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厦华:实现数字化设计、制造和管理一体化
作者:张朝晖 卢伟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07日 点击数:

实现数字化设计、制造和管理一体化

张朝晖 卢伟吾

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 厦门 361006

要:概述厦华电子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历程:领导重视、起步早、有基础,“十五”期间信息化在五个方面重大突破,盘活发展不同阶段所投入应用系统,“十一五”期间产品生命周期(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生产执行系统(MES)等各个系统间的集成和整合,将是信息化深化的关键。厦华电子决心用信息化来支撑和促进公司战略的实现。


1、现状与发展

厦华电子公司成立于1985年。20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销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电视机行业是我国市场化最早、竞争最激烈、最充分行业,特别近几年的努力,目前是国内最大平板电视厂商并跻身全球八强。2005年创汇4.6亿美元,预计2008年创汇超过10亿美元。

2006930,厦华电子翔安工业园在翔安区正式奠基开工,年产能目标800-1000万台平板电视机。将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全球最大平板电视生产基地之一。占地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投资约13亿人民币。工业园首期预计于2008年完工,有十六条平板电视机生产线,年产平板电视机350万台,产值200亿。到2010年第二期年产能增加到500万台,可实现300亿人民币。为厦华电子再次腾飞创造坚实的基础。在平板电视领域实现“中国第一,全球五强”愿景。

信息化总投资超过一亿二千万元。被CECA国家信息评测中心列入2004/2005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被授予“最佳客户关系管理CRM应用奖”,2006914日通过“十五”国家科技计划,《家电制造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生产线集散控制系统DCS的集成应用》(2005BA201A91)项目验收。

公司领导早就意识到建设现代企业需要信息化的支撑,把企业信息化成为公司发展的推进器,设立信息中心,负责统筹信息化的发展,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在80年代末,就引进小型机和MRPII/VS,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培养一支能战斗的软硬件人才,熟悉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具有驾驭在现代企业实现信息化的能力。现已是国家、省、市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2、信息化建设历程

厦华电子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2.1早期信息化建设项目

1 MRPIIERP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早在1986年上半年,领导就敏锐指出,应当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引入一套先进企业管理软件,改造我们现有管理模式和旧的生产组织形式,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更好地响应国内外市场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需求。当年引进了王安VS-65系统和MRPII-VS软件。1993年,又成功地切换到IBM AS/400,升级到美国SSA公司BPCS MRPII/ERP系统。

2 CAD/CAM作业信息系统的实施

1989年引入美国SDRC公司结构设计软件(IDEAS)和Camax加工软件以及SGI公司图形工作站,结束了传统样机的手工制样模式,采用效果图、三维实体造型,实行集体评估、客户认可,从而摸准市场的需求,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1993年又引进PRO/ENGINEER系统,使之成为产品结构设计的主要工具。加快机床改造和更新,使大型模具数控加工成为现实。

1994年引进了电气设计软件----日本图研(ZUKEN)EDA软件:CR3000/CR5000系统和HP图形工作站,用于产品电路分析和布板布线系统设计,已成为产品电气设计的主要工具。

2.2 建好企业内部网、外部网、虚拟专网等基础设施

90年代初期,引入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使得数据传输距离提高到五公里。1998年起,开始搭建千兆内部局域网,对三个厂区实现综合布线(约有1800个网口),网络连为一体,并以多条宽带接入互联网。3000通道企业虚拟专网。满足异地、移动办公的需要。

目前,六台IBM AS/400小型机分别在网上运行BPCS-ERP软件和销售管理系统(DRP系统),企业信息平台(EIP)1200PC提供支持服务。同时,厦华信息中心为国内20多个分公司和海外分公司提供每日24小时不间断网上服务。年无故障间隔时间低于千分之一小时。

2.3 “十五”期间,厦华电子加大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突破五个重点:

2.3.1建设厦华电子企业信息平台(EIP)

从企业信息化进程来看,建设EIP平台是必然的趋势。我们从2000年开始,着手企业信息平台建设,使之成为信息门户、交易门户、管理门户、知识门户和服务门户。

(1) EIP的诞生打破应用系统与应用系统之间的壁垒,摆脱结构化信息和非结构化信息纷杂繁复的困扰。我们从实践中悟出建立协同商务平台是解决瓶颈的有效方法

(2) 厦华电子企业信息平台(EIP)的组成(此处图略)

(3) 二十多信息化过程中,公司在不同时期投入大量分散和异构的信息系统。只有对不同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和整合,才能形成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势。

(4) 坚持“大集中”的观念,避免“各自为政”的失控局面。

2.3.2 建立具有厦华电子特色的国内销售管理系统(DRP

(1)建设销售管理信息系统(DRP)项目的必要性

国外软件的功能不适合国内实际情况。厦华电子90年代初采用美国SSA(GT)公司的MRPII软件—BPCS2.08,该软件的销售管理是仅仅建立在订单和信用证L/C的外贸交易模式基础之上,而厦华中国营销总部负责国内彩电的销售、市场预测,存在销售信用额度控制、商品赊销、铺底销售等多种交易模式。

销售网点管理效率低。遍布全国各地的30多个分公司/经营部、10个省级办、80-90个库房,其运作与管理缺乏信息系统的支持,造成销售预测缺乏数据依据。

要实时监控分支机构经营情况。避免发生体外循环,跑、冒、滴、漏等管理责任事故。

为此,开发“远程销售管理系统”,实现了“异地商务、集中管理”。

2DRP系统体系特点

厦华电子DRP系统采用随时在线的ASP方式,实现C/S(Client/Server)B/S(Browser/Server)有机结合。

基于IBM AS/400DRP系统的响应速度快,使得在线式管理成为现实。

采用提交式处理远程数据传送,减少交互式处理。

DRP系统建立,为远程用户通过IE浏览器就可以访问AS/400服务器。

2.3.3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技术支持系统(TSM),实现以下功能:

(1) 提供800免费电话,建立厦华电子呼叫中心;

(2) 客户来电信息的收集、汇总、管理;

(3) 数字电视机和VIP购机信息的回访及汇总。

(4) 对维修工作单的全程监控与管理客户来电信息的收集、汇总、管理。

(5) 各种报表的录入与管理、汇总。

(6) 技术服务中心及时通过网上论坛,随时答疑解难。

(7) 系统管理主要是对系统参数的设置、权限的管理、基础代码的维护等。

2.3.4 建立网上生产线集散控制系统(DCS)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测、操作、管理、控制,实现管理、控制的一体化。传统的DCS是单机版终控显示屏,现在DCS系统通过服务器实现网络化管理和控制,建立“透明工厂”。

2.3.5通过二年的酿,正在全面实施产品生命管理系统。

1PLM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a、厦门是国家级视听通讯产业基地之一,厦华电子公司作为本地产业的龙头,按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运作,必须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b、通过对美国的“反倾销”应诉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企业信息化系统能快速提供的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有效的凭证,作为整机成本的依据、从而争取到最“低”的“反倾销”税率。继续保持产品的出口增长势头, 2004年出口创汇同比增长83% 。2005年创汇4.5亿美金。
c、国外客户(DELL、HP)对产品及合作方选择标准的新趋势:除优良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基础和产品生命周期数据管理
(2)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传统方法存在:信息不一致、可追溯性差、设计变更频繁,周期长、开发成本高等问题。
PLM可把产品的设计、工艺信息融入制造系统,拉近了供应链各环节联系,简化流程、缩短新品开发周期。
(3)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的需要
在企业发展中,必须不断将优秀的创意和经验归纳和总结,沉淀到公司的信息系统中,成为企业的有形、无形资产,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4) 企业质量体系升级的保证
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文档中详细地规范了产品设计流程、变更流程,但是由于缺乏高效的技术沟通和信息传递,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产品数据管理平台。

3 信息化建设效益分析

在厦华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年我们坚持以我为主,结合产业战略需要,面向实际和需求。引进和开发相结合。

3.1企业信息平台(EIP)软件的开发

厦华电子从2000年开始着手企业信息平台(EIP)软件开发,从基于微软的技术过渡到IBM的技术,盘活十几年不同时期投入应用系统,节约资金500万元。现在公司正将技术成果转移到区域和行业ASP的应用上,预计将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3.2国内销售管理系统(DRP)实现以下直接效益:

1)库存总量大幅减少,2005年内销总量是2001年的74万台的一倍150万台,但月均库存由2001年以前的月均15-20万台降至当前的10万台。

2)库存周转率(按总台数计算)由以前的年均24次提高到6-8次。

3)销售、库存、财务等业务信息的统计、查询时间由以前的15-20天缩短至几分钟。

4)通过DRP系统,加强了信用控制和管理,坏账率降低了近1/3

5)降低各种物品存储使用面积近3万平方米。

6)杜绝资金“体外循环”等不规范作业方式,预计年节约运营成本30-100万元。

7)实行在线式管理,每年可减少公司内电话、传真通信和办公费用100-200万元。

3.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技术支持系统(TSM)提高客户服务响应速度和满意度

20028月在全国30多个技术服务中心全面实施,通过几年的运行,积累几百万条客户数据,作为整机的质量水平分析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等,为决策提供依据,也为第一线维修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

3.4集散控制系统(DCS)提高作业调度监控能力应1)经营管理者可以在移动办公的情况下,通

过远程控制方式实时了解生产管理数据,进行必调

度。

2)设备故障诊断和预防性维护。比如,在流

水线上对受控的设备状态(例如:电磁阀、气阀等位置),进行计算机模拟并图形化,管理维护人员可据此对设备故障进行快速诊断。

3)实时记载生产过程的数据,记录的数据永

久性保存,对设备运行情况实现可追溯性,协助做好工艺分析和质量监控。

4)提高产品的直通率平均达到94%,比原有直通率平均提高5%

4、信息化建设四点体会

4.1自始至终贯彻“一把手原则”

管理变革,尽管步履艰难,但势在必行。只有企业“一把手”深入理解信息系统和流程再造的基础上,亲自主持、参与和指导信息系统和流程再造的实施,才能处理好变革中的矛盾并取得成功。

4.2 CIO领军信息化工作,应以业务为本、管理为纲

CIO应从企业业务发展出发,识别企业需求,理清战略需要,分清主次,不断优化业务流程。

4.3注重人才培养和知识转移

企业信息化最需要既懂管理业务,又懂计算机系统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要认识到人才培养艰巨性和实现知识转移的难度。我们在“十五”期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深度和广度加大,信息中心工程技术队伍壮大。现有高工、程序分析员、程序员等20多人,知识结构合理。企业信息化成为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的科题之一,先后有三个博士进站,推动新的课题的研究,也带出一支高水平队伍,敢于采用新技术和开发平台,获得高的起点。

4.4对异构数据库的整合,将是研究重要课题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和IT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发展阶段,投入应用系统,不可避免地产生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孤岛”。大量信息孤岛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企业各种数据的综合利用,严重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是摆在企业信息部门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通过几年努力和实践,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初见成效。

5、今后信息化计划和发展方向

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年产800——1000万台平板电视的战略规划,需要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用信息化支撑和促进公司战略的实现。

研究厦华电子产品生命周期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生产执行系统MES等各个系统之间的协作与集成。通过“建立企业统一数据模型中间层”的建立,使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无缝流转,高效协同,联合统计、快速准确,时效性强。通过管理层查询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对企业实现精细管理与敏捷经营,提升企业竞争力。

1)建立多个应用系统:PLMERPMES等系统协同平台,来实现PLMERP系统间主项目文件实时同步和交集。

2)实现从PLM中设计BOM为源头,实时载入ERP系统中MBOMMES系统中工艺BOM,确保系统中的一致性。

3)实现从PLM中工程更改ECN实时准确载入到ERPMES系统,保证实施过程的时效性。

4)实现在PLM系统中,查询统一物料编码在其他系统中ERPMESCRM等系统在线信息和数据。

5)建立MES系统:整合相关设备SMT有关数据、生产线集散控制系统DCS、车间制程系统SFC、辅助工艺管理系统CAPP。对ERP的生产计划进行细化、分解、排产,形成整个生产信息闭环。

6)管理层的查询和决策支持系统,含制造成本、内外销毛利润分析、采购价格分析。

7)销售支持,按地区、分公司、时间段、品种进行分析评价老产品销售,预测新品销售走向和利润。

6、 结束语

厦华电子信息化建设已渗透到企业各个领域和角落,正朝着数字设计、制造和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各个应用系统间的整合将信息化深化的关键。用信息化来支撑和促进公司战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