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而言,此次合作在芯片供应量、价格和功能方面的具体影响尚不明朗。但它已基本消除了外界对英特尔短期生存能力的担忧。
图片来源:BRAD CHACOS/IDG
英特尔(Intel)于9月18日宣布,将与英伟达(Nvidia)携手,共同设计搭载高速芯片互连技术NVLink的CPU。而就在几个月前,英特尔还曾宣布将与AMD、博通(Broadcom)等主要技术企业,共同推进NVLink的竞争技术——UA링크(UALink)的开发。 两家公司在联合声明中表示:“我们已达成协议,将跨越多代产品,共同开发用于数据中心和PC的定制化产品。”作为此次合作的一部分,英伟达将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约合6.951万亿韩元)购买其股份。 由于此次合作的焦点集中在英伟达的NVLink上,今年4月宣布成立的多供应商联盟“UA링크”的未来走向引发了疑问。该项目旨在成为NVLink的替代技术,除了英特尔、AMD、博通外,还有思科(Cisco)、谷歌(Google)、HPE、Meta、微软(MS)、新思科技(Synopsys)等75家企业参与。
Moor Insights & Strategy的首席分析师Anshel Sag表示,英特尔是否会长期继续支持UALink尚不确定。他分析称:“在与英伟达的合作正式展开前,他们仍需出货现有产品,因此短期内可能会继续推进该技术。”
Gartner的副总裁兼分析师Gaurav Gupta则认为,两种互连技术都可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他说:“即使是像博通这样属于(UALink)联盟的企业,也并非只单独使用UALink。” 对于此次公告,芯片制造商们的初步反应普遍是积极的。消息传出后,英特尔的股价一度飙升,但随后略有回落。
Sag对英伟达与英特尔的合作评价道:“这几乎是史无前例的,让人难以轻易接受。但这表明,英伟达已不再将英特尔视为AI领域的短期或长期威胁,反而判断英特尔的存在,对于牵制AMD具有战略意义。” 此外,该协议可能同时为广大IT采购方带来利弊。Sag表示:“在客户端方面,此次合作对英特尔的GPU事业部意味着什么尚不明确。但我认为,它可以进一步加强市场上已有的英特尔与英伟达的组合解决方案。不过,英特尔Arc显卡的未来比以往更加不明朗了。虽然英特尔不会放弃其GPU IP本身,但在当前节点,是否会继续对独立GPU进行投资值得怀疑。”
制造合作的局限性
尽管两家公司表示英特尔将负责制造共同开发的芯片,但并未提及英伟达是否有计划将目前由台积电(TSMC)生产的其他芯片产品线,转移至英特尔的晶圆代工厂。
Sag解释说:“令人意外的是,该协议并未包含晶圆代工部分。这本可以在长期内帮助英伟达节约成本,同时也能为英特尔提供支持。” Info-Tech Research Group的顾问研究员Scott Bickley分析称,此次合作的背后,可能也包含了英伟达意图使其供应链多元化的考量。他说:“目前英伟达完全依赖台积电,而台积电最近大幅提高了价格。该协议最终可能是一项旨在确保第二供应源的战略,但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时间。” 在科技行业,企业间经过激烈竞争后转为合作关系的情况屡见不鲜,但Sag认为,英伟达与英特尔的联盟尤其值得关注。他提到了两家公司过去以许可协议告终的法律纠纷,并表示:“就在十年前,英伟达和英特尔还在互相起诉。”
两家公司在当天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强调了合作的价值。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这次历史性的合作,是将英伟达的AI及加速计算技术栈,与英特尔的CPU及庞大的x86生态系统紧密结合。通过融合这两大世界级平台,我们将扩展生态系统,并为下一代计算时代奠定基础。” 英特尔CEO Lip-Bu Tan则解释说:“通过将英特尔在数据中心和客户端计算平台的制程技术、制造能力和先进封装能力,与英伟达在AI及加速计算领域的领导地位相结合,我们将为行业开创新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直到去年,英特尔还深陷困境,其长期生存能力一度显得不明朗。但上个月,公司获得了来自软银(Softbank)的20亿美元和来自美国政府的89亿美元投资,情况已大为改观。
不过,Sag认为此次合作不会在短期内带来巨大变化。他解释说:“这次合作并不意味着产品路线图会立即改变,预计要数年时间才能成为现实。这个联盟,不会解决整个IT行业面临的GPU供应短缺问题,也无法缓解像甲骨文(Oracle)正在经历的芯片采购困境。”
睿观:
【核心事件:史无前例的半导体巨头结盟】全球半导体行业迎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足以改写竞争格局的战略结盟:AI芯片领域的绝对领导者英伟达(Nvidia),宣布向中央处理器(CPU)的传统霸主英特尔(Intel)投资50亿美元,双方将共同开发集成英伟达高速互连技术NVLink的英特尔CPU。这一消息是在英特尔深陷经营困境,但近期刚获得软银和美国政府巨额注资的背景下宣布的,该合作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外界对英特尔短期生存能力的担忧,更标志着两家昔日的竞争对手,在AI时代选择了“化敌为友”。
【战略意图:从“零和博弈”到“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一联盟的背后,是极其复杂的战略考量。对英伟达而言,这表明它已不再将英特尔视为AI领域的直接威胁,反而认为一个健康的英特尔,可以有效牵制其在GPU市场真正的头号对手——AMD。同时,这也是一项旨在摆脱对台积电(TSMC)完全依赖的长期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对英特尔而言,这不仅是一笔救命的巨额投资和来自市场领导者的强力背书,更是获得顶级AI互连技术的捷径,能使其CPU产品在AI数据中心市场更具竞争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并未包含晶圆代工协议,且让英特尔自家独立显卡Arc的未来,以及其主导的NVLink竞品——UALink联盟的前景,都变得扑朔迷离。
【结论与影响:行业格局重塑,但短期影响有限】因此,这次合作的本质,是半导体战争焦点的战略性转移,是一场典型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合纵连横。它将深刻影响未来数据中心和PC市场的产品形态与技术标准。然而,分析师普遍认为,这一联盟的成果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体现在具体产品上,它不会立即改变当前的产品路线图,也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全球性的GPU供应短缺或芯片采购难题。对广大IT采购方而言,这意味着市场格局将更加复杂,但短期内仍需根据现有产品和技术进行决策。
昔日对手,今日盟友:英伟达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不仅为后者的生存投下决定性一票,更标志着半导体战争的焦点转移——“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双方联手,剑指共同的竞争者AMD。
书籍名称: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中译:《芯片战争:为世界最关键技术而战》)
作者:Chris Miller
推荐理由:要理解英伟达与英特尔此次结盟的深刻地缘政治和产业背景,这本书是必读之作。它详细阐述了半导体技术如何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以及台积电、英特尔、AMD等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