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福建信息主管(CIO)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会员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福建建东药业有限公司
作者:佚名 来源:泉州市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0日 点击数:

一、企业简介
福建建东药业有限公司系福建建东(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所属从事中西药品开发、生产、经营的企业。
公司于1997年成立,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占地10万多平方米,厂区覆盖1万7千平方米的绿化草坪,无污染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建有福建省首家通过GMP认证的现代化厂房、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茶剂和中药饮片(熊胆粉)五条生产线、中药提取及中心化验室;厂房面积2.6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片剂25亿片、胶囊剂12亿粒、颗粒剂1亿袋、茶剂1亿袋、药饮片(熊胆粉)100吨。公司现有熊胆含片、熊胆咀嚼片、熊胆胶囊、依诺沙星胶囊(片)、一捻金胶囊等20多个主打产品行销全国30多个省市,公司2012年产值达2.5亿。“质量第一”是公司的经营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司“纯珍”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
公司实施“两化”融合,进行信息化建设,效益明显: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与全部流动资金的比例同比大副降低;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同比提高;销售收入增长率大于5%;企业利税同比增长20%以上;产品研发设计周期较上年缩短;劳动生产率提高,车间工位人数减少;节能减排效果较好,排放同比下降,单位产能值耗同比下降,原材料消耗同比下降;年度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二、“两化”融合项目建设背景
医药行业是传统产业,我国的医药行业自动化水平较低,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的自动控制和生产经营过程中较少,整个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较低。近年来,国家对医药生产、销售全过程管理,且要求越来越高,过程控制难度加大。随着对质量要求的提高,整个随着医药行业的技术进步,信息技术在生产线的自动控制和生产经营管理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从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营销渠道上谋求机遇。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公司计划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经营管理系统化,工艺装备数字化,供应链信息化,节能减排信息化工程建设,建立公司网站和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平台。
三、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和内容
(一)建设现状
公司与技术服务提供商合作,共同研发了适合本公司OA系统、财务系统、ERP系统、电子销售平台等,并于2013年初步建立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OA系统、财务系统、ERP系统、电子销售平台。
(二)建设内容
应国家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自2010年开始我司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针对其软、硬件投入大量资金。目前运行的系统有OA网络办公系统、用友财务管理系统等。管理人员计算机配置率达到80%以上,使用光纤接入互联网,网速得到保障,联网计算机数量与计算机总数比率达到80%以上,并建立企业局域网和企业网站。公司服务器数量达到3台,并建立企业数据管理系统,配有专门的数据库和软件维护人员,部署信息安全系统,安装使用维护网络安全的防范工具。司专门设立了信息化主管部门,专职信息人员四名,制定了企业信息化实施计划,并有详细的信息系统规划书。我司根据本行业特点,在涉及数字化、生产自动化、装备智能化、管理网络化、销售电子化五个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及达到的水平等实际情况如下:
1.产品研发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2.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建有电子赋码生产线;
3.产品装备数字化、智能化;
4.建设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管理网络化);
5.建立互动型门户网站,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电子采购、电子销售、电子数据等各种网上交易,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两化”融合建设取得的实效
(一)提高了公司综合管理水平:面向目前及未来公司管理的需要,以公司管理层的管理决策为核心,建立基于网络的综合查询和管理系统,方便于各级管理层及时实施对整个公司各种资源的控制和调配。
(二)建立了成本控制体系:以公司财务管理为核心,实现从产品开发到物资供应、产品制造、成本核算、销售、人力资源等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会计核算。
(三)对生产管理过程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生产间以自动化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为核心的整个生产过程的监控系统、核算体系和管理考核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
(四)建设公司网站及电子商务系统;顾问可直接通过网站了解企业信息,通过网站与企业进行交易,拓展新的销售渠道。
(五)主要工艺设备进行信息化自控改造: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缩短工艺路线,使工艺调整更精确、方便;采用自动化高新技术,通过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使工艺参数调整范围得以无极化和精细化;利用温度、湿度、压力等传感器技术,使工艺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
实现的主要经济指标:
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原材料、机配件及辅料、在制品和产品的库存,力争降低资金占用10%-20%;提高资金周转次数1-2次/年;库存盘点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一内。劳动产品生产率提高5-10%;产品一等品率提高10%;能耗降低1-5%;成本降低5%。
五、“两化”融合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信息化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融合并形成常态。第二,由商业组件形成的架构网络是企业新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业务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的渗透就是信息技术的渗透,信息化的渗透是企业信息化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持续发展的动力。力争用“一份投入”获得“两份产出”,自主创新一直是公司创新系统最核心的本质要求。研究开发合作等创新文化的必备精神 三依中文网 www.3eeezw.com 三依,制约着创新能力的积累和提高。