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促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于10月11日发布《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改善人居条件、治理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编制,作为“十三五”时期推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建材工业由大变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对两化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规划中介绍了两化融合的现状,“十二五”期间,信息技术对建材企业设计、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渗透日益加深,能源监测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等适用技术在骨干企业逐步推广应用,行业信息化水平取得了明显进步。水泥电商比例大幅提高,玻璃产品现货和期货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建成并平稳运营。建材商城线上线下互动日益广泛,推动建材模式和业态不断创新。2015年,建材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47.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0.5%。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末,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技术、装备水平和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传统建材加速换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基本解决,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绿色发展水平更高,两化融合深度发展,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意见提出主要任务中的”促进融合发展”明确:
1.深化两化融合
深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建材工业应用,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普及推广。重点推进建材企业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实现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信息技术在节能降耗减排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加快推广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建设。支持建材企业开展信息物理系统应用,推广应用大数据、数据仓库、决策支持系统(DSS)和商务智能(BI)等信息技术,加强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市场动态监控预警。鼓励建设并使用公共云服务平台。
深化智能感知、工艺分析、在线仿真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集成应用。推进数字化车间、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在线检测设备、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智能化除尘装备等应用,推进建材工业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重点支持开发适合建材工业高温窑炉和大流量传输实时监测的温度、压力、质量、流量、物料成分等传感器,实现建材生产过程数字化、可视化。开展“机器代人”等专项试点,应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开展智能工厂、数字矿山、工业机器人试点示范研究,推广智能传感器等,力争到2020年规上建材企业中达到智能制造水平的不少于200家。
2.加快产业融合
强化需求牵引与创新驱动的协同效应,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跨界融合。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需要,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牵引,促进建材部品化、原料标准化,加快建材部品、构配件产业实现标准化设计、系列化开发、工厂化生产、配套化供应、信息化管理。以木结构建筑为牵引,促进木材加工和保护产业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高效储能等新兴产业需求为牵引,促进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发展和应用。
3.强化军民融合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军民创新要素融合、创新成果共享,统筹建设和提升军民两用关键基础材料自主保障能力。针对武器装备需求、行业发展短板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产品,从设计研发、结构表征、演示验证、应用推广等环节入手,以材料终极应用为目标,采用“一条龙”模式组织跨行业、跨领域的军民协同攻关,建立完善基于生产要素的军民融合发展机制。优先发展高强高模碳纤维、玻璃基板、光纤预制棒、高导热陶瓷基板、闪烁晶体、激光晶体等关键基础材料以及石墨烯、超材料、3D打印材料、智能仿生等前沿材料,推动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所需的专用建筑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