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背景
数字城市建设是人类使用智能工具模拟大规模的自然与人工活动,促进社会与经济、环境均衡发展的必然走向和历史进程。在我国,由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规制还不是十分健全,即便在大型城市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也普遍存在着“硬件建设速度快,信息资源建设速度慢”的状况, 造成我国的行业信息化建设速度快,区域信息化面临信息资源横向融合困难,整体推进速度慢的问题。因此,“数字城市”建设是解决目前城市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一个契机。通过“数字城市”建设,解决好信息资源的权属问题,以及建设、维护等问题,并将城市信息资源管理的体制建设与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相结合,优先法规与标准、制度建设,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环境。单位行业背景及信息化建设背景介绍信息化项目。
(一)项目系统总体方案功能描述
1. 项目的功能介绍
通过专线将省建设厅信息化监控平台连接至中国移动核心网络,可通过GPRS+GPS+LCS+短信+彩信等承载信息化的手段,在省建设厅信息化监控平台上实现数字城区管理、渣土车辆监控调度管理、城市路灯监控调度管理、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厂数据自动监测。
2. 项目的技术图
省建设厅信息化监控平台
(二) 项目应用情况
1. 项目应用情况
省建设厅信息化监控平台包括以下四个子平台及实现以下四个功能管理:
◇ 数字城区管理
完整的“数字城管”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呼叫中心、业务受理、监督指挥、数据交换、协同工作、GPS定位、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综合评价等10个子系统(蓝色部分)构成。目前执法局已有呼叫中心子系统、业务受理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以及简单的地理信息子系统,现请移动公司开发信息采集子系统以及和主系统的对接。(绿色部分代表现有系统,红色部分代表委托移动公司开发部分)
现计划应用MAS+GPRS专网的方式为客户搭建信息采集子系统,若项目成功运行,实现客户要求的全部功能,我市的城市执法监管方式将发生巨大变革,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格,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部定制手机”的新局面。监管员发现任务违规待处理现象,可使用手机对违规现场进行拍照,再通过手机上的定制界面录入现场情况传回指挥中心。若遇到录入不便的情况也可录制语音将语音文件上传。最后,也可通过与呼叫中心的限制语音通信沟通工作情况。
◇ 渣土车管理平台
通过渣土车上安装的GPS终端,结合我公司GPRS网络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通过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在监控电脑上显示所有安装GPS定位设备的车辆的行进路线及停靠情况,从而实现渣土车的统一管理和有效监控。
◇ 城市路灯远程管理监控系统
该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数字信号传输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实现路灯景观灯的远程管理控制、运行状态检测达到节能的同时节省管理、维护成本。实现监控中心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控制执行“集成化、可视化、网络化和桌面化”,实现先进的信息化管理。
利用GSM/GPRS核心网络CMNET以及SDH传输网为路灯无线监控系统利进行组网,首先利用移动SDH传输网实现路灯监控中心局域网与移动GPRS核心网络接入平台的专线链接,并在专线中使用标准的Internet隧道协议如IpSEC、L2TP、GRE网络协议直接与供电局网络的VPN Gateway连接,以保证传输上的安全性。专线带宽暂时为2M(随着业务提升,将来可以进行扩容)。在GPRS核心网络上为用户配置专有的APN接入号。在远程终端的通信模块上配置移动SIM卡(SIM卡只开启数据传输功能),采用动态或者是静态IP地址分配方式。远程终端在配置和获取专有APN号码以及IP地址后,激活GPRS VPN链接,从而实现对监控中心的数据传递,达到远程监控的效果。
◇ 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厂自动监测平台
自动信息监测平台将现有监测点通过无线方式与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核心网络进行联网,实现监测点监测到的数据信息能够通过无线通道实时或自动传输到省建设厅监控中心,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触发值进行灾害预警。该平台能够让相关监管人员在文字、图片信息监测的基础上,第一时间获取相关数据信息。
如上图所示,通过预先架设好的监测点实时对该点情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数据实时或定时通过无线方式通过中国移动GPRS网络发送至建设厅监控中心平台,福建省建设厅相关领导可以对监控中心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按需提取。
2 .项目应用效果
☆ 数字城区管理效率低
现执法局提出,以往通过人工手段的执法处理流程存在时间长、容易发生人为信息丢失等现象,造成执法流程中效率低。若采用信息化手段,将手机作为协管员和指挥中心之间的桥梁,实现在手机上即可通过固定格式,将违规记录上传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受到单子后立即转派相对应的执法队伍前去解决,有效解决了信息传递过程中因人为造成的丢失和延误情况的发生。由于指挥中心可实时接收到违规信息,不必像过去一样隔日才收到,因此大大缩短了流转的时间。
☆ 渣土车无法时时监控管理
目前对渣土车管理存在困难,没有有效手段对车辆行驶路线和行驶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控和调度管理,导致车辆司机经常抄近道行驶,容易造成对市区设施及景观造成影响,若采用信息化手机进行时时监控管理,则有效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对市区设施及景观,乃至交通安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 路灯控制与管理水平低
当前对路灯的控制,还停留在手动、光控、钟控方式。受季节、天气和人为因素影响,自动化管理水平低,经常该亮时不亮,该灭时不灭,从而造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现象,极易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同时增加财政负担。且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重大接待任务时,天气突变,节日)及时校时和修改开关灯时间。
现有的照明设施管理工作主要采用人工巡查模式,不仅工作量大,还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故障依据主要来源于巡视人员上报和市民投诉,缺乏主动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不能实时、准确、全 面地监控全城的路灯运行状况,缺乏有效的故障预警机制。
通过结合信息化手段后的路灯控制与管理,可在一个监控平台实现全部路灯的开、关自动和手动控制,大大缩减了管理部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并且在故障发现和维修方面存在主动性,完善了故障预警管理机制,彻底杜绝了以往需要通过巡视人员上报和市民投诉才能发现故障的管理弊端。
☆ 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厂监控及数据传输能力弱
污水处理厂是实现COD减排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存在着管网建设滞后于厂区,污水厂进水量不足;民营污水厂工程项目外观质量粗糙,个别还偷工减料;去年底新建成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列入2008年必须建成的部分污水厂进展缓慢等问题。在运行中存在老厂投产时间早,技改不到位低;民营污水厂人员普遍偏少,管理比较薄弱,检测指标或检测频次不足等问题。
在引进信息化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监控系统后,只要通过简单的培训,监控人员即可上岗操作,以往存在的监控不足和管理薄弱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三、项目评价
1. 项目的社会效益
该信息化项目的合作和成功,通过短信、GPRS、WAP等多业务产品整合成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较大程度提升了省建设厅信息化办公效率,信息流转效率,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方面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社会效益方面,移动公司通过本次方案的实施,在行业客户中很好的建立了“移动信息专家”的形象,在行业客户内部建立了很好的人脉资源,提升了行业客户对行业移动信息化的认知。这种在社会效益方面取得的巨大收益是无法用具体金额来衡量的。
2. 项目的经济效益
综合考虑系统的性能和价格,性能价格比在同类系统和条件下达到最优;经济性考虑了以下内容;
● 系统本身的价格(包括系统、技术服务和培训);
● 系统运行后经济效应预算的可能收益;
● 对系统实施现场的特殊要求所需的费用
● 对系统集成所需的有关软件和硬件等的开发费用
● 系统的易扩容
总而言之,本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是:
本系统设计应该是采用一个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可管可用、性能优秀,灵活扩展、标准开放的网络, 并且能够综合考虑到该网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在网络结构、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系统性能等各个方面适应未来视频监控应用的发展,方便的扩容,用户可灵活的再增加站端系统,并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