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协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2005年工作小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2005年工作小结
一、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省科协明确学术交流活动的指导思想,牵头组织大型学术活动,努力引导学会在提高学术活动质量方面下功夫,在满足科技工作者需求的同时,积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年来,省级学会共开展学术交流活动386次,参加人员32621人次,交流论文约9446篇;出版科技期刊55种,发行770853册,发表论文9209篇;编辑论文集116本。
1、举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发展论坛。论坛在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举办,由中国科协和省政府主办,省科协、省发改委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承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提升福建装备制造业。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德章,福建省政府副省长苏增添等领导同志,分别参加了6月19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和报告会以及下午的“提升福建装备制造业座谈会”。冯长根书记和刘德章常务副省长在论坛开幕式上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共有500多名专家、科技人员、企业家、福建省有关单位领导和干部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信息产业部原常务副部长朱高峰,国务院参事、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战略研究组组长石定环分别在上午的大会上作了题为“我国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面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主题报告。在下午的座谈会上,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六位著名院士、专家,针对福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了发言,提出了极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建议。苏增添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对专家的建言献策表示感谢,要求有关部门注意采纳专家意见,使我省“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能提升到新的水平。
论坛期间,部分院士和专家还到福建部分高校和企业作报告、调研座谈。
2、举办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本届学术年会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围绕福建科技进步和创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动员本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前瞻性、导向性的深入讨论,展示成果,交流观点,启迪思路,探讨对策,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献计献策。
年会由主会场和51个分会场组成,为期一个月。主会场由省科协主办,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金怡濂研究员、中国科协党组成员苑郑民、福建省委常委唐国忠、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贤模、省政协副主席吴新涛等专家、领导及部分在榕院士、在榕省科协副主席、省委党校领导出席了12日下午在省委党校举行的开幕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首席专家刘秀梅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研究员应邀出席年会开幕式,并分别作“食品安全与健康”、“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科技报告。主会场上还进行了第五届福建省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奖颁奖仪式。
年会设立的51个分会场,由53个省级学会、8个设区市科协、7个高校科协参与主办。各分会场都以我省或全国著名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为主体,吸收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学生参与。省地理、气象、生态、院 畜牧兽医、护理、预防医学、药学等学会的年会规模大、论文多。不少学会还联合召开学术年会,信息量大,论文质量和大会报告水平高,十分受科技人员欢迎。如省农学会牵头联合7个相关学会举办分会场,征集论文320余篇,编印论文集;省植保学会、植物病理学会和昆虫学会联合举办的分会场,征集论文138篇,176人到会参加交流。厦门、福州、漳州等设区市科协的分会场还下设市级学会分会场,影响广泛。全省共有近万名科技人员、管理工作者报名参加各分会场,收到论文4000余篇。各分会场交流的论文在各专业学术期刊刊登或汇编成论文集,交流论文统一由省科协颁发论文证书。
3、举办福建省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和福建省防灾减灾科技月谈会。由省科协牵头组织。研讨会于1月12日举行。15个相关省级学会共50多位专家参加,交流论文40多篇。会议就我省气象灾害、洪涝旱灾、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态安全、森林火灾、水土流失、海洋灾害、工程建设灾害隐患、农业有害生物、林业有害生物、畜禽疫病、水产养殖病虫害、流行疾病等成因、趋势预测及防治对策等进行了研讨。编印了《2005年福建省自然灾害预测及防灾减灾白皮书》和《2005年福建省病虫害灾害预测及防治绿皮书》,送省市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作为分析研究减灾防灾问题,制订对策措施的参考。5月13日举办了“福建省防灾减灾科技月谈会”,就我省防灾减灾的有关问题和对策建议向省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刘德章常务副省长参加了科技月谈会。
4、举办福建省城市综合减灾研讨会和福建省城市综合减灾科技月谈会。针对今年10月2日“龙王”台风对福州市造成巨大损失所暴露的我省城市综合减灾存在的问题,12月6日省科协举办了福建省城市综合减灾研讨会。11个相关省级学会参加了会议的筹备,编印了论文集。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建议,会议还邀请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防灾减灾组组长吴正华研究员作“北京城市公共事件综合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科技报告。12月7日举行“福建省城市综合减灾科技月谈会”,中科院周锡元院士、吴正华研究员及本省专家代表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省政府苏增添副省长、省政协王钦敏副主席出席了会议,并对专家的发言作了高度评价。会后,省科协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向2006年1月召开的省政协全会提交了《关于建立福建省城市公共危机综合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被列为重要提案送省领导,苏增添副省长作了批示。
5、举办第六届福建区域经济发展论坛。由省科协与莆田市政府联合主办,莆田市科协协办,12月28—29日在莆田举行。论坛主题:生态家园与港口经济。论坛在组织省和莆田市的相关专家调研的基础上,就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发展海洋经济及莆台农业合作等问题进行研讨并对莆田市政府献计献策。本次论坛举办十分成功,受到莆田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专家建议将汇编提交莆田市领导和莆田市各级政府。
二、搭建表彰奖励平台,鼓励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激励科技人才成长
1、评选第五届福建省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奖。为了鼓励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献智献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经省政府批准,今年评选第五届福建省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奖。汪毅夫副省长任评委会主任委员。本届共评出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奖7项、优秀建议提名奖6项。评审结果在8月9日福建日报上公示并经一个月异议期后,已由省政府行文颁奖,并发给奖金。
2、评选第十二届运盛青年科技奖。本届共有41人申报,经评选,9名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荣获该奖项。12月8日举行颁奖大会,100多人参加。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吴新涛出席大会。
3、省级学会设立奖项,表彰奖励学会会员。学会除较普遍进行优秀论文评选,鼓励学术创新之外,还想方设法设立各种奖项对会员进行表彰奖励,显示学会的学术权威性,增强对会员的凝聚力。如省水利学会评选省水利科技奖、省水利优秀科技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省护理学会评选省护理科技进步奖,开展全省优秀护士表彰活动;省医学会开展医学科技成果评审及推荐工作;省质量协会开展省质量管理奖评审工作;省测绘、环境、工艺美术学会组织会员参加全国性学会的有关奖项评选等。
4、多渠道反映科技工作者建议。除举办科技月谈会,在科技工作者和省领导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之外,2005年初省科协还将专家建议形成6份政协提案递交省政协全会,内容涉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将生物质经济列入我省重大研究课题、我省“十一五”期间食品科技发展、加快步伐建设好我省防震减灾体系、政府将部分社会职能转移给科技团体等。此外,还以《科技工作者建议》的形式向有关省领导和政府部门转呈科技人员建议。
省级学会也积极组织会员参政议政。省电机工程学会提出并被电力生产部门采纳的科技建议达82条;省铁道学会关于福厦铁路枢纽方案优化设计的建议受铁道部重视并采纳其中多项建议;省农机学会的建议获省领导批示;省农学会将学术年会收集的专家建议递交有关部门;省光学学会对福建省光电子产业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议;省能源、交通运输、通信、造船、土木建筑、公路、自然资源、山区资源、水产、未来、技术经济、继续教育等学会介入政府规划编制和课题研究,提出许多有益建议被采纳。
三、致力推进学会改革和发展
1、开展学会调研,指导学会工作。2005年省科协分管学会工作的领导带队深入8个省级学会调研,对学会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学会学术部开展学会增强对企业科技人员凝聚力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学会学术部还重点对2004年度年检未通过的十几个学会提出整改意见。
2、加大学会表彰力度。设立了省科协学会发展创新奖,并进行了2005年度首次评选。共评出全国省级学会之星16个、先进学会19个、学会发展贡献奖3个、学会工作先进集体4个、学术年会组织奖10个。
3、逐步建立省级学会数据库。加强对省级学会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并制定了建立省级学会会员信息库的方案。
4、采取切实措施促进设区市科协学会工作。
5、举办省级学会秘书长培训班。
6、省级学会改革取得新进展。2005年度有40个学会承担了101项政府体制改革中向社会转移的诸如资格证书培训和认定、继续教育、科技奖项评选、科技成果评审、职称评审、规划编制、标准制订、医疗事故鉴定、工程检查或评审、产品质量评比、企业评比等职能及软课题。
2006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改革思路
建立学术交流、表彰奖励、学会管理三个平台,努力调动学会和科技人员积极性,增强科协和学会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
(一)建立学术交流平台
1、每年举行一次全省性学术年会。各相关省级学会、设区市科协、高校科协举办分会场;主会场由省科协主办,省级学会、设区市科协或高校科协承办。
2、每两年举行一次青年学术年会。由各相关学会、设区市科协组织分会场,主会场由省科协主办,省级学会承办。
3、不定期举办区域经济发展论坛。由设区市科协和市政府协商,邀请省科协与市政府联合主办,省科协帮助推荐、邀请专家,具体筹备工作由设区市科协负责。
4、集成省级学会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作为省科协科技沙龙内容,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出谋献策。
5、取消原每年举办的防灾减灾研讨会和编辑“白皮书”、“绿皮书”。拟筹建省防灾协会,今后由防灾协会开展这类活动。
(二)建立表彰奖励平台
1、每两年开展一次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奖评选表彰。原每三年一次间隔时间太长,社会影响不够。(需要征求省政府意见)
2、每两年开展一次全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评选表彰。原每三年一次,间隔时间太长,不能满足科技工作者需求。拟增加省教育厅联同省科协、省科技厅、省人事厅共同开展评选活动。
3、每年开展一次运盛青年科技奖评选表彰。
4、每年开展一次学会创新奖评选表彰。
(三)建立学会管理平台
1、建立省级学会基础性数据库。实行动态、电子化管理。
2、建立省级学会会员信息库(与省科协信息管理系统同步建立),建立
电子会员卡。
3、对省级学会分类管理。引导学会介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基础性学科的学会致力于提高学术交流水平;应用性学科的学会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强为企业服务;交叉性学科的学会努力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
4、资助和奖励结合的学术活动经费管理模式。
(1)表彰先进(学会发展创新奖);
(2)奖励优秀学术期刊(优秀学术期刊奖),改变以往对所有由学会主办或参与主办的期刊都予以资助的办法,激励学术期刊提高质量,扩大影响;
(3)省科协主办,省级学会或设区市科协、高校科协协办或参与的学术
活动。
(4)重点资助省级学会创新型学术活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的
重要学术活动和影响广泛的学术活动;
二、2006年重点工作
1、举办第六届省科协学术年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海西经济建设”为主题。主会场时间:10月19日,地点:福州大学。
2、举办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以“青年和科技,企业的希望”为主题,口号是:“科技增强国力,青年开创未来”,参加对象以企业科技人员为主体,时间:第三季度。
3、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举办若干场科技月谈会。拟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两岸民间科技交流、发展循环经济等主题举办月谈会,其余主题待定。
4、评选表彰福建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时间7-8月。
5、评选表彰第十三届运盛青年科技奖。
6、评选表彰第二届(2006年度)学会发展创新奖。
7、评选表彰2005年度福建省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
8、逐步建立省级学会会员数据库。选择试点学会建立电子会员卡。
9、召开省级学会改革经验交流会。时间:6月。
10、召开市县科协学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时间待定。
11、参与省科协“七大”的筹备工作。
12、继续开展“百厂百会”活动。
13、省级学会年检等日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