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CIO的职业前景
作者:赵水忠 来源:CEOCIO 发布时间:2005年02月17日 点击数:
碰到职业天花板的CIO只要转化思路,其职业前景可能就会别有洞天。
  
  不久前,在深圳举办的一次主题为“IT推动商业变革”的CIO沙龙上,一位来自某大型制造企业的CIO在介绍完自己如何通过IT系统顺利推进两个企业合并的经验后,将话题引到了困扰他的一个问题上——“我们企业的IT系统已经相当完善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这个CIO在企业中的地位会慢慢下降、重要性开始降低?对此,我非常困惑,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此话一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座的CIO纷纷发表自己对CIO职业生涯的看法。
  
  这个话题之所以如此吸引CIO们关注,是因为它的确拨动了他们内心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曾有人戏称CIO是Career Is Over的简称。那么作为一个CIO,他的职业前景到底是“Over”还是“Open”,确实是萦绕他们心怀的沉重话题。令人高兴的是,随着国内企业界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的日益深化,将CIO中的“O”由“Over”替换为“Open”的机率越来越高。
  
  咨询行业的抢手货
  
  原哈尔滨红光锅炉有限公司CIO杨智在黑龙江省信息化领域颇有些名气。这是因为在他的主持下,红光锅炉建成了一套全面而完善的离散型企业IT系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在黑龙江信息化行业的一些会议上,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走出了红光锅炉的企业围墙,扮演起了行业专家的角色。这引起了一家知名咨询公司的注意,很快就成功“挖角”将杨智揽进自己公司。从此,杨智成为一名专业的咨询顾问,为诸多有意进行信息化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更广阔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能。
  
  杨智认为,选择进入咨询公司,对自己非常有益。“从企业内部走出来,从外部研究、分析更多的企业,对于我的经验、学识的增长肯定有莫大的好处。”杨智更为看中的是,将自己的职业范围由红光锅炉公司一个点转化到信息化乃至企业管理这个面上,显然舞台更大,机会更多。“这对个人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从成功的CIO到行业专家、再到专业的咨询顾问,短短几年内,杨智从东北一隅来到一个面向全国的舞台。这样的职业前景即使不是特别完美,至少也“不能抱怨了”。如果再考虑到杨智本人还相当年轻,经过几年磨砺,同时拥有甲乙两方经验的他的“功力”必将大进。那时,他的职业前景更不可限量。一位经常和他接触的IT公司目睹了杨智的成长,“在咨询公司做一段时间后,他确实不一样了,他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和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
  
  向专业咨询顾问方向发展确实是CIO职业规划中一个很重要的选择。当前,中国企业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高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奇缺,既懂IT又能深刻理解行业知识的CIO确实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用奇货可居形容并不过分。往这个方向发展的CIO们的职业前景相当广阔。
  
  这一职业发展方向同样得到了毕博咨询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沈敏的认可。在深圳举行的那次CIO沙龙上,当那位制造企业的CIO提出自己的疑问后,沈敏马上抢过话筒,建议CIO们向咨询顾问的方向发展,并列举了诸多理由:“从企业出来的CIO对企业和行业知识的理解,远非一般咨询顾问所能比拟,这恰恰正是咨询顾问的核心能力;另外,在沟通上,CIO不存在任何问题,根本不会遇到纯技术出身的咨询顾问经常遇到的鸡同鸭讲的麻烦。”如果不是咨询行业对CIO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位咨询公司的老总恐怕也不会如此卖力地“邀请”这些CIO加盟咨询行业。
  
  当然,按照辩证法理论,CIO从企业内部出来后,从咨询顾问的角度研究企业,而后再回到企业,这是一个完整的从肯定到否定到再肯定的过程。显然,第二次的肯定是更高层次上的肯定,相信不只是杨智一个人看到了这一点。
  
  从CIO到CEO
  
  蕴尔芬服饰有限公司CIO秦骏的名片上还印着一个头衔——一为科技公司总经理。这个“一为科技”其实就是蕴尔芬服饰公司的电脑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现在有不少企业出于各种原因,纷纷将自己的IT部门独立成为公司,这种做法听起来似乎与CIO的职业前景没什么关连。其实,作为一个独立运行公司的总经理,与只负责本企业信息化的CIO相比,差别很大。秦骏除了负责维护本企业的信息系统、推动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外,他所负责的一为公司还可以接外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在这个完全按照独立的企业运营的公司中,秦骏就是企业的CEO。
  
  在实施蕴尔芬的信息系统过程中,一为科技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行业经验,具备了向其他企业提供IT服务的能力。“我们自己开发的一些小程序的确能解决其他服装企业的问题。”一为公司刚成立1个月,他们就为常州本地的一家服装企业开发了一套业绩评估软件,效果还不错。尽管这只是几万元的小单子,由于一为科技本身的投入也不大,从投入产出率的角度衡量,秦骏已相当满意了。他觉得,沿着服装行业信息化这条专业道路走下去,一为科技不但能活下去,还能获得不小的发展。
  
  去年7月,在眼镜零售业颇为有名的宝岛眼镜采取了与蕴尔芬不谋而合的策略,同样给企业内部的电脑部挂上了另外一块牌子——宝岛高维咨询科技有限公司。原宝岛眼镜的CIO周真锋出任新公司的副总经理。对他而言,这个统管企业的高层管理位置与CIO的职位不可同日而语。宝岛高维成立短短几个月,已经接到了好几单眼镜行业内的信息化项目。周真锋对自己的职业前景非常乐观,“现在空间更大了,做起事的感觉更爽。”
  
  当然,也不是只有这些中小企业的CIO才有幸能完成向CEO的转变。在钢铁、汽车等行业,从CIO到CEO转变的例子并不少见。我国台湾省的中国钢铁下属的中冠咨询就是由原来“中钢”的电脑部发展而来;位于上海宝钢的面向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宝信公司同样也源于宝钢电脑部。它们由企业内的一个部门成为独立运作的公司的过程中,原来负责企业内部信息化的IT管理者也都由此完成了从CIO到CEO的转变。
  
  事实上,在其他行业,相当多企业的IT部门的总经理手里既有人,也有“枪”,也不乏行业经验和系统开发与实施能力,他们麾下的电脑部都具有转化为公司运作的基础,只是囿于各种客观因素,一时间无法实现。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会有更多企业的IT部门独立为公司,也将会有更多的CIO完成向CEO的转变。
  
  首席决策层候补委员
  
  翔鹭化纤负责财务的副总裁王军以前只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被企业提升到副总裁的位置上,主管全公司的财务,他也随之进入了企业的决策层。这是CIO职业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向业务层面扩展,争取进入企业的核心决策层,成为独当一面的高管人员。
  
  CIO实现这个转变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因为企业的信息系统一定要与业务紧密融合,才能发挥其价值。为了达到信息化的这个目标,CIO将拥有很好的机会和理由学习业务知识,向业务渗透。当CIO深谙某个业务后,进而接管某关键业务部门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美特斯邦威集团副总裁王泉庚的职业路径就是这样的:在企业内推进信息化的过程,让他深入地了解了营销、生产、采购等业务,加之他对休闲服装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目前,他已由CIO晋升为负责企业运营的副总裁。
  
  CIO想实现这样的转型一定要具有这种意识,并且愿意学习业务知识,努力实现从技术到管理的蜕变。当然,CIO要想跻身于企业的决策层,除了自己主观努力之外,CEO及企业其他决策者如何认识信息化的价值、如何定位CIO也相当关键。这些外在因素是CIO左右不了的。不过,CIO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加强CEO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自己的职业转型创造有利条件。当然,这一切应以更有利企业的发展作为基础。
  
  除了主动向业务层面拓展外,IT外包也是CIO拓展职业前景的一个重要由头。有很多CIO可能会认为,将IT外包后,IT部门缩小了,自己管的人也少了,自己在企业内的影响力当然会下降。其实,事实恰恰相反,因为从CEO的角度看,将企业的IT系统和服务外包出去,就意味着企业对IT的控制程度下降了。为了加强控制,就有必要将CIO提升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以保证在削减IT成本的同时,企业所获得的IT服务质量不会下降,对IT的控制能力不会降低。因此,这恰恰是CIO进入决策层的一个机会。由此看来,CIO大可不必视IT外包为洪水猛兽,反而可将外包视为提升自己在企业内的影响力、进入决策层的一次机会。
  
  IBM全球服务部中国区战略外包副总经理郭世勋指出,在某些CIO眼里,外包就意味着受制于人,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无关联。CIO应该改变这种想法,在外包大潮前,厘清形势,做出灵活而及时的选择,在变革中为自己觅得好的职业拓展时机。
  
  此外,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业务管理人员出任CIO一职,由于他们天生带着业务背景,这类型CIO进入企业决策层的难度相比而言要小一些。
  
  当然,除了上述3种选择外,CIO的职业前景还很多,如自己创业等。无论哪一种选择,获得更多的影响力、拥有更多的成就感无疑是不变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CIO职业前景的选择与企业中其他CXO并无本质区别,想要突破职业的天花板,只能更主动地学习、更积极工作、拥有更高超的管理技巧。除此之外,还能乞求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