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简介
福建省泉州美岭有限公司(简称福建美岭水泥),是一家股份制企业,其前身是福建省永春美岭水泥厂,是省内著名的泉州美岭集团公司旗下的一个重点骨干企业,在省内同业间享有盛誉,公司成立于1993年10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从一个小型立窑水泥生产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年产水泥近300万吨,拥有国内先进水泥生产工艺的大型干法水泥(旋窑)生产企业,由公司投资新建两条日产2500吨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配套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于2006年4月,经福建省发改委审批立项,被列为“十一五”期间福建省重点工程项目,第一条新生产工艺线于2008年10月顺利投产,第二条生产线于2012年10月份建成试生产,投资总额7亿多人民币。公司生产工艺先进,技术装备精良,从石灰石破碎、生料制备、熟料烧成到水泥制成等基本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及智能化,为推进企业节能减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集团领导和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两化”融合项目建设背景
企业在发展中随着由立窑到旋窑的转变,自动化程度要求更高,生产工艺也要求更精细,原有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等明显不再适用,急需转变立窑时期的旧模式;同时面对水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如何转变经营观念、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质量,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企业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机制。
在国家提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在以信息经济为显著特点的发展过程中,泉州美岭水泥公司积极探索,将“两化”融合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固化先进管理流程,提升水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
三、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和内容
(一)建设现状
(1)实现了生产监控和实时信息管理的资源共享。2008年,与安徽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合作开发的1#日产2500吨熟料生产线 DCS系统投入运行,系统共有三个现场控制站;同年,与南京雄鹰自控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余热发电DCS系统投入运行。2012年,第二条2500t/d熟料生产线的DCS系统及余热发电DCS投入运行。公司应用DCS系统提高劳动效率50%,生产人员由传统行业的1000余人减少至现在的400多人,生产环境更加安全,实现三无两杜绝,极大降低生产成本。
(2)经营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运用与龙岩耐思公司合作研发的水泥管理信息MIS系统,逐步实现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称重管理、成品装车管理、仓库管理、厂区内物流管理和治安监控管理等系统集成应用。
(3)初步实现了对主要原材料物流的全程监管。石灰石作为水泥行业主要的原材料之一,需求量是最大的。通过运用“RFID矿产品运输监控系统”,将实现对矿产品从出矿到进入公司原材料堆场的实时监控,初步实现了对“物流信息链管理”的信息控制,形成较完整的物流信息链。
(4)引入熟料装车下料监控系统、散装装车下料监控系统,完善了半成品、成品的物流监管;对袋装水泥喷码及计数系统的改造升级,使得客户喷码信息更加精确、便捷,发货装车速度进一步加快,实现由计算机完全控制,减少故障率的同时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5)原料地磅防作弊及交通控制系统改造升级。通过对原料地磅的系统升级,从原有的电气控制系统升级为采用先进的PLC(程序逻辑控制)自动控制系统,不仅极大提高了防雷能力,而且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原料地磅交通控制系统的投入,使得高峰时期车辆过磅有序进行。
(6)厂区内道路车辆超速抓拍系统的建设。原料进厂道路由于坡陡弯多,进厂车辆在空车下坡时车速不容易控制,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公司领导对此非常关注,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对策,本着安全第一及防患于未然的原则,与龙岩耐思科技公司共同研发了此套超速抓拍系统,限制车辆下坡速度,规范厂内交通秩序,并将此系统与地磅系统、门卫系统相关联,对超速司机进行安全警告教育。
(7)绩效管理系统的建设。为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科学、严谨、全面地考核员工工作成绩,公司引入了厦门博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研发的绩效管理系统,运用信息技术量化绩效考核,优化考核过程,使绩效考核更加科学、合理。
(8)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建设。通过运用杭州聚光、深圳星宇、武汉四方、上海宝英等公司的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并实时上报主管部门,自觉履行减排义务。
(9)矿山“六大系统”的建设。2012年底与福建中科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六大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正在紧密部署中,通过把“六大系统”有关内容纳入石灰岩矿山应急预案中,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并对入井人员进行“六大系统”使用的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了解、掌握并正确使用“六大系统”有关设备设施,真正发挥“六大系统”的安全保障作用,切实提高地下矿山抵御各种风险和灾害的能力。
(二)建设内容
企业“两化”融合项目基于Windows平台,采用了西门子PLC技术,在生产自动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是通过水泥生产DCS系统实施,记录了企业生产运行中的大量数据,包括生产控制数据、工艺数据、产量数据、设备运行数据、仓储数据、质量数据等,建立了以数据仓库为核心的企业计量中心,将各种计量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为其他系统的数据需求提供服务。如通过对设备温度、压力等参数的检测,并根据电机控制器的运行状态反馈,使操作员在事故发生前预知故障情况;通过合理科学逻辑控制,减少故障停机时间和迅速判断故障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通过计算机严密控制策略,生产运行稳定可靠,有效地提高了产质量,降低了能源消耗,设备年运转率达到95%以上。
二是不断优化工艺操作。在DCS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工业电视、室温在线监测等自动化设施,建立管控一体化集成平台,为企业的专业的设备工程师、工艺管理人员提供设备故障分析与生产优化分析工具,从而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达到“安全、经济、运行”的生产管理目标。
四、“两化”融合建设取得的实效
1.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在市场竞争激烈,经营比较困难,减利因素增大的情况下,通过实施“两化”建设,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创造了利润空间。
2.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管控一体化手段,产品工序控制、成品检验、质量考核力度不断加大,入窑生料三率值合格率、熟料平均强度、水泥中混合材掺加量显著提高,工业废渣的掺入量可以进一步加大,变废为宝,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
3.成本管理收到成效
通过“两化”实施,使管理和业务流程得到改进,规范、简洁、高效的流程设计,保证企业的业务处理过程有序、顺畅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信息化系统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规章制度固化在系统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失;通过DCS、MIS系统的实施,强化了信息沟通,强化全局管理,实现了资源共享,并在压缩库存资金,减少物资采购费用,减少资金周转天数,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效果明显,从而使企业发挥最大潜能,带来最大效益。
五、“两化”融合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根本保障。
公司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每年的工作会议上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强调,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和氛围。
(二)注重专业人员的选用。
对于信息化建设人员的保证,公司一是挑选了一批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年青员工从事于信息化建设的各个岗位;二是面向高校招聘工业自动化、机械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的院校学生;通过这几种方式,来保证人员的需要。
(三)加强与有能力的企业合作。
在信息化初期,针对公司人才薄弱、技术薄弱的情况,选择有资质、有能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研发过程中,不断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来”战略,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有经验的公司人才。
(四)要注重沟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做的每件工作都需要通过沟通来完成。为了顺利地实施和推广信息系统,需要领导和同各业务部门进行沟通,确定科学的解决方案,信息化建设队伍沟通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效率。
(五)要突出实效,其目的是让员工能快速感受到信息化建设给自己工作岗位带来的变化和好处,增强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的支持。
(六)要坚定信念,信息系统的实施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性工作,也不是一项IT部门内部的管理工作,而是一场企业管理变革的系统工程。这样的变革既会牵涉到企业各方利益的调整,也会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企业各级决策者必须坚定信念,敢于创新,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