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宣布发布Green Finance Endorsed Project Catalogue/《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创建了一个新的分类体系,以确定哪些经济活动有资格获得绿色金融产品的资金支持。
图源:www.esgtoday.com
据监管机构称,这份新目录由People’s Bank of China/PBOC(中国人民银行)、the 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ory Administration(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旨在统一应用于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它有效地整合了中国此前在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方面(不包括股票)各自不同的标准。
根据PBOC发布的一份声明,新目录旨在“增强绿色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提高绿色金融资产管理效率,降低项目认定成本”。新目录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生效。
目前,多个国家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适用于本国辖区的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这些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欧盟、新加坡、中国香港、加拿大和印度。不过,英国最近宣布决定不再推进其绿色分类标准的制定计划。
除了为绿色金融产品创建统一体系外,新目录相对于现行标准还扩大了分类范围,涵盖的项目包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生态保护与修复、绿色基础设施升级,以及绿色服务、绿色贸易和绿色消费。
Fitch Group(惠誉集团)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分析的业务部门“Sustainable Fitch/可持续惠誉”对该目录的分析显示,相较于中国现行标准,最显著的变化包括新增了“green trade/绿色贸易”和“green consumption/绿色消费”类别,这反映出对绿色价值链中生产环节以外领域的关注度有所增加。此外,还新增了一个二级类别“Green and low-carbon transition of key industrial sectors/重点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使资金能够流向那些帮助难以减排的行业实现脱碳的项目,这些行业目前尚不被视为绿色行业。
Sustainable Fitch的分析还指出,该目录部分但并非完全与国际标准接轨,诸如ICMA(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Green Enabling Project Guideline/《绿色支持项目指引》。在某些领域存在差异,比如对“green-enabling/绿色支持”活动设定的资格标准相对宽松,以及在确定项目资格的方法上也存在其他差异。
Sustainable Fitch 表示:
“我们认为,更新后的目录能够引导资金流向更多的工业脱碳活动以及绿色技术的本地化生产。这与中国巩固其在全球供应链中关键地位的目标相契合。”
作者:Mark Segal(马克·西格尔)
译者:宝蓝
睿观:
为统一标准、降低项目认定成本并提升市场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等三大金融监管机构联合发布了全新的《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旨在为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提供一个统一的合格项目分类体系。相较于此前分散的标准,新目录显著扩大了覆盖范围,首次增设了“绿色贸易”和“绿色消费”类别,并特别加入了针对钢铁等难以减排行业的“低碳转型”项目,体现了对全产业链和“转型金融”的重视。尽管该目录与国际标准存在部分差异,但分析认为,它将有效引导资金流向工业脱碳和本土绿色技术生产,这与中国巩固其在全球供应链中关键地位的国家战略目标高度契合。
从“纯绿”到“转型”,中国新的绿色金融目录,不仅为环保项目画出了“资格线”,更为传统工业的低碳升级,打开了一扇关键的“融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