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LIXIL(骊住集团)常务役员、数字化部门负责人岩﨑磨谈“数字化部门的角色与魅力”
作者:CI0.com&睿观 来源:CIOCDO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9日 点击数:

本次,我们邀请到“Leadership Live Japan”的特邀嘉宾——株式会社LIXIL(骊住集团)的常务役员、数字化部门负责人岩﨑磨先生,与我们分享他现任职务的工作观、价值与魅力。

株式会社LIXIL(骊住集团)的常务役员、数字化部门负责人岩﨑磨先生

【注:常务役员一般处于公司管理层的核心层级。在日本企业典型的组织架构里,从高到低大致有会长(董事长)、社长(总经理)、专务役员(专务)、常务役员(常务)等职位序列,常务役员的地位仅次于社长和专务役员。

一、从基础设施到整个IT:拥有创业之魂的LIXIL技术负责人

2018年6月,我加入了LIXIL,最初负责基础设施领域。我本人有基础设施工程师的背景,也听说公司内部存在许多与基础设施相关的课题,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了我的使命。 我职业生涯的契机,源于在前一份工作中的经历。我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创办公司,从学生时代起就涉足一些小生意。从20多岁到30出头,我一直在创业的世界里持续挑战,但受雷曼危机等影响,我逐渐感到了极限。

34岁时,我将据点移至东京,开始在一家Web系企业工作。

在这里,我虽然以基础设施为中心,但也获得了接触IT全领域的机会。从创业公司到Web系企业,再到现在的LIXIL,我以基础设施为轴心,逐步转向了能够总览整个IT的角色。 如今,我的职责已不局限于基础设施,而是作为负责整个IT的负责人,以更广阔的视角来解决课题。

二、数字化的民主化改变企业:在LIXIL构筑的挑战土壤

加入LIXIL以来,我所致力于的,并不仅仅是“单纯的IT导入或运维”。要说是功绩或许有些自大,但当我回顾自己在这家公司究竟完成了什么时,一个宏大的主题便浮现出来。 那就是,活用IT这一工具,推进LIXIL的企业转型,即所谓的DX(数字化转型)。特别是,我将焦点放在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这类文化层面,致力于摆脱所谓的JTC(日本传统公司)式的思维定式,为打造一个能够“自己主动进攻,自己向全球拓展”的、能够挑战的土壤而努力。

没有将IT局限于专家的专属品,而是构建了一种全体员工都能无所畏惧地进行挑战的文化”,我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成果。 我认为,能够为这样的变革打下基础,才是我本人对LIXIL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

二、从基础设施开始,连接世界:在LIXIL挑战的IT重构

我职业生涯的原点在基础设施。刚加入LIXIL时,我也是活用这一专业性,负责基础设施领域。但幸运的是,机缘巧合之下,我获得了负责日本国内整体IT运营的机会。 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制造业中IT的巨大规模。供应链、生产系统,以及绝对不能停止的核心系统等等,虽然同属IT,但我却一头扎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而且,“突然就要作为领导者来总览全局”,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LIXIL的业务遍及全球,业务体量也很大,因此我确信“既然同属IT,那么进行全球协作就一定有价值,通过整合可以发挥杠杆效应的事情还有很多”,并以此推进了全球联动。

基础设施是相对容易实现全球统一的领域,因此我们的部门率先在全公司成立了“全球一体化团队”(Global One Team),持续挑战跨越国界和文化我们能做什么、能产出怎样的成果。 我感到,正是这一举措,才连接到了如今LIXIL的全球化浪潮。

三、从制造业现场思考IT的角色:在LIXIL看到的“事业与技术”的交汇点

在LIXIL工作期间,有一件事我特别在意。那就是,我们既是IT专家集团,同时也是一家事业公司的一员。 IT工程师往往因过于专注技术,而容易忘记自己所在的公司从事何种事业、为谁提供服务、从谁那里获得报酬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我自己在LIXIL强烈感受到的,正是这一点。 LIXIL是一家事业公司,是一家制造业公司。

在其前方,有流通店、代理店,以及近来的直接消费者等多样化的客户。我认为,在深刻理解这些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如何最优化地构建IT——这一视角至关重要。 这虽然也是我过去学到的,但在LIXIL,通过与经营层(我也身处其中)和事业领导者们的交谈,我深刻体会到,只有认真面对这一点,才能加速价值的最大化。 我觉得这方面我学到了很多。

特别是在LIXIL,与经营层和事业领导者直接对话的机会很多,在其中,我强烈地感受到“对事业理解的深度,能加速IT价值最大化的速度”。 这虽然也是我过去经验中学到的,但我认为,在LIXIL这个制造业的现场,我学得更真实、更深刻。

四、以“让IT工程师最幸福地工作的环境”为目标:制度改革与全球一体化团队的挑战

LIXIL的数字部门,是一个IT专家集团。我自身也有工程师的背景,现在在这个团队里最想做的事,就是“创造一个能让IT工程师最幸福地工作的环境”。 在制造业这样的事业公司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专业性,并为其成果获得正当的报酬——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型企业中,这种机制常常运转不畅,导致在人才确保和高离职率上烦恼的案例也很多。 因此,我一直致力于的是“制度改革”。

改善工程师的待遇、实现评价的可视化、以及确保透明性。我坚持致力于建立一个能防止黑箱操作、正确评价专家价值并将其反映在报酬上的制度。 结果,大量的优秀人才汇集于此,一个能够活用生成式AI等尖端技术,并作为即战力活跃的环境正逐步形成。我感到这正是我所追求的景象。 此外,从“一体化团队”的观点来看,有两个轴心。

  1. 一个是数字部门内部的联动。

  2. 另一个是与事业部门的联动。 首先着手的是,构建一个跨全球的团队。让日本、欧洲、亚洲、北美等地拥有相同技能组合的工程师跨越地域进行协作,从而实现了技术的互补和24小时体制的支持。 进而在与事业部门的联动中,我们引入了Scrum和敏捷的思想,在事业方设立产品负责人,与IT团队一体化地朝着共同目标前进。由此,防止了像传话游戏那样的沟通偏差,在速度和质量两方面都开始产生成果。

在全球团队工作的课题方面,虽然存在语言和时差的问题,但最近通过活用带自动翻译功能的视频工具,以及推进异步型工作方式,这些课题也得到了应对。我们活用聊天、任务管理工具、会议录像等,创造了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发挥最佳表现的时机工作的环境。 包括那些处于育儿、护理等不同人生阶段的人们在内,一个能让任何人都能大显身手的“人才集团池”正在形成,一个能为事业做出贡献的体制正逐步完善。这正是我希望在LIXIL实现的工作方式,而现在,其成果正逐渐显现。

五、朝着北极星前进:自治与支援共存的LIXIL领导力风格

在LIXIL的数字部门,我们领导层特别注重的是“展示愿景”。用日语来说就是“北极星”,我们称之为“North Star”,并努力明确地传达“让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另一方面,关于实现愿景的方法论,我们给予各团队一定的裁量权。我们不采用自上而下地发出细致指示的方式,而是重视让团队自身去思考和执行最佳的方法。我们也公开这个过程,以透明的方式进行讨论并推进。 当出现课题时,我们珍视作为“服务型领导者(Servant Leader)”的姿态,由领导者直接介入并支援解决。为了让团队能够自主行动,激励是不可或缺的。我总是,即便有失败,只要有一个好的成果,我就会彻底地表扬。 “那个很棒啊。下次我们试试这样做吧”,通过这样积极的反馈来促进团队的成长。 支撑这种风格的关键词是“EXPERIMENT AND LEARN(实验与学习)”。 我们积极鼓励团队进行实验,并通过从中学习、反复改善的循环,来实现活动的加速和顺畅的运营。 此外,我们的领导力理念和设计思想,也会分享给其他领导者,一边展示“也有这样的做法哦”,一边导向自律分散式的组织运营。团队自己思考、行动,在直面课题中不断前进——这样的文化,正逐渐在LIXIL的整个数字部门中扩展开来。

六、“一根主轴”带来自信:作为专家的原点与通往领导者之路

在LIXIL的数字部门,我们致力于成为一个专家集团。在其中,我最想传达的是“拥有一个出类拔萃的核心专长的重要性”。 我本人现在虽然广泛涉猎从基础设施到ERP、乃至整个IT,但如果被问到“岩﨑先生是做什么的?”,我至今仍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一名基础设施工程师”。关于基础设施,我有相当的经验和自信,那也是我的原点。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根主轴,才让我能够满怀自信地去挑战其他领域。正因为有成功的体验,才能踏入未知的领域。这是我非常希望那些立志成为领导者的人们能够意识到的要点。 当然,作为通才(Generalist)的视野也很重要。 特别是到了CIO或CDO这样的位置,需要总览几乎所有IT领域。但是,在所有领域都成为专家是不现实的。正因如此,在自己心中拥有一个“这个我绝不输给任何人”的专业性,既能成为自信的来源,也能成为与周围建立互补关系的基石。 活用自己的强项,同时借助他人的力量,作为一个团队来产生成果——我认为这才是作为领导者的本质。我希望年轻人在年轻时多经历、多失败、多学习,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根主-轴。那将成为连接未来领导力的巨大力量。

七、DX(数字化转型)是手段而非目的:从LIXIL向社会扩展的变革可能性

在LIXIL,通过活用IT的各种举措,我们获得了经济产业省的“DX品牌白金认证”等评价。这些确实是值得骄傲的成果,但对我们而言,这终究只是一个过程中的站点。 我真正追求的,是证明像LIXIL这样的JTC(日本传统公司),只要持续挑战,也能实现如此大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能连接到社会贡献,最终也关系到作为企业的成长和收益——我希望创造出这样的良性循环。 这个挑战,既是为了LIXIL的员工,也是我们对客户的责任。 还有一点,我们希望将我们完成的事情,也务必让其他企业的人们看到。在日本企业中,许多都在为独特的流程、标准化的困难、以及AI的导入等问题而苦恼,在此之中,如果LIXIL的案例能成为一个提示或启发,我认为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在公司内部不常使用“DX”这个词。 我们将其分为CX(客户体验)和EX(员工体验)这两个轴心来推进。 在CX方面,我们正推进数字展厅的导入,现在约有20%的访客使用线上接待。通过与AI的结合,我们提供更高的客户体验价值,并连接到企业价值的提升。 在EX方面,我们重视创造一个能让员工舒适工作的环境,并推进远程工作和异步型工作方式。由此,一个能让拥有育儿、护理等多样化生活方式的人们也能大显身手的体制正逐步完善。 而支撑这些举措的,正是数据。 在LIXIL,我们构建了“LIXIL数据平台”,将来自ERP、CRM、MES等所有系统的数据进行一元化汇集。由此,数据的联动变得容易,活用AI和ML等尖端技术创造价值的速度也正在加快。 像这样的数据汇集和活用,过去或许只是理想论。但是,随着云和AI技术的进化,如今它已作为现实的战略在发挥作用。我们确信,正是因为我们脚踏实地地执行了这一战略,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其他企业也一样,首先通过专注于“脚踏实地地收集数据”,就应该能迈出变革的第一步。如果LIXIL的举措能对此有所帮助,我将感到非常荣幸。

睿观:

【核心理念:从工程师到变革领航员的文化重塑】从创业公司到日本传统制造业巨头LIXIL的数字部门负责人,岩﨑磨的职业生涯与领导哲学,深刻地体现了一位现代技术领袖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民主化”来驱动深刻的企业文化变革。他认为,其在LIXIL的最大成就,并非简单地导入了某个IT系统,而是成功地打破了“IT是专家专属品”的传统思维定式(JTC Mindset),创造了一种鼓励全体员工无所畏惧地拥抱和挑战新技术的土壤。对他而言,DX(数字化转型)并非目的,而是实现卓越客户体验(CX)卓越员工体验(EX)的手段。

【实践原则:赋能工程师,并成为“看得见的脸”】岩﨑先生的领导力实践,建立在几个关键原则之上。首先,他将“创造一个能让IT工程师最幸福地工作的环境”作为自己的核心使命。为此,他大力推行制度改革,通过改善工程师的待遇和建立透明化的评价体系,将IT部门从被动的“成本中心”,转变为被充分认可的价值创造者。其次,在团队管理上,他采用“北极星”愿景与“服务型领导”相结合的模式:为团队指明宏观方向,但充分授权让他们自主探索实现路径,并在需要时亲自介入、扫除障碍。最后,他强调领导者必须拥有一个“核心专长”(一本の軸),并以此为原点,勇敢地跨界学习,深刻理解业务,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能为结果负责的“看得见的脸”。

【结论与启示:最卓越的系统,源于最被赋能的团队】因此,岩﨑磨的经验为所有致力于在传统企业中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启示:最卓越的系统,源于最被赋能的团队。CIO的职责远不止于技术本身,更在于成为一名文化的设计师人才的赋能者。通过将“数字化的民主化”作为核心,尊重并提升技术人才的价值,并建立一个鼓励“实验与学习”的开放、自治的组织环境,才能真正将IT投资,转化为驱动企业持续成长和创新的强大引擎。

小结

从“基础设施工程师”到“变革领航员”,LIXIL数字化转型负责人岩﨑磨的核心信念是:让IT工程师成为最幸福的人。他通过制度改革提升其价值,通过“北极星”愿景指引其方向,通过“服务型领导”为其扫除障碍。因为他深知,最卓越的系统,源于最被赋能的团队。

专业书籍推荐


  1. 书籍名称:The Servant: A Simple Story About the True Essence of Leadership(中译:《仆人:关于领导力本质的简单故事》)

    • 作者:James C. Hunter

    • 推荐理由:岩﨑先生明确提到了“服务型领导者(Servant Leader)”的理念。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寓言故事,来阐释服务型领导力核心原则的经典之作。它深刻地探讨了权威与影响力、以及如何通过服务他人来达成长远目标的领导智慧,与岩﨑先生的领导风格高度契合。

  2. 书籍名称:Drive: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中译:《驱动力:关于激励我们的惊人真相》)

    • 作者:Daniel H. Pink (丹尼尔·平克)

    • 推荐理由:岩﨑先生将“创造IT工程师最幸福的工作环境”作为核心目标,并强调了团队的自治。平克的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颠覆了传统的激励理论,指出真正驱动知识工作者的内在动力来自自主(Autonomy)、精通(Mastery)和目的(Purpose)。这为如何设计一个能激发工程师内在动力的组织环境,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

  3. 书籍名称:Team Topologies: Organizing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Teams for Fast Flow(中译:《团队拓扑:为实现高效运作而组织业务和技术团队》)

    • 作者:Matthew Skelton & Manuel Pais

    • 推荐理由:岩﨑先生谈到了构建“全球一体化团队”以及与业务部门采用Scrum/敏捷方式进行深度协作。这本书是现代技术组织设计的权威指南,其提出的四种团队类型和交互模式,为如何设计能够减少沟通障碍、赋能团队、并实现快速价值流动的现代化IT组织结构,提供了非常具体和可操作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