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论信息系统的现实价值 (1)
作者:徐晓轶 来源:AMT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01日 点击数:
信息系统的价值现在已经有很多讨论了,但笔者感觉目前的讨论主要还是集中在具体运作的投资回报率方面,而一些本质性的问题尚未见定论,由于信息系统的价值判定是其在组织中的运用基础,是故笔者不揣冒昧,试作抛砖之论。

信息系统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所谓狭义是指纯由各种信息设备组成的“机器”的信息系统;而广义的信息系统则是指人机系统,广义信息系统更贴合现实的应用环境,但人的因素很难进行稳定的评价,为能有个好的讨论基础,本文概指狭义的信息系统。

欲讨论信息系统的价值,我们首先要能对信息系统的运动进行稳定的评价,如此方能在组织的生产运作过程中用其所长,才能进行价值判定。但这样做有几个难点:一是信息系统目前演化出的形态比较多,目前尚未见有适合我国特点的通用信息系统模型以做分析的基础;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崛起阶段,所走的道路也非西方发达国家那般简单,组织生存/发展的环境及其自身变化太快,对于组织发展的描述笔者也未见有较为公认与稳定的理论,没有目标参照物又如何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上述两大难点决定了目前信息系统的价值判定只能是局部的、粗略的、定性的,所以本文也仅做粗略的定性分析。

作为定性分析的基础,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信息系统的本质。以笔者的认识,信息系统的本质特征可用一句话来进行描述:计算机控制。分开来讲则包括两个方面:规则内建与自动化处理。

所谓的规则内建是指作为组成信息系统要素的各种信息设备都是按照既定的人设规则进行工作,而信息设备之间的协作也受统一的人定协议以及人设规则的控制。由于在配置了基本硬件平台后,软件与硬件具有逻辑等价性,所以自机械式计算机诞生以至目前已展示的人造计算系统都可用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的核心理念来进行类比:程序存储执行,也即人造计算系统都要依照一种内置的、既定的人设逻辑规则来进行动作(目前在AI(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是以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为目标的agent系统研究,核心是自学习,但目前自学习的研究重点(三大计算:模糊计算、神经网络计算、遗传算法计算)依然都是遵循既定的人设算法逻辑(可称之为元规则)来对实际控制规则进行调整,同时就目前的进展状况来看大规模推广应用还需要时间),如此则信息系统的运作再复杂也都是受到既定的内置程序控制,此即规则内建。此种规则内建特性保证了信息系统在组织业务运作过程中的刚性控制(agent系统这类实际控制规则可自适应调整的系统可称之为柔性控制)。

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所以工作流系统也好,ERP/CIM系统也好,本质上信息系统只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在控制规则建立后,按系统要求适时提供充足的相应数据,则信息系统就能以人类永不可及的高速率自行处理,此及自动化处理。

了解了信息系统的本质特征,我们就可发掘其优势所在以有针对性地应用到现实环境中来。笔者在管理方面不甚了了,只能略述自己的肤浅认识一二,盼方家继之。

信息系统欲在我国当前的环境中有所贡献,其核心任务就是为中国企业的超越性发展提供额外的效率加成。这种效率加成有三个作用层面:制度层面、管理层面和运作层面。

在制度层面针对转型期间的各种管理失范,信息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发挥效力:

其一,刚性的规则约束。将信息系统嵌入到组织管理流程中,当信息系统嵌入程度很深以至人为绕过成本高到不可接受时,则通过对组织运作流程的良好设计利用信息系统的规则内建特性即可使得组织运作原则得到刚性的执行保证,也即违规者将面临“computer can’t”这一冷冰冰的规则底线而难以逾越。以此为基础可将公司文化向期望目标进行引导。

其二,强制的信息传递。笔者说过“判断驱动了行为,行为导致了结果”,而信息可辅助判断并进而影响到成果目标的实现,所以即便有了刚性的运作执行系统但如果执行者能够控制关键信息的传播途径及其传播质量,则其依然有能力在不违反刚性管理系统运作规则的同时却通过对关键信息传播的控制而获取不当收益同时给组织造成无谓的损失。对此,通过以信息系统自动化工具来代替工作人员进行信息传递(当然还要管理良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之。

在管理层面上,信息系统主要可从管理复杂性的转移方面发挥效力。组织草创——“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业务运作比较简单,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创业者自行打点就足够了。随着组织成长,所涉及到的人、财、物、事都越来越复杂,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建立起官僚系统(此官僚系统的督控系统也会慢慢出现并随官僚系统的壮大而不断壮大)来保证组织运作的协调、有序。但随着组织的成长,官僚及其督控系统也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协调与控制的成本亦愈来愈高,加之官僚系统都有维持并扩张自身权益的本能冲动,调控不当就会弃组织的根本目标于不顾或选择了错误的发展路线而不自知从而给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失。如此则组织成长一方面会由于规模效益与能力叠加而带来额外的效益加成,另一方面官僚等调控系统的复杂化会造成附带的调控成本与错误放大成本。两者相较,相对某个基点来说,效益加成大则组织尚能进行发展,两者相当则组织遇到发展瓶颈,调控成本大则组织开始衰败。为避免组织的此种颓势,当然需要的是一个综合性的整改方案,而其中IT能做的就是将官僚系统及其督控系统的复杂性趋向予以技术性的抑制,也即对其中事务性处理、办公自动化、信息/知识泛播等部分的管理功能用机器系统(信息系统)的复杂性来代替人际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从而能将官僚系统的复杂度压制到一个可管理的范围以内(不过必须清楚:官僚系统效率下降的关键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过分寄望于IT技术来解决之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运作层面上,信息系统的效用已经讨论的比较清楚了,自勿复多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处理自动化,包括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过程自动化、操作自动化;二是信息与知识在组织内的快速泛播。

信息系统同样有不少的缺点,笔者是靠IT吃饭的,不想丧了自家锐气,所以只想指出需要额外重视的两点:其一,信息系统或许能管控一切,但它管控不了人心向背;其二,信息系统在降低执行成本、提高运作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组织实际运作规则与信息系统内建规则之间的偏差与适应成本、刚性管理系统对组织在动态环境中成长的约束成本、信息系统及其内建规则的建立与维持成本等多种成本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