对企业决策者来说,如何围绕企业的核心战略和核心业务开展信息化是当前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另外,如何在信息服务企业和广大国企需求之间找到良性的合作模式尚待探索。
座谈会上,SAP BusinessObjects中国区首席顾问鲁百年博士就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内控和风险管理的促进作用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中广核等央企通过信息化促进企业内控和风险防范的经验。长江计算机集团总裁助理章玉宁博士则就上海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如何在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化规划的大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座谈会的最后,上海电气、申能集团、申通股份、上海家化、上海医药、浦发集团等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企业的信息化状况并与嘉宾进行了交流。
本文根据座谈会录音整理,未经专家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